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船厂那些事

福福的外公

<p>人一进入老年时代就喜欢感慨,遇到老物件尤其是到了老地方,有点怀旧。昨天因家事去了趟东关,一提及东关,说句时髦话讲,激发了我的乡愁,这个地方对我来讲比较特别,因为我生在东关,长在东关,尤其是这个船厂,从七五年五月招工入职,到九四年调离,有着整整二十年的情感交融……</p> <p>要说东关船厂,不能不提的是航运公司,全称是 安徽省含山县航运公司,前身叫 含山县水上运输合作社,成立于一九五六年,下属含城、铜闸、运漕、林头、钓鱼几个运输大队和一个船舶修造厂,即 东关船厂 公司地址和厂址都在东关。</p><p>在东关,知道航运公司的人并不多,要问船厂,那可是久仰大名,几乎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真是的,上头有“大水泥厂”(安徽省东关水泥厂)下头就有“船厂”。这不,当时的夏天,一大阵小青年穿着“撒板子”,吧啦吧啦到大水泥厂看电影的场面仿佛才过去没几年。</p> <p>东关船厂位于原东关镇老街,厂区分南塘和北塘两部分。</p><p>这是原南塘厂区大门,这里主要是船舶建造场地,当时的船舶建造能力在巢湖地区几大同级别船厂中,含山的东关船厂还是名列前矛的,记得比较有影响的有这么几艘船:</p><p>巢湖(拖)201号轮,木质结构/80马力/外购,换主机;</p><p>巢湖(拖)4号轮,钢质结构/120马力/外购,蒸汽机改内燃机;</p><p>巢湖(拖)45号轮,水泥结构/120马力/自主建造;</p><p>巢湖(拖)30号轮,铁木结构/160马力(2x80)双车/自主建造;</p><p>巢湖(拖)17号轮,钢质结构/135马力/自主建造;</p><p>这些业绩,是当时的业内辉煌史,也是我们含山县造船行业的历史沉淀。</p> <p>现在已是杂草丛生,当时可不得了!是一幢有石棉瓦天盖的工棚,也叫造船车间吧!航运公司自主建造的几条拖轮,几乎都是从这里制作完成下水的。</p> <p>站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船厂的重要设施:吊稍台,它是安装、检查、维护轮船推进器不可缺失的设备,特殊在于要有安全起吊功能,要求在于,边坡呈直角,水深到位,横梁跨度不宜太宽,类似于龙门吊的功能吧。所以说,一个吊稍台,是当时船厂实力的象征。</p><p>当时的吊稍台已不付存在,留下的,只有脑海的记忆!</p> <p>船厂食堂,我老娘的曾经的工作岗位。老人家没文化,把一生奉献给了船厂:糊过水泥船,当过雨布修补工,这个食堂是最后的工作岗位。</p><p>看到往日船厂食堂,还真有点怀念感,这份情感不光光来自母亲的岗位,还有是那时候一有突击性的工作,例如,船舶下水;糊水泥船等,没有加班费,凡参加的人每人加个餐,一人一张卷,凭卷到食堂打一个狮子头,一大块红烧肉,或者是一大碗清圆子,享用到了这这那个时候的船厂人就是这样纯朴,一声令下,无怨无悔。</p> <p>这座水塔,和我很有感情,记得是一九七四年冬季建的,施工方是含南工区运漕建筑队陈师傅他们。</p><p>那年我十九岁,身体好好坏坏的一个阶段,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跟着陈师傅他们做小工,我参与了这座水塔的全过程,开始是搬砖,后来是抛砖,再往上面是用兜袋滑轮绳子往上扯砖。先运砖,够师傅砌了就要拎沙浆,小工是伺候师傅的,几乎没有息时。</p><p>工钱八毛一天,不高也不低。</p><p>七五年招工,工种不确定,以电工为主业,那时候没要求,什么特殊工种,只要胆子大,什么都能干,至于后果呢那就看你的运气了!</p><p>水塔刚建好,我也刚上班,当时的船厂老厂长,(人们都尊称他二老头)二老头安排我把水塔的高压水泵电接一下,由于老人家是“重用”你,不敢讲不会接,欣然接受。抽空打开电机接线盒,傻眼了!这个盒子里六个桩头,闸刀下来只有三根线,旁边还有一根线。砸蛋了,不知所措!胸有成竹的我仔细观察现场情况,认真记录下来,根据现场情况,请教船厂的有识之士几位老三届的兄长,他们真是见多识广,是当时船厂的技术骨干,名符其实的中流抵柱。老哥们告诉我:进来的电路叫三相四线;三相是火线,一相是零线,火线接电动桩头,零线接外壳,电机的六个桩头,要内部连接三个桩头,剩下三个桩头接电源,包括电机的正反转,排除水泵空气,老哥们都叮嘱再三,教的实在,学的认真,水塔如愿供水,这恐怕也是我后来有缘从事供水行业的诱因吧!</p><p>这就是我和这座水塔感情的由来,因为他记录着我的辛酸,奠基着我的未来……!</p> <p>这是船厂仓库,我们习惯叫大屋,船厂北塘口。建造这幢大屋时,记得基础部分墙脚挖开后打了不少石灰桩,据说这种工艺能使房屋基础产生澎涨后更加坚实稳固。</p><p>建成这幢屋的初衷是为造船场地,在这里建造过木船,后来由于高度不够,改为仓库,做仓库还是拙拙有余,里面先是存放过大量木材、桐油、麻丝、木板等木船用材,后来就是柴油机,齿轮箱、尾轴、铜套等机动船用料。</p><p>这幢屋之所以到现在还完好无损,可能与当时的石灰桩工艺有关联。</p> <p>这座带锯房在船厂有两大功能,一是为本厂造木船开锯下料,二是对外加工,你家钉个桌子做个板凳,他家要做个大衣柜打个五抽厨,打带锯开板下料那是必要的,然而,到船厂打带锯是最佳选择,这里的师傅技术好,锯料直,省料,工匠喜欢,当年的四位大师傅,大概就剩二个半人了,走掉一个力气大的,残废一个不晓得累的。</p><p>和这四位的故事是,他们在前面带锯房,我在后面的发电房,操作着一台80马力/50Kw柴油发电机,那是用来防止停电应急的,我们五位关系都非常好,不仅体现在打带锯优先且免费上,要饭吃,点菜尝!什么你买只冬鹅子纯汤,红烧四只猪蹄,其他菜随便你,我们搞一餐,同类档次的相聚,我们是常有的事。</p><p>他们的技术好,对外打料排队是常有的事,来打料的人带包把烟,散给师傅好像是一道必选菜,害人的是,他们时常叫排队打料人到后面找我,非要塞烟给我抽,他们本意是玩笑,久而久之,上了贼船!</p><p>那一年,一只烟头,引发一场大火,带锯房受到重创!</p><p>那一年,几场大雨,造成多次水灾,带锯房多灾多难!</p><p>留下的,只是惨不忍睹的现状……!</p> <p>金工车间,船厂的精华所在。这个金工车间可谓设备齐全,为了造船,为了造好船,船厂陆续添制了不少设备,一台立铣(型号我记不得了),当时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是能说的过去的;一台B665牛头刨床;一台摇臂钻床;三台C6136车床;一台C6136加长和一台C6136断腰车床(这两台床子都是船厂的老哥们自己制作的,用来专门加工船用尾轴和推进器的),其小设备如砂轮机、小钻床、钳工台、平口钳等等不用说,都齐啦!</p><p>不得不提的金工车间的老哥们,他们个个是能工巧匠!上班时,车、钳、刨、铣行行精,下班时,吹、拉、弹、唱样样来!那个时候他们招工在船厂,个个都是捧小伙,都没结婚,而如今,老哥们也都成了“七0后”啦!时光己去,我心仍然……!</p> <p>船厂配电房,我真正的工作岗位,一台50kVA变压器,带动200多kw的负荷,可见这台变压器的质量!不过,有时候设备都在工作时,带锯启动不了,想个法子,按只电铃,带锯要启动,拉想电铃,大家停一下,让我动弹了,你们再开始!</p><p>那时候就这样,设备的匹配意识不强,有个东西就行,在这种状态下,这台设备硬是扛过来了,没摊过!</p><p>看到这仍然挂在电杆上的“高压跌落保险”架子,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幕幕干电工时和供电部门的师傅们共同工作学习的场面,那叫一个爽啊!</p> <p>这是一幢五间三层(现浇楼板)建筑物,是当时的船厂单身宿舍楼,我还在二层三室住过,十五间宿舍,住的大多是船厂小青年,一间要住五六个人,百八十年轻人聚在一幢楼里,那个热闹劲是不言而人愈的,不过,那时候船厂的“小子们”还是很纯善的,基本没有什么诽闻传说。</p><p>看到这幢楼,似乎又回到当年……!</p> <p>这块地,六十年代是船厂大木头堆场,后来沿马路边建起职工宿舍,东起老东关搬运站,西到航管站,有几十间屋吧,我没数,当时的砖砌结构、盖瓦、三合土地平,不算豪宅也算是比较高级的住所了。</p> <p>借用F大哥的场地,呈现一下当时船厂铁匠房。船厂铁匠房的功能是,打船钉:扒头、针脚、枣核钉我还能记得几个品种,后来就是制作轮船上铁部件,铁锚、绞盘等。</p> <p>同上,这只千金顶小了点,那时候船厂用的千金顶都是50T的液压的,手拉葫芦也是,这铁墩子、台虎钳。</p> <p>临走时,看到过去的工友,虽说船厂不在了,那些老职工的生活还算有着落,几乎都买了养老保险,也都拿到了退休金,小青年们也能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有口饭吃……</p> <p>一圈过来,重访了当年的船厂,满脑子的过去场面难以忘怀……</p><p>我二十年的青春岁月在此处渡过,尽管你现在已是满目疮痍,但你辉煌的过去,始终是我心目中的主旋律!因为在那段历史里,有我人生的精华完美体现,好在现在的我,生活无忧,堪称幸福,要不,哈真对不住那段美好时光……</p><p> </p><p> 2020年5月28日 </p><p> 于含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