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0/05/27上午11时,中国登山队珠峰测高队员八人成功登顶,对珠峰的高度进行多手段的测量。标志着世界第三纪的高度即将刷新,世界屋脊的高程也将迊来新的数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登山队员在珠峰顶安装测量仪器和怗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队员在珠峰顶利用测量仪器在作雪盖测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目前珠峰的地质高度为8844.43米,该数据2005年由中国国家测绘局测量与法定公布的。地质高是指岩面高度,平时若说珠峰高度都是说8848米,尼泊尔等国都是采用此数据。它与我国1975年测量的数据是一致的,该数据是珠峰的总高,是指雪盖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昨天下午,网上传出此次中国测量的雪盖高为8848.27米。实为杜撰出的,明白人应该知道至少现在一段时间里数据是绝对保密的。况且,测量数据下来后要经过数据处理,尽可能的消除测量误差。处理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要在至少二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届时,公布的数据才能成为中国法定数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青岛基地世界里建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外地人及大部分青岛本地人,都误将其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水准零点。可以肯定的指出,它除了商业行为没有丝毫实际应用价值。</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青岛观象山的这坐石头屋中,才是中国唯一的海拨高程测量原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它造型别致却十分神秘,没有挂牌,大门紧锁,外层雕花石柱合围,内层绿色栅栏保护。除了偶尔有工作人员开门检查外,不向公众开放。它里面装载着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的起算点——水准原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山高万仞,源自何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青岛观象山,是中国大地山川身高测量的起点,也是珠峰的起测点。</span></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观象山上的石屋,面积不大,却是中国永久性水准原点,而且是独一无二的。石屋里面的旱井下镶嵌有一个价值不菲的拳头大小、浑圆的玛瑙,点位有18厘米长,这里,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何为水准原点?就是水准测量传递海拔高程的基准点,通俗地讲,就是山川的海拔高度从这里开始算。在户外运动中,人们登山时有时將山高误认为山脚至山顶的垂直距离,没有海拨高度的概念。当建立起高程水准原点的认识后,才真正理解山高的意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了观象山上的水准原点后,中国全国都在由此幅射许多的高程测量点上进行高程测量。细说观象山的水准原点的海拨是72.26米,以原点测量的高度应减去72.26米才是其真正的高度。为何不能规定水准零点呢?因国家规定,我国是以黄海的海平面作基准的,按多年潮汐观测数据确定,数据变化尽可能稳定,故只有确定水准原点才能实现应用。所以,195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定位于观象山,由1个原点2个附点3个参考点构成水准原点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观象山能够成为水准原点,除了因为青岛海面平静、观象山为整块花岗岩外,还因为青岛验潮站有百年验潮的数据,观象台较早开启天文、气象、海洋等科学研究,且卧虎藏龙,闻名中外的科学家蒋丙然、高平子等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观象山的历史还得从1898年说起。德国侵占青岛时,由于一次暴风雨的侵袭,发生海难事故,这让他们意识到气象预报的重要性,于是在1898年3月,气象天测所在馆陶路1号成立,这时的观象台身影尚不清晰,在历史的进程中时隐时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05年,气象天测所移至水道山,老百姓之前口中的小石头山,之后因为有了贮水池而改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10年,在天文学博士梅尔曼主持下兴建大楼,1911年1月1日,德国天文学会将其命名为“皇家青岛观象台”,水道山也改名为观象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观象台的身后,有一座万国经度测量纪念碑,它的存在与水准原点一样,对青岛乃至全国有着特殊的意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26年10月2日到11月30日,天文磁力科科长高平子与宋国模、徐汇平一起组成测量组,完成了经度联测,结果优异,荣获比利时博览会优秀科技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6年,由青岛市政府和中国天文学会合立了这座纪念碑,碑上有一组数据,是东经120度19分,北纬36度04分,这两行字的中线到地面,就是青岛市最中心的位置,是为了纪念1926年和1933年,青岛观象台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参加了国际两次经度测量。实际上东经120度19分换算成时间的话,就是8小时01分16.812秒,也就是说,北京时间8点钟,青岛实际上是8小时01分16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观象山安静而深邃,“穹台窥象”也成为当时的青岛十景之一。这是这座海滨城市天文与人文精神的交流与碰撞。</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