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致青春58】对自我的一点觉察

宝玲

<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p><p><br></p><p>那天夜里,我在支教学校睡前跟小贝视频。</p><p><br></p><p>小贝躺在床上,对爸爸说,“我不想跟妈妈视频!”我当时心里一酸,一种莫名的抗拒在内心涌现:我对孩子是亏欠的,我是不被孩子认可依恋的……</p><p><br></p><p>我就对小贝说,“你不跟妈妈视频,以后周末我就不回去了啊!”小贝依旧不为所动。</p><p><br></p><p>看着我俩僵持的状态,爸爸在一旁忍不住对小贝说,“你这个傻孩儿,不是天天说想妈妈吗?快跟妈妈聊聊天,说点儿好听的……”</p><p><br></p><p>第二天一大早,我跟支教队友李老师出门晨跑。路上,我跟她提起头一天夜里小贝不愿意跟我视频聊天,李老师随口说了句“小贝不想跟妈妈视频聊天,估计是想见到妈妈的真人……”</p><p><br></p><p>一语点醒梦中人。我想起去年刚刚来卢氏支教那段时间,每晚跟小贝视频,他都没个正形儿,嘻嘻哈哈,经常跟我玩捉迷藏的游戏,很难好好看看他,更不用提跟他聊点什么。这种状况让我很是郁闷,总感觉是孩子对妈妈的感情不深。</p><p><br></p><p>直到后来接二连三的出现我们视频结束后,他和爸爸关灯睡觉,他几次因为想妈妈而啜泣不止。我这才意识到:因为想念妈妈,所以他每次视频才会兴奋的坐不住,没正行是他在掩饰自己的情绪或者说是小小的人儿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内心情绪。</p><p><br></p><p>原来,孩子一直在用他的方式在传达对妈妈的想念呢!</p><p><br></p><p>在这件事里,我再次体察到孩子的心,同时也体察到自己应对外界反应的消极被动模式。在日常生活中,实际上伤我们最深的,既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也不是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我们对外界刺激的回应。</p><p><br></p><p>这种消极被动的应对模式,常见的是很容易受到自然天气和“社会天气”的影响,天气不好就容易心情郁闷;别人以礼相待我们就笑脸相迎,反之则摆出一副自我守护的姿态。很多时候,心情的好坏全都取决于他人的言行,任由别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p><p><br></p><p>生活中,绝大多数问题和烦恼,其实都不是源于外界,而是源于我们的认知。外界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我们如何认知它们,它们在我们的心智世界中,产生什么样的反应,这才是最重要的。</p><p><br></p><p>事实上,,我们不仅仅处在一个客观世界里,同时我们还有一个主观能动性。在外界刺激与我们所做出的反应之间,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称之为“人类的终极自由”)。 </p><p><br></p><p>“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的就是主动,要人时刻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这样,人才能够面对所有的场景,不管是顺境、逆境,还是困难,都能够化险为夷,转危为安。</p><p><br></p><p>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我们会发现,大多数时候,生活都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残酷。</p><p><br></p><p>&nbsp;</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20年5月28日周四</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