<p><b>昨天拿回了车本,今天天气不错,决定驾车去居庸关长城转一遭。</b></p><p><br></p><p><b>车程50多公里,一个小时就可以到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居庸关长城</b></p><p><br></p><p><b>北京昌平县境内,距北京市区60公里,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古代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形势险要。然而,这个在汉代设立的关口,历尽沧桑,残损严重,渐渐失去公众的关注。</b></p><p><br></p><p><b>历时4年、国家耗资上亿元的居庸关长城修复工程竣工,1998年3月正式对游人开放。</b></p> <p><b>游览居庸关主要是观赏那高大雄伟的关城和连绵起伏的垛口,以及云台精美石雕。</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关城</b><b>:明代居庸关有南北两个外围关口,南边的叫南口,北边的为八达岭口(北口),关城就设在南口北边的峡谷(关淆)中。城设南北门,南门筑有瓮城,一条咽喉通道穿入南北门。</b></p><p><br></p><p><b>关城两旁高山耸立,重因叠蟑,林木葱郁,早在800多年前的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称为“居庸叠翠”。</b></p><p><br></p><p><b>我先定了一下位,搞清楚居庸关的方位,城关设有南门、北门,两门之间不过1000米,在峡谷的人南坡、北坡建有长城。</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南门</b></p> <p><b>4:00到达居庸关,停止接待游客。疫情后,下午5:30清场,以前是6:30。游客容量也有了控制。</b></p><p><br></p><p><b>上不了山,我就从南门沿街向北门走去,拍拍一路街景。</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云台</b></p><p><br></p> <p><b>这朵云很有特色,它的变化很快,最近北京上空的云层非常丰富。</b></p> <p><b>1961年,居庸关云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遵照文物工作“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的方针,从1993年始先后投资一亿元开始对居庸关长城进行抢修,由世界第一大佛高设计制作者[4]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协会副会长、莆田兴胜工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雕塑大师林胜标对寺庙的雕塑神像进行重新雕塑。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至1997年基本完工。总计修复长城4142米,敌楼、铺房、烽隧等建筑28座。关内修复各种建筑30座,面积7000余平方米,有寺庙、亭榭、仓储、神机库、户部常设居庸关的衙署及书馆建筑。</b></p><p><br></p><p><b>2013年,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中外游人到这里参观,可以爬长城、上关楼,领略居庸关的雄姿伟貌,可以欣赏云台精美的石雕艺术,可以参观各种庙宇。旅游服务设施有餐厅、工艺品商店等。居庸关中心有一云台,用汉白玉石砌成,建于1345年(元至正五年)。台上原有三座喇嘛塔,在元末明初时期先后被毁。1439年(明正统四年)在台上修理泰安寺,又于1702年(清康熙41年)焚毁。</b></p> <p><b>南北门间距离不过1公里,沿街街道营业点都处于停业,街上人寥寥无几,难得清净。天气晴朗,空气通透,真是好天气啊!</b></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北门</b></p> <p><b>拍了城关中的街道,再由西向东拍峡谷的北坡,然后再拍峡谷的南坡。</b></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峡谷北坡长城雄姿</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历史</b></p><p><br></p><p><b>元代时,居庸关是大都(北京)通往上都(今内蒙多伦)的重要交通大道。因皇帝经常过往,因而,在关内设有行宫、寺院、花园等建筑。现存的云台就是元代修建的过街塔台基,当初上面建有三座喇嘛塔,元末明初时被毁。明正统四年(1439年)在上面重修佛殿,名泰安寺,寺于康熙年间焚毁,此后只剩云台保留至今。其券洞上雕刻的佛教图像和梵、藏、西夏、维、八思巴、汉等六种文字的经文有学术价值,是研究元代佛教、古代文字和各民族间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史料,是现存元代雕刻艺术的精美杰作。</b></p> <p><b>到了明代,居庸关进一步成为了军事重镇。原因是:朱元璋灭元之后,元顺帝虽然被赶出了大都,但仍想卷土重来,收复失地,恢复元朝统治。而居庸关是他南下的必经之路,所以加强居庸关的防御设施是必要的。洪武初年,朝廷派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修筑居庸关城:“跨两山,周一十三里,高四丈二尺”。</b></p><p><br></p><p><b>自此后历代都有修建,特别是景泰年间又将关城扩大加固,设水陆两道门,南北关门外都筑有瓮城,现南北关城券门上的匾额就是当年(明景泰十年)修居庸关的真迹。所以在明朝时居庸关城建筑设施达到了最为完备的程度。其关城防御体系自北而南由岔道城、居庸外镇(即八达岭)、上关城、中关城(即居庸关城)、南口五道防线组成,而居庸关则是指挥中心。负责关城守御的是隆庆卫,配有盔、甲、长枪、弓、箭等军械和火器。不仅关城建筑完备,还设有衙署、仓储、书馆、神机库、庙宇、儒学等各种相关设施,文化内涵极为深刻。元、明、清三代皇帝都从此关经过,作为政治地位和军事要塞是独一无二的,无与伦比的。居庸关不仅地势险要,而且风景宜人,从南口进入关沟以后,两侧山峦重叠,溪水长流,春、夏、秋三季植被繁茂,山花野草郁郁葱葱,登高远眺,好似碧波翠浪,早在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流传古今。清乾隆亲笔题写“居庸叠翠”四字,并建了御笔碑,民间还流传关沟72景之说,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交相辉映。</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峡谷南坡</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云台</b></p><p><br></p><p><b>居庸关的中心,有一“过街塔”基座,名“云台”,取其“远望如在云端”之意。云台创建于元至正二至五年(1342~1345年),是用汉白玉石筑成的,台高9.5米,上顶东西宽25.21米,南北长12.9米;下基东西宽26.84米。南北长15.57米,上小下大,平面呈矩形。台顶四周的石栏杆、望柱、栏板、滴水龙头等建筑,都保持着元代的艺术风格。台基中央有一个门洞,门道可通行人、车、马。券门与券洞上镌刻着大鹏金翅鸟、鲸鱼、大象、龙、曼荼罗和佛像。洞壁两侧刻有四大天王浮雕像和用梵、藏、蒙、维吾尔、西夏、汉等6种文字刻成的陀罗尼经咒及造塔功德记。云台可谓是元代一座大型的石雕艺术精品。云台上原建有三座白色喇嘛塔,可惜毁于元末明初。此后在台基上建了"泰安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寺遭火焚,仅存云台。台顶上的柱础,就是明代泰安寺殿字的遗物。</b></p><p><br></p><p><b>它是作什么用的呢?原来是一座过街塔的塔基。是座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台子,塔基上原建有喇嘛塔三座,台基之下设券门,通车马行人。据佛经上说,过往行人从塔下经过,就等于是拜佛一样了。建塔的目的是要使来来往往经过塔下的百姓,都能“皈依佛乘,普受法施”,接受宗教的麻醉,巩固封建统治。过街塔约在元、明交替之际,全部毁坏。明初在塔基之上,建有佛殿,内设佛像三尊。中为毗卢遮那,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正统十三年,钦赐寺额为“泰安”。今佛殿只存柱石在云台之上。券门为半个八角形,是我国古代砖石拱中特殊的一种作法。除了建筑结构特殊外,最重要的是券洞内精美的浮雕和六种古代文字,把梵文、藏文、八思巴蒙文、维吾尔文、汉文、西夏文6种文字镌刻在一起,在我国古代石刻中还是首次发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b></p> <p><b>云台的雕刻,主要集中在券门和券洞内,券门上两帝对称地刻着交叉金金刚杵组成的图案;象、怪狮、卷叶花和大龙神,正中刻金翅鸟王,券洞内两壁的四端刻四大天王(有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尤为珍贵的是洞内两面石壁中央镌刻六种文字,在我国古代石刻中还是首例。六种文字的排列方法是:上面自左向右横写,共分三层,上层为梵文(即古印度文),中下层为藏文,藏文又分两体(即加嘎尔文、吐波文),下面为直行竖写,自两端向当中排,自左向右排的是八思巴蒙文(元朝官文使用的蒙文,元亡后即废弃),维吾尔文;自右向左排的是汉文、西夏文(古代西夏王国党项族使用的一种笔画繁冗的仿汉字)。券洞两侧的排列方法都是一样的,文字内容均是一样的,刻的是如来心经陀罗尼,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文和咒语,并有造塔功德记和元代的年号。是研究元代佛教、古代文字和各民族间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参考资料。</b></p><p><br></p><p><b>除了券洞两壁外,在顶部和两斜顶还刻着许多小佛像。券顶正中刻着五个“曼茶罗”图样,两斜顶刻十佛,在大佛像之间遍刻小佛像,布满了整个券顶。券洞上边装饰着各种花草图案。这些偶像花草图案雕刻细腻,流畅雄劲,精美绝伦,是元代雕刻艺术品中的优秀作品。</b></p> <p><b>短短、匆匆、美美地浏览了居庸关长城,应该是首次。北京有很多处长城。今年出国游基本不考虑了,重点西部和北京周边,今天是第一篇长城游记,还会有第二、第三……。</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居庸关,我会再来。</b></p> <p><b>再回味一下:</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南门</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城关街道</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云台</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北门</b></p> <p><b>居庸关还要补课,前天去了八达岭长城,今天天气格外好,再一次踏上征程前往居庸关。</b></p> <p><b>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后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关。汉代沿称,此后各代仍称居庸关口这里山峦间花木郁茂葱茏,仿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叠翠”之称。</b></p><p><br></p><p><b>居庸关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b></p> <p><b>居庸关长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就要扼控此口,时称“居庸塞”。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不到长城非好汉。</b></p><p><br></p><p><b>多么令人振奋的诗句,上了长城真是有感觉啊。</b></p><p><br></p><p><b>孟姜女哭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一个是民间村女,一个是始皇帝,这就是力度,看从哪个角度来论述了。</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建筑特点</b></p><p><br></p><p><b>1.呈圆周封闭形建筑形式;</b></p><p><br></p><p><b>2.宽窄、高低变化大,最宽16.7米,最窄1.2米。东山长城比河套长城高出370米左右。墙体内侧低,外侧高,外侧叫垛口墙,内侧叫女墙或宇墙,可以有效地抗击敌人;</b></p><p><br></p><p><b>3.建筑结构形式多样,是整个长城建筑的精华,在清理基址时发现有花岗岩条石垒成的,有碎石块砌成的,有砖砌的,说明它的建筑年代不同;</b></p><p><br></p><p><b>4.军事防御范围广,周围面积50多公顷,南北券城相距约850米左右,东山顶至西山顶直线距离1150米,防御设施有南、北券城、城楼、水门、水闸、敌楼、铺房、烽隧、角楼、炮台等。长城上的敌楼、烽燧、铺房,是古代打仗时作为掩体和士兵居住的地方,共修复了25座,这些按明代规制烧的城砖,都是靠人工、牲畜往上运送材料。高大雄伟的城楼,南北各有一座,楼为三重檐歇山式绿琉璃瓦翦边,高21米,下面城台高10米。城楼是指挥作战的中心,所以建造高大。站在楼上,可以一目了然,有利于观敌情。城台下面有券门通瓮城。瓮城即大城门外的月城,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力量。</b></p> <p><b>居庸关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现存的关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督建的。为北京西北的门户。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绮丽的风景,有“居庸叠翠”之称,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b></p><p><br></p><p><b>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就要扼控此口。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b></p><p><br></p><p><b>历史上又称蠮螉塞、军都关。蠮螉,即土蜂又称细腰蜂,关上筑土室以候望﹐如蠮螉之掇土为房﹐故名。</b></p><p><br></p><p><b>成吉思汗时灭金即入此关。现存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系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规划创建,明景泰初年(公元1450-1454年)及其后又屡经缮治。城垣东达翠屏山脊,西驶金柜山巅,周长4000余米,南北月城及城楼、敌楼等配套设施齐备。关城内外还有衙署、庙宇、儒学等各种相关建筑设施。</b></p><p><br></p><p><b>清末以后,居庸关关城建筑逐渐荒废,但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却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敞开了一个窗口。</b></p> <p><b>一路走下来感觉真好。这几年体力大增,上下长城没有太大感觉,只是觉得来的太晚了,时间少了,走的不过瘾。</b></p> <p>走在长城上,配上如此雄壮的人音乐,给人一个激励向上的感觉。</p> <p><b>还是还原本色,就是来长城欣赏一下美景,舒缓一下、回去在加班干活。</b></p><p><br></p><p><b>一位朋友看到这段视频侯,微信我:</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您这是清场的待遇啊[呲牙]</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