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许师慎:江苏无锡人,生卒1907一(大清光绪三十三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毕业于江苏公立商业专门学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1928年后,历任中国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处长、监察院简任秘书兼发言人、总统府国史馆主任秘书兼纂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1949年去台湾,办速记人员训练班十余期,并兼任“三军参谋大学”、“政工干部学校”、“政治作战学校”、“行政学校”、师範大学、“实践家政专科学校”等教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1977年退休,“国史馆”聘为荣誉纂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著有《兴中会革命史要》、《国父革命缘起详注》、《国父当选临时大总统实録》、《国史馆纪要》、《中国人名大辞典增补编》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秦孝仪(1921—2007),湖南衡山人,台湾著名政治家。自幼继承家学,上海法商学院法律系毕业后,赴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深造。由于文采焕发,人文素养丰厚,秦孝仪在24岁时就获得蒋介石拔擢任用,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议事秘书,长期在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工作;1949年赴台湾,并担任蒋介石侍从秘书。此后,秦孝仪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并任台湾大学教授。1983年秦孝仪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2000年退休。2007年在台湾病逝。</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史尚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 史尚宽先生(1898—1970),字旦生,安徽桐城人,生于1898年农历元旦,性厚重而颖悟,十一岁能文章,十五岁留学日本,由京都第三高等学校而东京帝大法律系,获法学士学位。1922年秋赴德国入柏林大学研究法律,越两年转法国巴黎大学研究政治经济。1927年返国,历任中山、中央及政治大学教授、\"立法委员\"、\"立法院法制委员会委员长\"、\"考试院秘书长\"、\"国民大会代表\"、\"总统府国策顾问\"、\"考选部部长\"、\"司法院大法官\"、\"司法行政部司法官训练所所长\"等职。曾躬预民法、宪法及其他重要法典之起草及制定。公余复从事著述,曾获\"教育部\"颁法科学学术奖。先后出版民法专著十四种、论文数百篇,近千万言,为法学界放一异彩。惜1970年11月12日寅时因胃癌不治逝世,同月25日安葬于台北县八里乡米仓村飞雁山墓园,享年七十有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 史尚宽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著名的法学家,不仅从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担任了民国时期的\"立法委员\"、\"考选部部长\"等职务,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余复从事著述\",涉猎的领域广泛,几乎包含了法学的大部分领域,其中主要有民法、刑法、宪法、行政法和劳动法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79, 187);"> 史尚宽先生的\"民法全书\"对民国的立法时间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对后世的法学的研究也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史尚宽先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人,作为迄今为止独立完成\"民法全书\"的第一人,为后世的每一位法学学子深深敬重,并使其青史留名,芳泽百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79, 187);"> 杜元载(1904—1975),字赓之,既是著名法学家、教育家,也是河南大学历史上第一任法学院院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79, 187);"> 杜元载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一个农家。其家族虽是偏居农村,但家风淳厚。其父“见不善,则畏之如陷阱;小有失,辄惶恐不自容”。受家风影响,杜元载天性仁厚,刚毅木讷,又加上自幼聪明,“长益颖异”,深受父亲钟爱。1922年杜元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科第四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杜元载先是到湖南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后赴美国留学,相继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教育学硕士、美国私立西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79, 187);"> 1928年回国后,杜元载应河南中山大学校长邓萃英之邀,任河南中山大学法科教授兼法科主任。1930年河南大学法科改为法学院后,他成为河南大学历史上第一任法学院院长。在任河南大学法科主任、法学院院长期间,杜元载不仅知人善任,聘请名师出任该院法律、政治、经济系主任,同时还聘请河南省高等法院、开封地方法院等界名流充任教师,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此外,他还亲自制定课程,辅导青年教师教学,组织师生开展各类活动,为学生谋划出路,使法学院三个学系师生亲如一家。为培养师生学术研究能力,杜元载多方筹措经费,组织创办了《法学季刊》,使法学院师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创作小园地。除在法学院任课并担任院长外,杜元载还在教育学系兼职授课。因其教育学生有方,时任教务主任的黄际遇力请他撰写《论文作法指导》,刊印分发全校各院系高年级学生研读,作为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参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79, 187);"> 离开河南大学后,杜元载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大学、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南京中央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北大学等校任教授、系科主任、教务长、院长等职。1949年杜元载携家眷去台湾,历任台湾-分类计划委员会主任秘书、考选部司长、司法行政部司长等职。1958年他出任台湾师范大学校长、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校长10年间,杜元载锐意改革,一方面延揽优秀师资到校任教,另一方面密切与国外名校的交流与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使台湾师范大学很快发展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大学。河南大学旅台校友会成立后,杜元载长期兼任校友会常务理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79, 187);"> 杜元载虽出身法学界,但研究却不局限于法学,在教育学方面同样有卓越的成绩。其学术专著主要有《中国刑法研究》、《教育测验与统计》、《社会教育》、《杜威教育哲学》等,他散载于报章杂志的论著则有《教育家的泰戈尔》、《论梵蒂冈罗马教皇在国际法上之地位》、《从法律观点论志愿迁俘原则》、《今日中国青年努力方向》、《社会的科学研究》、《儒家学说与现代思潮》、《五十年来的中国教育》等。从这些论著不难看出其开阔的学术视野,以及作为学人的社会责任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 1975年3月20日,杜元载因病逝世,享年72岁。(河南大学供稿)</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朱汇森(1910年 -),字仲蔚,台湾教育家,学者,社会活动家。江苏南通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中文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朱汇森</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别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仲蔚</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国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中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民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出生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江苏南通</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年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27年,就读于南通师范学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32年毕业后,曾在南京作记者、小学教师及校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37年抗战爆发,任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战区教师服务团人事组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38年,任教育部干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39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4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任教育部视导员。同年以第一名通过教育行政类高等考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45年,任职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室。</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48年,供职于台湾省教育厅。</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52年,任台湾省立台南师范学校(2004年改为台南大学)校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58年,任台湾省教育厅第四科科长,负责改制师范学校为师专事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60年,任台中师范专科学校(今台中教育大学)校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67年,任台湾地区“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68年,任台湾地区“教育部”常务次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69年,先后任“国立”编译馆编审、“行政院科技委员会”科教组主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72年,任台湾地区“教育部”政务次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78年,任台湾地区“教育部部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84年,任台湾地区“国史馆馆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曾任中华孔孟学会理事长等职。</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陈守山(1921—2009) ,1921年2月20日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市溪美镇莲塘村。少时曾在福建、广东地区参加抗日战争,加入了国民党,由排长逐迁军长。1962年起历任台湾东部地区警备司令,预4师师长,第51师师长,第2军军长,政战学校校长,总政战部副主任兼执行官,陆军训练作战发展司令部司令,第8军团司令,陆军副总司令。1976年起当选国民党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中文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陈守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出生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福建省南安市溪美镇莲塘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出生日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21年2月20日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毕业院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中央陆军军官学校</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谷凤翔,察哈尔龙关(今河北赤城)人。朝阳大学法学院毕业。曾任国民党政府监察委员、东北九省监察使。到台湾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台湾“司法行政部”部长,国民党中央政策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秘书长、副会长,“中国电视公司”董事长。是国民党第九届中央常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钱大钧(1893年6月—1982年7月21日),男,江苏吴县人,出生于原正仪镇雅泾村(现江苏昆山市玉山镇)东北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中国国民党军将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字慕尹。1893年6月14日,钱大钧出生于原正仪镇雅泾村(现为昆山市玉山镇东北村)的商人家庭。他的祖父钱伯熊,是前清贡士。父亲钱自梅,母亲江氏,兄弟3人,他排行老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国民党元老,黄埔军校建校初期教官。早年积极参加反清倒袁,后在军阀混战中为蒋介石效力,被委以重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是蒋的八大金刚之一。曾担任重要职务: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主任,军统局局长,上海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中央评议委员、“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战略顾问、“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台北市私立戏剧学校董事长、“中华全国田径协会”名誉会长、中华航空公司董事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许师慎:毕业于江苏公立商业学校,1928年后,历任中国国民党史编纂委员会处长,监察院简任秘书兼发言人,总统府国史馆主任秘书兼纂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1949年去台湾,办速记人员训练班十馀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 黄季陆(1899—1985),男,字学典,名陆、季陆,四川叙永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硕士学位。曾任加拿大《醒华日报》总编辑、成都大学教授、中国国民党内政部常务次长、四川大学校长、台湾行政部门政务委员、国民党内政部长、台湾考试事务主管机关考选部长、台湾地区教育部部长、台湾省国史馆馆长等职。黄季陆是国民党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著有《对俄外交问题》、《民主典例与民主宪政》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倪文亚,1903年3月2日生,浙江省乐清县虹桥人。自1962年起为第六至第十二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1986年遴选为“革新小组”成员。2006年6月3日辞世,享年103岁。夫人郭婉容。</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1924年在上海加入国民党。厦门大学暨上海大夏大学教育科毕业,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文学硕士学位,韩国汉阳大学名誉法学博士。曾任纽约《民气日报》编辑,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会理事。后游历英、法、比利时等国,是国民党驻德总支部首任代理组织部长。1928年回国后,历任上海大夏大学和暨南大学教授、系主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官,甘肃省教育厅科长及主任秘书。1933年在上海与贺衷寒等合伙创办《前途》月刊,同年又与肖作霖等策划成立复兴社外围组织“中国文化学会”上海分会,当选理事。抗日战争初期,任中央军校第六分校政治部主任、军委会政治部设计委员、中训团教育委员会教务组组长。1941年任三青团中央团部训练处处长、编审室主任,1943年任三青团中央常务干事,1945年任三青团中央团部组织处处长,同年兼任青年军政治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并当选国民党第六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任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7年9月党团合并,任国民党中央青年部部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1949年赴台,历任“革命实践研究院”副主任,国民党中央青年部长,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中央党部第一组主任等职。并在“立法院”组建次级问政团体“革新俱乐部”及“座谈会派”,操控立法表决,曾任“副院长”、“代理院长”。1972年起出任“立法院院长”,长达16年。</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周一夔字序生,福建建阳人,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生于杭州。毕业于省立东南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先后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国立中央政治学校、省立重庆大学(1943年1月15日正式改国立)教授,国民政府中央救灾準备金保管委员会保管科科长,国民政府振济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设计委员会委员兼召集人。1947年4月,任南京市地政局局长,嗣任私立海南大学教授。未几去台湾。历任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校长,台湾省立法商学院院长,“国立”中兴大学法商学院院长,“国立”中兴大学教授兼都市计划研究所所长。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务顾问。1987年8月23日病逝于美国。终年80岁。着有《都市计划讲话》、《市地经济学》、《都市经济学》、《环境学》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两岸同胞失去联系的亲戚朋友,我可以无偿的帮助你们找到亲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海峡两岸一家亲,血浓于水、骨肉相连的亲情是无法改变的,希望台湾省早日回到祖国的大家庭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