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幼小衔接——助力成长第七期

小聪儿

<p>活动内容</p><p>1.诵读声律启蒙《八齐》</p><p>2.数学游戏《水果超市》</p><p>3.阅读故事《大熊邦邦》,诗歌《虎大王照相》</p><p>4.习劳活动:尝尝我的炒鸡蛋</p> <p>一、诵读《声律启蒙·八齐》第三段</p> <p>二、数学游戏《水果超市》</p><p>🌻游戏“买水果”,了解减法应用题结构</p><p> 家长扮演老板,幼儿扮演顾客。家长出示家中的各种水果,将水果按种类摆放好,和幼儿一起点数各种水果的数量。请幼儿挑选水果,家长根据幼儿挑选的水果数量的编应用题。如:原来有10个苹果,×××买走了2个,现在还剩下几个苹果?</p><p> 家长引导幼儿结合情节分析刚才口述的应用题结构:“原来有10个,买走了2个”是这个情节中的已知条件,“还剩下几个”是这个情节中的问题。引导幼儿知道计算“还剩下”这样的间题用减法算式计算,并列出减法算式“10-2=8”</p> <p>🌻幼儿自由创编10以内的减法应用题。</p><p> 继续让幼儿购买水果,鼓励幼儿学习用“原来…“,买走了…,还剩下……”的句型仿编10以内的减法应用题。</p><p> 创编减法应用题时,让幼儿弄清楚情节中的两个数,一个是原本的数量,另一个是买走(拿走或去掉)的数量,然后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求未知数,即“还剩下多少</p> <p>🌻游戏“卖水果”,幼儿根据情境尝试独立创编10以内的减法应用题。</p><p> 幼儿扮演“老板”,家长扮演“顾客”,“顾客”买完水果后,“老板”尝试根据情境创编一道10以内的减法应用题,请“顾客”列式,也可互换角色,继续游戏。</p> <p>🌻拓展游戏《猜一猜,另一只手中有几粒豆》,练习按游戏过程编减法应用题</p><p>1、两人一组,取10粒豆(红豆 黄豆 绿豆都可以)</p><p>2、猜拳,胜者操作,随意拿取,例如:一只手中拿4粒豆,另一只手中拿6粒豆,同时问对方:"共有10粒豆,左手拿4粒,请你猜一猜,右手拿几粒?"</p><p>猜对了互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p> <p>🌞温馨提示:也可以使用家里其他物品,数量为十即可,例如积木、水彩笔、纸杯等</p> <p>三、阅读故事《大熊邦邦》,诗歌《虎大王照相》</p> <p>  故事中的邦邦是一只渴望交到朋友的大熊,可就是因为他身体大大的,嗓门高高的,大家一见到邦邦就会吓得拼命地逃。邦邦没有朋友,他失望地说:“我不想做邦邦了。”于是他化装成了“小丑”,大家喜欢上了“小丑邦邦”。后来,大家发现“小丑邦邦”就是“大熊邦邦”。通过一系列的角色变化,大家再也不害怕大熊邦邦了,大熊邦邦也就有了很多好朋友。</p><p> 故事情节的微妙变化带给孩子故事外的思考:人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不足,也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交朋友也不能只看外表,而要通过平时的生活全面地了解一个人,这样结交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p> <p>🌱活动建议</p><p> 理解阅读环节中,家长应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大熊邦邦和小动物们的表情,体会并感知大熊邦邦在找朋友过程中心情发生的变化。 也可带领幼儿欣赏儿歌(小狗找朋友》说说小狗找不到朋友的原因。</p><p><br></p> <p>儿歌</p><p> 小狗找朋友</p><p>小黄狗,找朋友,</p><p>说猪黑,嫌熊丑。</p><p>兔子尾短耳朵长,</p><p>鸭子嘴扁又大座。</p><p>哎哟哟,挑哇挑,</p><p>一个朋友没找着。 </p> <p>四、习劳活动:尝尝我的炒鸡蛋</p> <p>生活即教育!在实际操作中让孩子对食物的烹饪产生兴趣,感受制作和分享食物的喜悦。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到生活实践经验,进一步培养孩子动手能力。</p> <p>活动过程:</p><p>1.和家人探讨鸡蛋的各种吃法</p><p>2.通过家长示范或者视频了解炒鸡蛋的整个过程</p><p>3.实际操作,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炒鸡蛋的烹饪,感受劳动快乐</p><p>4.和家人一起分享劳动成果。</p> <p>♨️注意事项:</p><p> 1、清洁双手,带好卫生手套</p><p>2、火炉周围温度较高,小心烫手。</p><p>3、用菜刀时,要小心手。</p><p><br></p> <p>记得把劳动成果分享到班级群里呦👀🥰</p>

幼儿

应用题

减法

大熊

水果

朋友

家长

游戏

创编

炒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