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为了加强少先队员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教育、诚信教育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瑞溪初级中学少先队推出“从小学先锋 长大做先锋”系列人物专辑,让典范人物彰显出的正能量及家国情怀,走进同学们的视野,滋润同学们的心灵!</p><p><br></p>
<h3> 人民日报这样评价他: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确实,在民众眼里,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权威。</h3></br>
<h3>
<h3><h3> 1936年,七七事变的前一年,钟南山出生在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当时,父亲钟世藩是南京中央医院著名的儿科医生,母亲廖月琴刚从护校毕业不久。虽时局动荡,但钟氏夫妇喜得麟儿,内心依然十分激动。一向不苟言笑的钟世藩,很快就给儿子起好了一个非常有气势的名字:南山。然而,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第二年,七七事变爆发,南京沦陷。钟家也被炸成一片废墟,家中片瓦无存,小南山从废墟里被捞出来时,脸色灰白。好在命大,大难未死。随后,全家随南京中央医院转移至贵阳。逃过一劫的小南山,跟着父母在医院长大,打小耳闻目睹父母对待病人的态度。他发现,两人的喜怒哀乐是跟病人病情的好坏密切关联的。 “那时就觉得,当医生能给别人解决问题,会得到社会的尊重。”钟南山曾在接受采访时说。</h3></br></h3></br>
<h3>
<h3><h3> 钟南山小时候特别顽皮,将父母给他交学校伙食费的钱偷藏起来,自己买东西吃。一直撒谎瞒着父母,直到事迹败露。他以为父亲知道后,一定会打他一顿。可是父亲却没说太多,只是说:“南山你想一想,这么做是不是很诚实?”这样的质问,比打他一顿还要难受。父亲这句话,让他明白了,什么叫讲老实话,做老实人。</h3></br><h3> 从医后,有次跟父亲一起遇到一个孩子,尿血厉害,他认为应该是结核。父亲问他一句话说:“你怎么知道她是结核?” 一句话问住了他,因为他从来没想过。尿血可能是膀胱炎,可能是结核,也有可能是炎症。 后来有一次钟南山独自看诊,因为诊断失误,对一个女孩错误用药,差点危及生命,回忆起这次错误,他说:“诊断错了,我永远都忘不了。”他才明白父亲说过的那句:“医者人命,没有十足的证据,不可轻下判断。” “父亲很少说话,但他一般说话都有证据的。”这是钟南山83岁时对父亲的评价。</h3></br><h3> 为了把自己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留给后人,在70高龄和身体多病的情况下,钟世藩毅然编写《儿科疾病鉴别诊断》一书。钟南山心疼父亲,劝老人家注意身体,每天少写一会儿。但钟世藩不听劝阻,反而和儿子发脾气。父亲留给钟南山一句话,他始终记着。</h3></br><h3> “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东西,那他这辈子就算没白活。”</h3></br><h3> </h3></br></h3></br>
<h3>
<h3><h3> 2003年被钟南山称为“特殊的一年”:遇到很多未知的课题,无章可循,自己一天要做出几天的工作,包括治疗的问题、学术上的问题,还要制订国家规划。而引发这一“特殊”性质的就是SARS(非典型肺炎)的爆发,此时,钟南山已经67岁。</h3></br><h3> 2002年底“非典”病例最早在广州出现,一时间,“非典”病毒不可避免地开始从广州往外扩散。2003年4月13日,北京召开了关于SARS的新闻发布会,钟南山被要求参加。当记者问到“是不是疫情已经得到控制”时,钟南山忍不住了,他对媒体说:“现在病原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还没有到位。”顿时场面哗然。“非典”的真相自此才一点点向公众揭开。混乱和恐惧之中,人们记住了钟南山的名字。</h3></br></h3></br>
<h3>
<h3><h3> 也因为SARS,钟南山在公共领域范围内更广泛地被人熟知。在最恐慌的时候,他的一句话,给了人定心的力量。 “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在抗击非典最严峻时刻,连续工作三十几个小时之后,已过花甲之年的钟南山病倒了。发烧等症状和当时非典的症状极为相似。但他自己观察体会,觉得不是非典,就把自己隔离在家。几天后,症状消失,他立刻回到医院,继续投入战斗。他的坚持,让广东成为世界范围内对SARS治疗成绩最好的地区之一。</h3></br></h3></br>
<h3>
<h3><h3> 到了今天,钟南山已然成了医学界的权威,很多人把他的诊断书都当成了金科玉律。但是,当记者问到他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时,他说是学习。因为,他至今为止也会犯错,也有疑难吃不准的病例。甚至,有好多慕名前来的患者都不是呼吸疾病。所以,他现在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其他科的专家一起查房、看门诊。他说,与其他专家一起查房,一是对患者可以诊断的更全面,二来遇到疑难吃不准的病例,可以请教其他科的医生,这样更有助于将自己成为一个全科医生。</h3></br></h3></br>
<h3>
<h3><h3> 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84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h3></br></h3></br>
<h3>
<h3><h3> 这位84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h3></br><h3> 这就是钟南山,他曾被誉为国家的脊梁,被媒体赞为“国士无双”,被百姓视为“一面旗帜”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h3></br></h3></br>
<h3> <p> 亲爱的同学们,听了钟南山爷爷的故事,你一定有许多感触,欢迎大家将自己的感受写在作文里,标注好班级和姓名。希望大家从小好好学习知识,好好学习做人,做一个像钟南山爷爷这样的人。</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