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儿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声啼哭仿佛仍萦绕在耳旁,却不知几个月后就是儿子10周岁的生日了。10年的时间,眼前的儿子已是个子天天往高里“窜”的半大小子,自己也从初为人父时的喜悦、懵懂、迷茫,慢慢地成了儿子无话不谈的朋友。在享受着与儿子之间的这份浓浓的亲情、友情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p><p><br></p><p> 为人父,为人母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定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我们又该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种怎样的形象?与儿子一起走过的10年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这个问题。在做父母的看来,总觉得自己在全身心地在为孩子付出着,当孩子的表现不符合自己的的意愿时,总会不由得觉得委屈,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们为你付出了那么多,而你却……”但是,却很少能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我们让孩子做的,让孩子说的,也许从我们的角度讲是对的,可是在孩子的眼里也是这样吗?记得卢梭曾经说过:“孩子们生来就是人,并且是自由的;他们的自由属于他们自己。除了他们而外,任何别人都无权加以处置。”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除了他们以外,任何别人都无权去控制他们的思想。我也记起曾经一位儿童教育专家发现在我们大人常常乐在其中的,人流较多的一些公共场所,却不为孩子所喜欢。带着这个疑惑,在一个偶然的尝试中,他试着俯下身子用孩子的角度和高度去看那些让大人们“乐不思蜀”的场所,这个角度的世界却让他大吃一惊---看到的是川流不息,穿梭不止的大人们的两条腿和略显臃肿的肚子。从这应该看出,我们眼中的世界与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存在多么大的不同!相应的,思想是外在世界在内心的体现,我们与孩子的思想又该如何得不同,有了这些不同,我们何必非要喊出那句“名言”--“你为什么不听话”呢? </p><p><br></p><p> 有了这些思考后,我开始尝试着俯下身子,以平视的角度去和儿子进行目光的交流,心灵的沟通,试图用心去探求儿子的内心世界。一句话:我要把和儿子做朋友坚持到底!带着这个愿望,我和儿子相处起来就是另一番情形了:客厅的沙发上,在妻子略带嗔怪的报怨声中,有我和儿子嬉闹玩耍的身影;从学校接儿子回家的路上,在行人各种目光的注视下,有我和儿子追逐打闹的场景;小区的空地上,在其他小朋友的加油助威声中,有我和儿子为了一个黑白相间的足球争得不可开交的画面……。这一切的一切,只是想拉近与儿子之间的距离,让他想到我时,首先是一个可以一起玩耍,可以说心里话的“大朋友”,而不是端着架子,让人望而生畏的“父亲大人”。我始终认为,当孩子把我们当朋友后,才乐意对你敞开自己的心扉,你才能最大程度的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掌握孩子各个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才能使我们更好的做出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我们向孩子提一些适当的要求时,孩子在这种平等轻松的关系中就不会觉得你的要求是命令式的,强制性的,会觉得更像是朋友之间的建议,更能为孩子们所接受。在和儿子一起的时候,针对儿子的性格特点和平时表现出来的现象,我尝试不着痕迹、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告诉他。比如,儿子平时性格温和,偏内向,受了委屈时爱流眼泪;遇到问题,常常依赖家长的帮助。我就告诉他:作为一个“小小男子汉”,要坚强,正直,宽容,受到委屈时,要勇敢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所想的,让别人理解自己;遇到问题时,不要害怕它,不要回避它,要想办法解决它。我知道,个人良好的性格和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养成的,我只是在儿子幼小的心里播下了一粒粒美好的种子,当条件合适时,这些种子就会在儿子心间发芽,成长,最终开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p><p><br></p><p> 日子一天天过去,儿子一天天长大,我也和儿子继续快乐地做着“朋友”,继续两人间仿佛说不完的“悄悄话”:爸爸,我们老师今天批评我了,我哭了;爸爸,今天我们班的足球赛赢了;爸爸,这道题到底怎么做啊?……如此之类的话题,总能让我们父子俩在探讨的过程当中,兴奋不已,滔滔不绝,而彼此的心,也贴得更近。当有一天儿子的老师告诉我,儿子在学校里表现很好,做什么事都主动热情,喜欢帮助别人,性格也开朗了很多;当有一天其他小朋友的家长告诉我,儿子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总是懂得照顾那些比他小得孩子;当有一天儿子按照说明书自己组装出了他的第一辆赛车,此时的我欣慰地知道,播撒在儿子心底的种子在开始发芽,开始成长了。 </p><p><br></p><p> 我们经常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何尝不是扮演着和老师一样甚至更重要的园丁角色呢?孩子就像一株茁壮成长的小苗,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会长出枝枝蔓蔓,而我们却不知道哪个枝蔓,哪个枝条将来会成才。此时,手中拿着“剪刀”的我们应更加谨慎,更加慎微。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本着自己的意愿去修剪,而需要我们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给孩子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 </p> <p> 和许多年轻父母一样,我和妻子同样对儿子充满了期望,甚至可能是超越了儿子实际能力的一些期望。总是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比其他的孩子更“聪明”,更“优秀”,哪怕这种想法是多么可笑,多么盲目。儿子4,5岁的时候,我们也象其他的父母一样,怀着对儿子的巨大期待,怀着让儿子成为“神童”的远大抱负,给儿子报了各种形形色色的培训班——美术的,艺术的,书法的,体育的……一时间,各种培训班的“炸弹”铺天盖地而来,轰炸的目标不仅仅是儿子,还有作为父母的我们。因为我们不得不作为儿子的“陪读”,和儿子一起认真的听课,认真的记笔记……那段日子,对于儿子和我们来说,真的是不堪回首的一段日子:不顾儿子的兴趣所在,不顾儿子完成学校里作业后的疲惫,还得完成培训班老师布置的作业。更要命的是,儿子对有的培训班完全就没有兴趣,完全是因为我们而学。所以那段日子里,几乎每天晚饭后,“战争”就一触即发,我和妻子是一方,儿子是另一方。从嗓门分贝数的陡增,甚至到妻子偶尔情绪失控时对儿子的“肢体语言”,不一而足,让人觉得好累,好累。从儿子失去往日光彩的,甚至带有敌意的眼神中,我们知道,儿子比我们更累!我和儿子建立起的“朋友”关系也一度面临“断交”的境地!现在想起来,心中一直想对儿子,还有那些和儿子有过同样经历的孩子们说:“孩子们啊,原谅你们的父母吧,我们也只是从你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才刚刚“荣升”为父母之职的,在这个位置上,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学习,甚至比起你们,我们需要学习的更多,责任更大!” </p> <p> 出现了上面的僵局后,我和妻子开始反思问题所在。认真思考后,觉得问题的关键还是我们家长的心理在作怪: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没有认真分析儿子真正的兴趣点,没有争取儿子的意见,无谓地增加了儿子的负担,用无休止的作业,用对孩子来说没有任何概念的一些理论,剥夺了儿子这个年龄本该具有的无忧无虑,和快乐无忌。在我们完全以自己的好恶,强行向儿子灌输了一些我们认为有用的东西的同时,却压制了对孩子来说更为重要的一种东西——创造!认识到这一点,在充分征求了儿子的意见后,我们果断地中止了大部分培训班的课程,只留下了儿子对之感兴趣的两个培训班——足球和奥数。这也是我们深思熟虑的结果:儿子性格偏柔弱和内向,参加足球这一类对抗性较强的项目,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可以培养儿子坚韧不拔,从不放弃,绝不言败的意志品格;奥数,对于培养一个人较强的逻辑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大有益处,而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面对问题时如何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的能力,恰好,孩子一直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就这样,“民主协商”战胜了“独裁”,问题解决后,灿烂的笑容,明亮的眼神又与儿子为伴。儿子,你的童年应该也必须是快乐的! </p><p><br></p> <p> 从那以后,我们没再独自为儿子决定过什么,遇到问题,把问题给他讲明白,只是告诉他有哪几种选择,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样的风险。并且告诉他,一旦作了选择,自己就应该有勇气面对所带来的结果。以后的日子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和儿子的“合作”也是愉快地,看着儿子性格越来越开朗,看着儿子说话,做事也越来越有模有样,时不时挺起的小胸膛和小肩膀仿佛告诉我:我这个肩膀可是相当有担当的!此时,我心里的那朵花悄悄地,快乐地绽放…… </p><p><br></p><p><br></p><p><br></p><p> 当前,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前的孩子,现在的孩子不管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成熟得早。究其原因,无它,只因为现在的社会有太多的渠道让孩子们吸收太多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有些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而另外有一些却是以他们目前的年龄不利的。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孩子青春期的教育随之摆在了我们面前。其实,细说起来,在这一点上,我还是有点大意了,我绝没想到问题来得这么早,这么突然,突然得让我有点手足无措。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我竟然发现还没过10周岁生日的儿子在网站上浏览“美女图片”!当时的自己,感觉手脚有点发软,头有点蒙,一种很无力的感觉在全身蔓延:为什么会这样?!等自己的脑子有点恢复过来的时候,不断地告诫自己:要冷静!否则这件事处理不好,对儿子的伤害太大了!由于当时儿子发现我的到来后,非常麻利的把网页关闭了,所以在我没弄清他在看什么之前,我不想亮出我的观点。我尽量地把语气放平和,询问儿子在看什么。儿子自从被我发现后,就满脸通红,眼睛里隐然跳跃着惊恐和羞愧,却是异常坚决地不说话!此时我的心更是绷紧了。而我能做的,只是让态度和语气更和蔼,告诉他,我和他,一直以来都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啊。朋友之间有什么不能说的呢?在我的开导下,儿子终于开口了:我在看“美女”。在儿子口中出现了一个电影明星的名字。我心惊的同时,继续做出无所谓的样子问他,这个网站在哪里啊?我也想看看呢。几经犹豫后,儿子终于同意了,我按照他说的,打开了那个网站,上面是儿子说的那个电影明星的图片。还好,只是一些普通的写真照片。此时,我一直绷着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渐渐活络起来的脑子却在飞速的运转:这说明儿子的青春期开始了,儿子开始有了懵懵懂懂的意识,这种时候只能引导,不能粗暴地去堵,那样只能适得其反,如果就这样敷衍过去,也不能帮助儿子解除心里已经萌动起的疑惑和迷茫。我笑着说:“原来你说的是她啊?前两天妈妈还和我说起过这个演员很漂亮呢!”“爸爸,你是不是也觉得她很漂亮?”我说:“是啊。”此时,我把妻子也拉过来,和儿子一起讨论我们各自眼中对这个演员的印象。初步建立起儿子心目中的美丑观后,我渐渐地把话题拉到了诸如“人是怎么来的?”“男孩和女孩的区别”之类的话题。随之我发现在谈到这些话题时,儿子的眼中充满好奇和渴望。望着儿子意犹未尽的眼神,我又从有关的儿童性教育的网站上下载了一些简单明了,能说明问题的图片,给儿子做讲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儿子就认真,煞有介事地提问,我就在他的接收能力范围内认真地讲解。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看着儿子明亮,纯洁的眼睛,我心里默默地说:“儿子,人生路上多风雨,我们与你同行!” </p><p><br></p><p><br></p><p><br></p><p> 伴随着儿子的成长,我一直没有停止过一种尝试:试图让儿子学会并理解几个对人的一生很重要的词语:坚强,正直,原则,责任。其实有时候想起来,真的是有点勉为其难了。即使我们成年人,面对生活中的暗流涌动,面对着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诱惑,又有几人能毫无愧色的面对那几个词。也许源于对一种内心境界的追求,更也许源于对现实中一些现象的感慨,我一直仰慕那些古代“国士”的风采,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质;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巨大责任感和豪迈的情怀让我唏嘘不已。我不奢望儿子将来成为那样的人物。依他现在的年龄,也根本理解不了这些东西。但我不急于解释,道理是一样的,我只是在他的心里埋下一粒种子,要想发芽,需要他自己的思考和行动作为营养唤醒它,只有这样,这粒种子才有强的生命力,这株幼苗才有抵御风雨的勇气! </p><p><br></p><p><br></p><p><br></p><p> 儿子10岁了,我也与儿子做了10年的朋友,10年中,儿子长大了,渐渐地懂事了,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爱。我希望和儿子的朋友关系,就这么一直延续。我希望,多年以后,在一条弯弯曲曲看不到尽头的小路上,灿灿的阳光拉长,拉斜了两个男人的身影,一个挺拔健壮,一个沧桑,略显单薄,沉默相对,无言地笑,心底默默地说:“我们是朋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