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5月28日晚有幸继续聆听徐斌老师解决问题教学研究系列课程之适当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徐老师的讲座精彩纷呈,让我对数学产生了独特的感受,从中受益匪浅。</p> <p> 徐老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p><p>一、素材服务于策略需要。</p><p> 策略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需要深入发现、探索、交流和选择。策略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计策、谋略,就是巧妙的方法。</p> <p>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版本教材都编排了关于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其中苏教版教材最为明显,2004年开始就在教材中有所涉及,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一册教材中进行编排。人教版编排的《数学广角》,北师版的《数学好玩》都是根据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策略方面的体现。</p><p> 如何在选择教材如何服务于学生的需要呢?以课例《列表策略》为例,呈现图文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时让学生列表填信息,通过对比、合并,学会主动列表,简化,培养学生的表格意识。</p> <p> 学习某种策略,需要通过素材本身,形成对策略的需要,知道“我要列表,我要画图”的需要,产生学习动机,有动机才会主动的学习。</p> <p>二、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p><p> 广义知识分为陈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以六年级《替换策略》为例,解释了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重点目标,让学生逐渐对该策略的基本特征有准确的把握,培养策略意识。</p> <p>三、体验策略的独特价值。</p><p> 价值的体验是独特的目标,徐老师提出了策略使用的原因、方法、好处与适用情境。以四年级下册《画图策略》为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核心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体验策略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判断和选择策略的意识,达到对策略的深度理解。</p> <p>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p><p> 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接着徐老师分析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策略与方法的区别、不同;如何形成策略意识。</p> <p> 策略是介于方法与思想之间的过渡状态,策略是方法的灵魂,是思想的雏形,是形成数学思想的有力支撑。</p> <p> 通过徐老师的课程,让我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获得对策略内容的认识与理解,逐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