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四季

雨.荷

<p>  故乡是游子回不去的家,是心底永远的牵绊。</p><p> 又是一个绿满枝头、情难自禁的季节,那绽放枝头的桃红李白,辗转枝头的鸟鸣虫吟,总会酝酿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温暖和思念。仿佛有一段湿润的岁月遗忘在那千里之外的滦河之畔,看似苦涩的过往,如今变成了遥远的梦境和美丽的怀想,似萦绕在耳边的一首思乡曲,反复播放。</p><p> 滦河水依然在默默流淌,静静地目送游子远游,亦无言地迎接你的归来。所有流淌的往事,都变成了回忆。那滴滴清凉,渗透到了每个思乡游子的血脉之中。</p> <p>  春风催开了冰封的滦河水,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绿油油的麦苗似绿毯铺展在家乡广袤的平原,在无际的蓝天映衬下,给年少的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雄鸡的叫声比冬日都格外响亮,天还没亮。一曲雄鸡大合唱高亢绵长,催促着农人起床,开始春天的播种。布谷鸟像一个独唱的歌者,悠扬舒缓的唱着春天的序曲,家家户户亮起了灯,炊烟袅袅升起在各家的屋顶。吃过早饭,人们扛着农具走出家门,开始播种希望,播种梦想。杜梨花、槐树花开满了村庄的每个角落,成群的蜜蜂在枝头飞舞着,花如雪,蜂如潮的春色美景,陶醉了春耕的农人,陶醉了村庄的生灵,整个村庄弥漫着早春的清香。</p> <p>  夏天,滦河滩是孩子们的天堂,下河游泳成了乡下孩子最大的乐趣。大人们在田间劳作,放暑假的孩子们就三两成群的相约,去河边嬉水,游泳,暑假结束,孩子们的脸,就像涂上了一层褐色的油彩,黝黑透亮。年长的老人们每天坐在村头的槐树下,摇着扇子说古论今,惬意闲淡。</p><p> 微风下起伏的麦浪,泛着金波,散发着成熟的麦香。它由青绿到成熟,经历了冬雪的历练;春露夏雨的滋润;滦河水的浇灌和农人们的精心呵护,以一个又一个饱满的丰收年,答谢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和朴实的农民。夏收过后,镇上会给村民请来戏班唱戏,皮影戏是极具传统色彩的剧种,是世世代代家乡人的精神食粮。它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p><p>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吃过晚饭都搬着板凳集聚在戏台下,孩子们铺上一张席子,嬉戏在大人们身边。大人们一边看戏。一边摇着手里的蒲扇,为脚下的孩子驱赶着蚊虫。质朴而高亢的皮影戏带着泥土的芬芳,以其独特的民间艺术,唱遍了街闾巷陌,唱醉了缓缓流淌的滦河水。台上的艺人用自己的情怀演绎着古人的喜怒哀乐,台下的村民感同身受地品尝着剧中人的悲欢离合。仿佛辛勤耕作的疲劳随着故事的演变,都悄然流逝在了久远的光阴中。</p> <p>  家乡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也是最热闹的季节。成熟的稻谷弯下腰;高粱变成了关公的脸;玉米似颗颗珍珠,涨破了薄薄的衣衫;大豆、芝麻涨开了肚皮,等待着农人地收割。牛车、马车吱吱呀呀,一趟又一趟从田间拉回收割的庄稼,场院堆起了一座座小山,孩子们在小山上翻滚着,追逐着。大人们忘记了疲劳,每天披星戴月,在田间收获着丰收的喜悦。晾晒场上,木锨扬起的稻谷、高粱,似天女散花,在空中飞舞着,飘散着。以他们独特的舞姿,炫唱者丰收的赞歌。</p><p> 落日的余晖,在无尽的天边,染就了一道醉红的晚霞,婆娑了树影,氤氲了时光。男人们扛着农具,女人们领着孩子,挎着满满一篮丰收的果实,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头老牛,悠然地跟在后面。似梦幻般的田园牧歌,镶嵌在如画的夕阳美景中。</p><p> 那条通往滦河的机耕路,被牛车压出两道深深的印辙,像两条根植于游子心中的归乡路,又似一位从岁月深处走来的故人,诉说着曾经的往事,平淡祥和。无数次午夜梦回,和儿时的伙伴奔跑着,欢笑着。它曾萦绕在多少思乡人的心怀,缠绵着你的思念,迷醉着你的眷恋。中秋的明月倾泻在滦河水面,秋风吹落了岸边的柳丝,清漾的水波,撩拨着一缕缕故乡情思。</p> <p>  冬天,白雪皑皑。人们开始冬闲,孩子们在雪地上玩得热火朝天,在冰封的滦河面上滑翔追逐着,笑得前仰后合。掰下一根根垂在房檐下的冰柱,吃上一口甘甜清凉。男人们忙着修理农具,为来年的春耕做着准备,偶尔聚在一起,玩几把扑克牌,以打发冬日的时光;女人们忙着缝补一家老小的衣衫,开始着手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夜晚,煮一壶老茶,围坐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述一段千百年前的风花雪夜,爱恨情仇,是忙碌了一年的农人们最惬意的时光。</p><p> 春去秋来,流年似水,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为远行的游子守候着他们儿时的梦。她是游子身心,情感的驿站。如果说故乡是静止的风景,奔腾不息的滦河水,就是一幅行走的画卷,不论你走到哪里,人在,故乡在,梦就在。纵使你漂洋过海,故乡就像母亲手中的风筝线,她会紧紧攥在手中,时刻提醒着你,我在这里等你归来。</p><p> 时光荏苒,当炊烟升起的时候,再一次推开那扇旧时的柴门,掬一捧家乡的滦河水,穿越悠悠时光,共叙这午夜梦回的美丽乡愁。</p> <p>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