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有关济公的故事传说,在南宋时期即已开始流传。先是凡俗神童李修缘或是得道高僧道济的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片断故事在中国民间耳闻口传,后来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p> <p> 济公出家后,一反常态。言行叵测,难耐坐禅,不喜念经,嗜好酒肉,衣衫褴褛,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状类疯狂,人们称他为“济颠僧”。在一般僧俗眼里,道济的言行出格,被认为不是正常的人。所以有的僧人向方丈告状,说道济违犯禅门戒规,应责打并逐出山门。谁知,方丈慧远一边口宣:“法律之设原为常人,岂可一概而施!”并在首座呈上的单纸上批了:“佛门广大,岂不容一癫僧!”此后无人再敢诟逐。</p> <p> 济公是一个疯和尚的形象,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颠狂。形容的不修边幅,行为的不守规范,语言的嘻笑怒骂等等。他貌似游戏人生,玩世不恭。其实却有鲜明的爱憎,能扶危济困,惩恶扬善。他的颠狂,从艺术典型上说,有着多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旧秩序的破坏者,不平事的救赎者,旧统治的反抗者,其颠狂的性格,正是自身安全的保护色。</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活动花絮</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兵视角组织策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导演/老兵视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服装道具/一米阳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友情出演/沈达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加创作人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兵视角摄影学习班部分人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