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
说起山西的大院,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的肯定是乔家大院比王家大院有名气,乔家大院无非是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电视剧名扬天下。其实真正的晋商大家当属王家排第一。 王家大院的规模和气势在晋商宅院里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去过王家大院的人都会感叹,这哪里是个“大院”,简直是一座城也正是因为它磅礴的气势,以及建筑和文化上的成就,素来有“王家归来不看院”的美誉。 王家大院是山西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的住宅院落,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王家大院由五条巷子、五座城堡、五座祠堂构成。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建筑总面积有25万平方米,被誉为民间的“故宫”,中国第一民宅。当前开放的红门堡、高家崖和王氏宗祠共有大小院落123座,1118间房子,面积4.5万平方米这几处加起来还不足整个大院的四分之一,可是你随便在里面走走就需要几个小时。
从王家大门进来就是高家崖,高家崖完全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可见一斑。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都是三进四合院,每个院子除了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大大小小的院落之间,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院内有院,门里套门”走在里面好像迷宫一样。 从高家崖过一座石桥便是红门堡,红门堡建筑群是依山而建的,比高家崖修建时间早,规模也更大些。这里像一座真正的城堡,整个建筑群由低到高分为四层,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和三条横巷子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院子在建筑结构和风格上各具特色,无一雷同。 拾台阶而上古堡高大的城墙一种傲然的气势由然而生,登上城墙的最高处向南望去高家堡建筑群尽收眼底,王家大院的一座座青砖灰瓦、一条条小巷、一栋栋飞檐凌空的大宅门无不显示王家大院的气派与豪尊,我们看到的这一切让人震撼,知道了什么叫豪门巨宅。 王家大院更吸引人的是它那无处不在浓郁的文化气息。从走进王家大院起,映入眼睛的就是雕刻,王家大院的石雕、木雕、砖雕品种繁多有巨幅的门楼照壁,也有门窗上面的精致小品。题材丰富,有形态各异的花鸟昆虫动物的造型,不仅在门前屋内,门窗一墙壁上有雕刻,就连屋顶上也遍布雕刻,可以不夸张的说,王家大院就是个雕刻博物馆 王家大院的文化氛围还体现在它的书画收藏上,几乎所有的堂屋都有门联,还有不少书画精品,有清代书画名家郑板桥、刘墉、付山的书法手迹,还有文征明、唐伯虎的绘画。王家人始终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喜爱书画雕刻,如果把王家大院的土木建筑比作色彩的砖瓦,雕刻书画就是它的灵魂、它的眼睛。任凭时光流逝,它的存在,向许多慕名而来的游人展现王家大院的风采与精神。 王家虽然靠农耕起家,但真正发达靠的是经商和做官。王家大院之静升王氏家族,自元代迁居静升以来,由农及商,人丁渐旺,继而读书入仕,在此期间,王家入宦者仅五品至二品官员就有42人,包括授、封、赠在内的各种大夫达101人 一朝声名赫赫、风靡朝野。在当时只有这样的家族才有财力修建王家大院。晋商总结了四条:一是有开拓精神,吃苦耐劳。二是讲究诚信。三是团结合作,四是官商结合。 走在王家大院,层楼叠院,无论远观近睹,错落有致,一木一砖,皆独具匠心。古朴而浸蕴着深厚文化韵味的宅院.王家大院与其说是一组民居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堪称“三晋第一宅。在这里,你会感受到建筑是凝固的历史。 王家大院把北方院落布局与南方园林山水的灵秀还有千年儒家文化的精华融为一体,它代表中国北方地区的商业、居住、文化艺术的结合,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晋商文化的建筑技术发展和艺术特色,是明清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 现在开放的王家大院分为高家崖于红门堡两部分,两个大宅由一座石桥相连。通过石桥就到了红门堡 内街道,敦孝崇义的王家风范 大院所有的房屋都有门联 前庭后院的格局 王家大院长城一样的院墙,墙高数丈墙上有马道。 红门堡建筑群布局由房屋于坡道够成王字形,总面积达19800平方米,有大小院落28栋房屋834间。 漂亮的观月楼__ 封面设计:孙松柏
撰稿: 张栩
摄影: 张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