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5月24日晚,小学数学实验项目工作室全体成员在导师芮金芳的带领下一起观摩学习了《正方形数的奥秘》课堂重构,聆听了4位名师结合课堂教学,作出的精彩点评。</p> <p> 此前,工作室全体成员已经观摩过由邢佳立老师执教的《平方差》一课,此次,王圣昌老师在邢佳立老师的基础上,对于本课进行了重构。</p> <p> 本次活动由陈洪杰老师主持,章勤琼博士、邢佳立老师、王圣昌老师一起参与了重构活动的观摩与探讨。</p> <p> 在观摩王圣昌老师的课之前,陈洪杰老师与在线的老师们一起回顾了邢佳立老师《平方差》一课的教学流程以及课后的一些思考。接着,由王圣昌老师介绍了他重构后的《正方形数的秘密》一课的教学构思。</p> 王圣昌老师在认识平方数这个环节就花了近一半的时间。反观他的方法,先根据算式想图形,再根据图形理解平方数,将抽象的数与丰富的图形结合,符合三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心理特征。学生动手操作后,找到了表示3乘3,4乘4,5乘5,6乘6的图形。根据图像,理解了平方数的含义,进而教师进一步引出3的平方减2的平方是不是等于1的平方呢?引导学生在拼成的正方形中找到3的平方减2的平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拼成的图形中,找到了算式所表示的部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通过动手操作,探寻平方差的规律与奥秘。通过前期的足够的感性经验的铺垫,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在探索规律时,水到渠成,学生能够通过拼成的正方形,一步步探索规律,如果再有更多的时间,学生应该可以结合前期的操作,总结并归纳出平方差的特点。 观摩之后,邢佳立老师就《正方形数的秘密》一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她从时间分配角度剖析了整节课的教学流程,指出了时间分配的依据。章勤琼博士结合同课异构,从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思路中,探索教师共同指向数学关键概念的建构理念。陈洪杰老师则从一节好课的角度,分别站在学生和教师立场,审视价值坐标、思维方式和成长阶段。四位老师精彩的思辨,将教师们对于平方差一课的思考走向更深更远处。 在活动开始前,芮金芳老师提前进行活动预告,任务布置;老师们有了前期《平方差》一课的观摩经历,对于此次的课堂重构充满了期待。 《荀子·劝学》有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工作室的每一位老师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积极投入每一次的在线研修。 学有所思,方能有所得。观摩学习之后,老师们及时将学习中的点滴所思所得一一记录,时时翻阅,在点滴积累中,不知不觉慢慢成长。 供稿人:工作室全体成员<div>撰稿人:彭 琪 </div><div>审核人:芮金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