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堡幽情【原创】

静 月

<h3>文字/静月</h3><h3>摄影/静月</h3> <h3>  在塞北与山西的古老边墙内赫然伫立着许多古城堡,曾经如明星般绚烂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却破败不堪只有残垣断壁。还有的只剩下传说和名字,更有的被淹没了印记,仅在地方县志上留下一抹回眸。</h3> <p>  我和朋友们有幸拜访了几个古堡,聆听着久远的农耕历史的辉煌,心在泥土田园的诗情画意中徜徉。远在汉朝末年,由于战乱不断,堡田经济应运而生。有实力的大地主纠结在一起修建城堡,组织武装力量并聚集佃农们住在堡内、或堡墙边上。堡外大片农田种庄稼,以武装保证五谷归仓。这种亦战亦农模式持续了一千七百多年,直到近代才逐渐衰亡。</p> <h3>  残留的堡墙上,有防御工事、有瞭望塔楼、有祭祀五谷丰登祈求风调雨顺的祭台和祭文。可叹!农民为了种田、为了收获、能想到的都尽力而为了。这种完善与坚守持续了千年之久,从而形成了明确的秩序和淳朴的民风。此刻,映入我们眼帘的大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遗存,承接的却是几千年来农耕文化的积淀与浓缩。</h3> <p>  站在得胜堡的瞭望塔楼上放眼望去,方圆几十里农田尽收眼底,农田尽头又是一个古堡,被又一大片农田拱卫着,几百里之内杀虎堡、助马堡、镇河堡、破鲁堡、市场堡、镇羌堡……,竟多达几十座。这种堡田经济稳定了一方平安,维系了中华民族农业的进程,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与传奇。</p> <h3>  走在历史的残垣断壁上,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感受到了公鸡司晨,晚鸭回栏;颗粒归仓,炊烟袅袅的一派生机。这曾是农业国最具浪漫与温馨的古老画卷,慰籍着世世代代国人的灵魂。曾几何时,这一切都变了。</h3><h3> 我们要去五彩山,在种满树苗的农田土路上行驶了近两个小时,方知如此肥沃的农田里,农民不种庄稼却大面积的改种树苗,因为利润空间更大。还有的农田种花吸引旅游,花海连绵数公里,堪称惊艳与现代。</h3> <h3>  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许多农民不再种粮,也因此富了起来。许多村庄正在消亡,农田变成荒野,国际进口粮食遂成重要一环。如果哪天在这一环上被人卡住,该如何是好?</h3><h3> 车上坐的都是五零后,遭遇过饥荒,挨过饿。难怪在营养过剩的今天,还担心吃不上饭,饿怕了呗!游览古堡遗迹,寻访田园诗画般的情调,却引发了对不种粮的担忧。真是南辕北辙,骑驴找马,老了呗!</h3> <h3>  破鲁堡消亡的很彻底,只留一小段土墙,可墙下的宁静寺却保留了下来,小巧秀丽执著而顽强。她与堡墙相偎相依,历经风雨,度过漫长岁月,至今不离不弃。通过她我们得知她身后曾经的那座堡,并感知堡里曾经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有辛勤耕耘挥汗如雨中不时泛起的喧嚣与欢笑。</h3> <h3>  归途中遥望拔地而起的牛心山,若有飞檐翘脊逍遥在山尖上。于是,群情澎湃调转车头疾驰而去,攀爬、登顶、远眺,耗尽体力下山时躲不掉的腿软筋疲。但心底那份满足,伴着红红的落日却滋润的流油。联想起那些古堡田园的暮归,千年前的此时此刻应是鸡鸣狗吠、老牛踱步,夕阳的余晖浸红了农田,巍峨的古堡被晚霞渡满金光,金光里便是老农安放的家。</h3><h3> 哦,挥挥手拜别了古堡的幽情,红云里不带走一片霞光,因为古堡在记忆的霞光里永远熠熠生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