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统编教材 引领课堂教学——广昌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开展“对统编教材教学的思考”研讨交流

蔷薇

<h3>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推动雅实课堂建设,打造高效雅实课堂,我校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校内集体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交流研讨、学习成长的平台。<br></h3> <h3>  5月26日上午,全体语文老师在刘金凤副校长的带领下,开展了以“对统编教材教学的思考交流”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活动由刘晓英组长主持。</h3> <h3>   会上,老师们各抒己见。</h3> <h3>  赖晓芳老师是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她认为统编版一年级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h3><h3>1.更加重视识字写字训练。</h3><h3> 识字方面主要提倡大数量识字和在大环境中识字,写字方面注重对汉字结构框架的指导,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感受中华汉字的无穷魅力。</h3><h3>2.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基因渗透。</h3><h3> 一年级的教材里融入了读书文化、姓氏文化、字谜文化、和美文化、传统节日文化等,让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h3><h3>3.更加重视课外阅读、亲子阅读。</h3><h3> 每个单元都有“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环节,注重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h3><h3> 由此可见,统编版教材容量大,主题明,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出发来编排,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h3><h3> 教材编排好,但一线老师面临的困惑也有,对于如此大容量、多角度的培养目标,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尽量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能力,对老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h3> <h3>  同为一年级老师的杨长凤认为,统编教材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编辑,通用于全国各地学校的教材。就一年级语文课本来说,统编本教材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多个版块,把课外阅读也纳入教学体制,倡导孩子跟父母、老师一起读充满童趣的故事、童谣、寓言、科普等,鼓励创造使用朗读、讲读、对话表演等多种方式。其中拼音教学的编排变化特别大。过去都是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统编教材是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对于一年级刚上学的孩子而言,一上来就是拼音,比较难,等于给了下马威,并不利于培养对语文课的兴趣。现在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将拼音教学与认字教学结合起来,学拼音结合认字,彼此融通,有利教学。</h3> <h3>  宋香凤老师结合她2019年1月,在南昌参加“骨干教师新教材培训”时的收获谈到,统编教材是按照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标准编写的,对比现在的教材,统编版教材从课文篇目到课文内容再到教材编排,从教学目标到教学重难点再到教学教法等方面都注入了很多的新理念,更多地体现了国家意识、目标意识、文体意识、主体意识、读书意识、科研意识。小学语文相对于现在重点讲解生字词和分析课文内容,更多地把重心放在了阅读教学,从阅读习惯、阅读态度到阅读能力再到阅读方法,方方面面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除了重视课内阅读外,也非常重视课外阅读、整体阅读、读写结合等各个方面。老师们从统编教材编写的特点,再到具体的分模块的学习,最后到古诗词的教学培训。每一个板块都提出了新的观点,新的理念。所以,这对老师来说也是挑战。统编教材还体现了“双线结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首先,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主线的引领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教授基本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在主题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上下足功夫,注重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以及传统文化的感悟内化能力。注重在教学知识中巧妙渗透人文要素的价值观,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只有把这两条主线作为基础,才能掌握好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把握好这两条主线,才能使语文教学活起来。只有灵活运用这两条主线,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与此同时,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必须加大阅读量,做学生的引路人。其次,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未来是学习借助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能力和思维。考题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每一个知识点我们似乎都教了,但是其实我们只是在教知识,叫学生记住知识,并没有做到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所以,必须重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运用学到的方法去举一反三,自主学习,甚至能把这种方法迁移到其他学科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学手段,从“教知识”到“教方法”。</h3> <h3>  华梅英老师在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后,认为统编教材在各学段都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的,每个学段都非常注重阅读教学,注重读写结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这个学习目标,她觉得我们老师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h3><h3>1.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h3><h3>2.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h3><h3>3.降低写作难度,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选题。</h3><h3>4.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的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学会修改,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及口语交际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说、写有机结合。</h3> <h3>  罗桂秀老师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老教师,她感觉统编教材编得非常好。相对北师大版教材来说,它方向性更强,目标更明确。部编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读,单元导读中明确地提出了人文主题训练和语文素养的训练。它是螺旋式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训练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针对统编版教材,她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3点:</h3><h3>一、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单元语文要素训练。在每一课的备课当中,要根据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把握住重点、难点,要扎扎实实地根据单元导读进行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师在单元备课当中,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合理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训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好处,并利用说明方法描写身边熟悉的事物。她在教《太阳》这一课,就进行了合理的单元整合,把交流平台的内容放到这一课进行学习。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学方法用方法。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们在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时,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能力的培养。每一节课学方法,用方法,做到一课一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h3> <h3>  其他老师也将自己对统编教材的思考及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提出来,进行积极研讨与交流。</h3> <h3>  最后,刘金凤副校长肯定了大家的发言,肯定了这次活动取得的实效。她指出,要用好统编教材,老师们一定要持续、深入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学习,充分认识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透彻理解统编教材编写意图;要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重视方法指导,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用好教材中的每一个练习活动,在练习活动中渗透方法,并举一反三迁移运用;要树立单元整体教学思想,进行单元整体备课,充分认识教材内容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加强单元内容整合,把握每篇课文在单元、在整本乃至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精准教学目标,不要面面俱到,否则“面面俱到,则面面不到”;要充分吃透阅读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的编写意图,用不同于常规课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突显实践性,促进读写结合,并引导学生广泛课外阅读,注重语言的积累。<br></h3> <h3>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集体教研已经成为我们实验小学的工作常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研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教研中点亮教学智慧,爱岗、敬业、重视学术研究的氛围成为学校的主旋律。教研路上,我们一直在努力!</h3>

教学

教材

统编

语文

学生

单元

老师

阅读

拼音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