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溪初级中学“从小学先锋 长大做先锋”人物介绍——李兰娟

思.思

<p>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为了努力引导同学们树立“从小学先锋 长大做先锋”的成长目标,加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教育、诚信教育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瑞溪初级中学少先队推出“从小学先锋 长大做先锋”系列人物专辑,让典范人物彰显出的正能量及家国情怀,走进同学们的视野,滋润同学们的心灵!</p><p><br></p> <p>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疫情期间,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再一次出现在战“疫”最前线。她,就是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从一个赤脚医生,到闻名中外的工程院院士;从一个贫寒女,到中国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就是这样一位已经进入古稀之年的“战士”,她的身后有哪些不为我们所知的故事呢?</p><p><br></p> <h3>  李兰娟是浙江绍兴人,浙江绍兴是个出名人的地方,她和蔡元培、鲁迅都是同乡。由于家境贫穷,她靠着助学金坚持读完了初中。因为成绩优秀,后来又被杭州高中录取。</h3></br><h3> 在农村长大的李兰娟经常目睹辛苦劳作的村民遭受腰背疼痛但无钱治病的情况。为了能为乡亲们舒缓病痛,1966年高中毕业后,她去杭高革委会要了一纸介绍信,毅然去浙江省中医院学习中医针灸技术。而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医学,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乡亲们做点事。</h3></br> <h3> <h3>  那时的李兰娟还没来得及参加高考,“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当时镇上还没有高中文化水平的人,因此她被安排成为了中学代课老师。由于李兰娟知识功底深厚,上课精彩,深受学生们喜爱。她一边做老师,一边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出于对医学的挚爱和为了能学习到更多的医学知识,李兰娟毅然选择了“赤脚医生”。</h3></br><h3> 后来因为业务能力精湛,深受乡亲们好评,李兰娟以“赤脚医生”的身份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读书。</h3></br> <h3> <h3>  1973年夏,毕业后的她由于成绩优秀被留校分配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工作。李兰娟的医生之路从这时起进入了快车道,而改革开放也在同时拉开了帷幕。</h3></br> <h3> <h3>  李兰娟面临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上世纪80年代高达80%病死率的重型肝炎,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重型肝炎治疗这一难题中。1986年李兰娟申请了3000元钱的青年科研基金在我国率先开始了人工肝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李兰娟院士带领团队创建了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Li-ALS),治疗重型肝炎获重大突破,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11.9%上升到78.9%,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作为我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李兰娟团队的Li-ALS研究获1997年及2006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h3></br><h3> 从2001年起,李兰娟每年举办一次人工肝的推广班,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治疗方法无偿教授给更多医生。“全国有那么多病患,不可能都跑到浙江来就医,在当地得到及时的治疗,才是最好的结果。”如今,人工肝技术已推广至全国31个省市,她还多次举办全国乃至国际人工肝会议,被誉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h3></br> <h3> <h3>  17年前,非典肆虐,中国因此受到世界卫生组织“黄牌警告”。2003年4月19日,时至今日,李兰娟仍然能清晰地回忆起这个日期。时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的她接到电话:杭州市一医院有3位疑似非典病人。当晚22点,3人全部确诊。凌晨,杭州市召开紧急会议。作为一名传染病学的医生,高度的职业敏感让李兰娟火速下达三道指令:立刻将病人转移到专业的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调查并找到所有与患者有过接触的人并予以隔离;研究人员连夜采样,对SARS进行深入的细菌分析和研究。</h3></br><h3> 因此,其中一位患者所居住的杭州“在水一方”公寓,一幢楼76户,201人被整幢隔离,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大范围隔离区。与之相关的1000多名接触者也全部被找到并隔离。当一切事毕,杭州的天才刚刚亮,距离3人被确诊仅仅过去几小时,一切都发生在一夜之间。</h3></br> <h3> <h3>  直到2003年7月,疫情基本结束,浙江省的确诊病例仍然只有3人。并且,由于在救治过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3人均未出现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后遗症。</h3></br><h3> 李兰娟的一系列举措,为浙江创造了“零严重后遗症”、无医务人员感染、无二代感染的“非典奇迹”。另外,在确诊病例后的48小时内,她亲率攻关小组研制出相关诊断试剂,缓解了全国疫情的蔓延。</h3></br><h3> 17年前的那个春天,56岁的李兰娟像一只拉满的弓,铮铮作响、箭无虚发。</h3></br> <h3> <h3>  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肆虐中国南方省份,李兰娟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应急指挥办专家。H7N9禽流感病毒是个新面孔,但与病毒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李兰娟并不慌。</h3></br><h3> 李兰娟工作所在的浙大一院,收治了40例H7N9禽流感患者,收治人数排全国第一。如何让病人度过危险期?李兰娟创建了早期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继发感染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同时创造性将李氏人工肝用于重症H7N9救治,有效消除“细胞因子风暴”,显著降低病死率。抢救这一关算是度过了,但又该怎么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呢?这需要对病毒充分认识。李兰娟的团队很快从病原学、免疫学、遗传学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活禽市场禽与患者的病毒基因同源性高达99.4%,证明活禽市场是人类感染H7N9的主要源头,这是国际上的首次发现。</h3></br> <h3> <h3>  2020年伊始,一种不知名的病毒,突然袭击武汉,满城风雨,人们不知所措。1月18日,李兰娟院士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的委托,奉命奔赴武汉,对疫情进行研判。</h3></br><h3> 和病毒赛跑的“老太太”李兰娟,每天只睡3小时。70几岁的老人不分昼夜,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接着就开会,定质量方案见面,给全组人员讲解疾病关键知识。年逾古稀,但身赴一线,这个有韧劲的老太太,仿佛还是那个多年前奔走乡间的赤脚医生少女。</h3></br> <h3> <h3>  看着每天都在不断攀升地感染数据,她心急如焚。她想:****的快速蔓延,将给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我们只有马上采取果断的措施。堵水先断源,当务之急,防控的第一步必须先断传染源。于是,她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对武汉必须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她的建议受到了国家的重视。</h3></br> <h3> <h3>  1月23日,武汉接到了“封城”的命令。武汉暂停了所有的交通,实行前所未有的严格管控。目的只有一个,防止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散。李兰娟院士是建议“封城”的第一人,到现在,“封城”的效果已经完全地突显出来了。很多人都佩服她提出了“封城”的建议,一个看上去斯文柔弱的老太太,想不到竟有如此的魄力。</h3></br> <h3> <h3>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h3></br> <h3> <h3>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h3></br> <h3> <p>  亲爱的同学们,听了李兰娟奶奶的故事,你一定有许多感触,欢迎大家将自己的感受写在文章里,标注好班级和姓名。希望大家从小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以李兰娟奶奶为榜样,长大为国家做贡献!</p><p><br></p>

李兰娟

封城

疫情

病毒

人工

院士

先锋

武汉

赤脚医生

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