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改

伟伟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目录</b></p><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一、教育理念</b></p><p><b style="font-size: 15px;">二、教育要闻</b></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习近平:孩子们要文明精神 野蛮体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二)2020教育部通知:美育将从“软任务”变为“硬指标”!艺术不再是兴趣课,而是必修课!</span></p><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三、名师课堂</b></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华应龙老师: 《角的度量》</span></p><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四、它山之石</b></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易中天:关于中国教育</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二)理想课堂中的“三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黄俭:如何做好教书匠</span></p><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五、校本教研</b></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论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胡旭日:“班级优化大师”——班级管理神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二)教学反思</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谈智:《解方程》教学反思</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钟琼:《数与形》教学反思</span></p><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六、学生活动</b></p><p><b style="font-size: 15px;">七、师生荣誉</b></p> <ul><li><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抽象的数学使之生活化。</b></li><li><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span></li><li><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教育要为儿童服务,而不是为儿童做主。</span></li><li><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价值的终极目标是生活,是人生。</span></li><li><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好的教育就是好的老师加好的师生关系。</b></li><li><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好的教育一定要向前眺望30年。</span></li><li><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人生要出彩,必须摒弃精致的利己主义。</span></li><li><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尊重孩子,从允许孩子犯错开始</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li><li><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span></li><li><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span></li><li><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是一个成熟的高素质教师。</span></li><li><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质疑能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能力之一,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创新是教育的希望。</b></li></ul><p><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习近平:孩子们要文明精神 野蛮体魄</b></h1><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020教育部通知:美育将从“软任务”变为“硬指标”!艺术不再是兴趣课,而是必修课!</b></p><p><br></p><p>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针对德智体美劳的“五育”,教育部部长提出,新的一年要对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发力推动教体相融合、划出美育硬杠杠构建劳动教育责任链条。</p><p>https://v.qq.com/x/page/f0936p08xqe.html</p><p>在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教育部门要主动与体育部门建立常态化协商沟通机制,共同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要深化学校体育中考等评价改革,引导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p><p><br></p><p>他表示,为加强美育,2020年要在改条件、改教学、改评价上攻坚。要持续推进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总结地方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的经验做法,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和考核体系,让“软任务”成为“硬指标”。</p><p><br></p><p>研究显示,艺术体验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愉悦,还能给孩子带来多方面的益处,无论是数学,阅读,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还是口语技能。</p><p><br></p><p>学习艺术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专注力、自控力、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孩子跟环境发生更深层次的联系,从而开阔视野,获得人生的幸福感。</p><p><br></p><p><b>少儿时代是思维的发育阶段,而接触美育正是开发智力、训练思维、培养灵感、提高少儿自身修养和气质的一种有效方式;</b>同时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散性思维。</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如果在未来,孩子缺乏艺术修养、感性智慧,想取得成功,孩子所遇到的困难是和这一代没有受过像样高等教育的人遇到困难是一样的。</span></p> <ul><li><i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u>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善于教育孩子,这就是国家教育的一桩大事了。</u></i></li></ul><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华应龙老师: 《角的度量》</b></p><p><br></p><p>(四年级上册)教学片断:</p><p>师:怎么量角的大小呢?有没有人知道?</p><p>生:用量角器。</p><p>师:用量角器,同意吗?</p><p>生:同意。</p><p>师:都知道啊?会量吗?</p><p>生:会。</p><p>师:来试试看好不好?</p><p>生:好。</p><p>师:华老师发的纸片上有一些角,我们先用量角器试着量量∠1。</p><p> </p><p>师: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人虽然不会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小伙子,带着你的量角器,到投影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如下图)。</p><p>(该学生投影自己的量法后,有学生小声嘲笑,老师摇头制止,示意学生解说)</p><p>生:我先把这个尖放到这个角上,然后看这条边。</p><p>师:那这个角多大呢?</p><p>生:不知道。</p><p>师:(摸着学生的头,微笑着说)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鼓掌)以前我们量长度的时候,就是这样从 0 开始的。这一点你做得非常棒!(热烈的掌声)要量角的大小,他已经想到了用角来比着,真不简单,这个思路是正确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从量角器上能找到角吗?</p><p>(有学生指着量角器的一端)</p><p>师:这是不是角?认为是</p><p>角,请举手。有几位,大部分同学不同意,为什么?</p><p>生:这条边不是直的。</p><p>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并且这两条边都是直的,都是射线。那现在来看看, (指着量角器的一端)这是角吗?(“不是”)</p><p>师:这不是角,那量角器上有没有角?角在哪儿?</p><p>生:这是一个角。(用手比划一个直角)</p><p>师:这是一个角吗?</p><p>生:是。</p><p>师:这个角多大呢?</p><p>生:90 度。</p><p>师:大家注意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这个角的顶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板书:中心点)这条边上有一个“0”,所以这条线叫做 0 度刻度线。(板书:0 度刻度线)她刚才指的另一条边就是 90 度刻度线。我发的纸片背面印了 4 个量角器,在第 1 个纸量角器上面画一个90 度的角好不好?</p><p>师:这个 90 度的角的顶点在哪儿呢?</p><p>生:在中心。</p><p>师:对!量角器的中心。一条边是这个量角器的 0 度刻度线,另一条边呢,是 90 度刻度线。我们画得怎么样?互相交流一下、欣赏一下。</p><p>师:在第二个纸量角器上画 60 度的角。你画的尽可能和其他同学画的不一样,想想怎么画?</p><p>师:不能随手画,角的两条边是射线,必须用尺子。</p><p>师:好,我们来看看这 3 位同学画的。(投影一个学生画的60 度的角)同意吗?</p><p>生:同意。</p><p>师:这个同意吗?</p><p>生:同意。</p><p>师:这两个角不同在哪儿?</p><p>生:方向不一样,一个向左,一个向右。</p><p>师:说得真好!同学们其实注意到了量角器上有两条—— — ?</p><p>生:0 度刻度线。</p><p>师:一个向左的,一个向右的。找到了吗?</p><p>生:找到了。</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赏析:</b></p><p><br></p><p>我们知道,在日常的教学中,操作技能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讲解、演示、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操作基本的程序和步骤去模仿操作并进行强化练习。但是,华老师却能够像故事中的“另一个大臣”一样,找准切入点,让思维转换一个角度,把“操作”这一“高难度”的动作交给学生来完成,学生的视角便豁然开朗,学生的思维便海阔天空。</p><p><br></p><p><b>1.找到节点,连接起点。</b></p><p>度量角度,学生的起点在哪里?为什么我们教师耳提面命、声嘶力竭地让学生跟着我们亦步亦趋地去测量这个角,却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总是弄不明白呢?记得看刻度,就忘记“中心对中角的顶点”;记得中心对中角的顶点,就忘记看外圈还是内圈,仿佛提起一副破烂的渔网,顾得了头顾不了尾。</p><p><br></p><p>那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学生的生长点在哪里?学生的思维在哪里?根源是:学生的思维尚停留在线性思维,仍以一维空间为主,而角的度量需要学生有二元的思维。学生的测量知识来自用直尺去测量线段的长度,或者说用直尺去测量一支铅笔、桌子的边的长度;而量角器这把“曲尺”,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书本知识,都不足以支撑他们解决这个问题。</p><p><br></p><p>测量长度是用直尺的直边以及上面的刻度去比照线段,看线段有多少刻度,就大概知道线段的长短,即使量错,起码思路、方法是正确的。而量角器这把曲尺,虽然有刻度,但应该怎样去比照角,这是让学生感到茫然的,无论学生的想象力有多么丰富,都无法想象应该怎样去测量。</p><p><br></p><p>角不像线段那样只考虑长度这一个维度,角需要考虑两个维度,可以说它是一个面或者说是一个“不完整”的面,但它又不像正方形、长方形这类随处可见的面,因此,角的度量与线的度量需要的思维含量显然是不相同的。</p><p><br></p><p><b>2.找到角度,连接维度。</b></p><p>我们知道,测量线段的长度是用直尺的直边以及上面的刻度去比照线段,那么测量角度呢?基于这样的根源,华应龙老师抓住问题的根本, “这不是角,那量角器上有没有角?角在哪儿?”学生不会量角,一是找不到工具(量角器)上的角在哪儿?二是无法运用迁移的办法,仿照量线段的方法去测量角度,因为用测量线段的方法去测量角,一定无法量出角的度数。当然,在课堂上确实有学生是这样测量的;三是没有生活经验可供参照。因此学生不会测量角是很自然的,不足为奇。</p><p><br></p><p>如果学生能够在量角器上找到角,那么用量角器上的角去比对实际要测量的角,就能够很快地知道所要测量的角的大小。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量角器上找到角,华老师匠心独运地创造了“纸量角器”,“我发的纸片背面印了 4 个量角器,在第 1 个纸量角器上面画一个 90度的角好不好?”90 度的角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接触,已经认识了,也是学生最熟悉的一个角,因此,让学生从最熟悉的角度画起,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个 90 度的角的顶点在哪儿呢?” “在中心。” “对!量角器的中心。一条边是这个量角器的0 度刻度线,另一条边呢,是 90 度刻度线。我们画得怎么样?互相交流一下、欣赏一下。”</p><p><br></p><p>你看,华老师准确地把握住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迅速地在“纸量角器”上面画出了90 度的角,有了这个“90 度”的铺垫,后面华老师让学生在“纸量角器”上画出 60毅、1毅、157毅就不是很难的事情了。</p><p><br></p><p><b>3.心中有角,眼中有度。</b></p><p>从量角器上无角到量角器上有角,是一次认识上的飞跃,是学生学习测量知识上的飞跃。不要认为,使用量角器只是变换了一下使用工具而已,其实是学生一次天翻地覆的认知上的突变,是一次认识上的“化蛹为蝶”。</p><p><br></p><p>量角器有角,那么我们可以根据量角器上的角去测量任意一个角的度数。量角器上有无数的角,所以我们可以测量出许许多多的角的度数,但是量角器上又是无角的,因为它的上面其实并没有角,那么角在哪里呢?角在我们心中,因此量角器上无角,我们心中有角。只要我们心中有角,我们就能够测量出所有的角的度数。</p> <ul><li><i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u>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u></i></li></ul><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易中天:关于中国教育</b></p><p><br></p><p> 我既然是一个教书匠,就来说说中国教育的问题。</p><p><br></p><p>几年前,在北京《经济观察报》的一个论坛上,当时有一位演讲嘉宾是教育家杨东平,我说请问杨先生,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他想了半天说,教育吧。我说为什么?他说足球没有希望也就算了,教育不能没有希望。</p><p><br></p><p>……</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的口号就是今天的主题,望子成人。</b></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什么人?真正的人。</b></p><p><br></p><p><b>有标准吗?有,八个字,第一真实,第二善良,第三健康,第四快乐。</b></p><p><br></p><p><b>首先说真实。</b>有人说不可能。这年头你还能全说真话,不说假话。我说能,因为我的真实标准是不说假话。有人说,那你说的全部是真话?我说是。他说那不可能,说真话要倒霉的。<b>我说很简单,你觉得这个真话说出来要倒霉的话,你可以不说。</b></p><p><br></p><p><b>第二是善良。</b>善良不是说要你到街头去做什么义工,或者学雷锋的那天去扶老太太过街。<b>善良的底线是恻隐之心。</b>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之心,不忍心人家受到无辜的伤害,包括对小动物。所以不但不能行凶杀人,也不能虐待小动物。我们要在法律上保证公民的恻隐之心不受伤害。</p><p><br></p><p><b>第三是健康。</b>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b>而心理的健康比身体的健康更重要。</b></p><p><br></p><p><b>第四个就是快乐。</b>快乐是非常重要的。在孔夫子那里,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做事的最高境界是权(权衡),治学的最高境界是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是最高的境界。其实人很简单,成功不成功,是否出人头地,是否光宗耀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快乐。(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p><p><br></p><p>……</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们的教育必须改。怎么改?回到根本,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让每个人都成为“真正的人”。</b></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理想课堂中的“三声”</b></h1><p><br></p><p><b>一、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 </b></p><p>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严肃有余,活泼不够。课堂“火药”味太浓。课堂上教师老绷着脸,想用严厉来镇住学生。有时课堂上会出现斥责声、挖苦声,甚至出现哭声(不是感动)。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只会停滞或低效。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的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b>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b>……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 但这笑声,应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高度体现,决非为了笑而笑,庸俗的搞笑,课堂是活跃了,收效却没了,学生的笑应源于教学内容,是一种会心的笑,豁然的笑。</p><p><br></p><p><b>二、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 </b></p><p>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习惯于做“纠错”的工作(这也是必要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批评声”、“叹息声”,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无声”。其实,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如果没有错,那就不需要教学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用激励赞扬之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积极兴奋状态。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b>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要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要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要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b>……这些“赞美”,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精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位。</p><p><br></p><p><b>三、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 </b></p><p>我们有些教师上课,比较注重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教学没有特点,少有亮点。有的教师只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对某些知识是必需的),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枯燥感”,学习缺乏激情。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我们要明白,每一教学内容必有令学生“惊讶之处”。这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景。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这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拿出教学绝活。“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要引发学生的惊讶声。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惊讶声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很高。</p><p> </p><p>课堂教学中的“三声”,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与学生心心相通,心心相融。这时的教学定能迸发出成功的火花。</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黄俭:如何做好教书匠?</b></p><p><br></p><p>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p><p><br></p><p>现代的教书匠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关注学生发展,学生学习以及学习效果。</p><p><br></p><p><b>一是关注学生</b></p><p>现代教书匠应该由原来关注教材转向更多关注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成长。</p><p><br></p><p><b>二是敬业精业</b></p><p>教书匠只有敬业才能够爱上教师这份职业。才能乐于研究教学,教书匠要爱岗敬业,并把工作做到极致。</p><p><br></p><p><b>三是不断学习</b></p><p>新媒体环境下,知识更新快,教师不一定强于学生,因此,教师要时刻不放弃学习,教师学习与一般人的学习方式不同,有效的教师学习适应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与课堂中的教学问题为阵地。</p><p><br></p><p><b>四是团队合作</b></p><p>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并行,突出团队合作,可以更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p><p><br></p><p><b>五是弘扬教书匠精神</b></p><p>教书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提高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让教师的辛勤劳动获得社会认可,并让教书匠精神影响更多人。</p> <ul><li><i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u>对待学生,多一些赞美和鼓励,少一些指责和批评。</u></i></li></ul><p><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胡旭日:“班级优化大师”——班级管理神器</b></h1><p><br></p><p>记得八年前,校领导带着我们课改年级的几位老师去许市中心校学习交流,回来后我便尝试在班上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当时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有了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使自己有了三头六臂,不必亲力亲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加分不及时,统计分数工作量大,各科老师计分标准不统一,涵盖范围不广等一系列难题。去年我在枫桥小学交流,无意间发现了“班级优化大师”这个新鲜玩意,我如获至宝,因为它解除了我心中多年的困惑。</p><p><br></p><p>本学期我接任五年级(8)班班主任工作。走马上任,我第一时间向学生、向厡班主任、向我的搭档快速了解班里情况,把学生按好、中、差分为三大块后,遵循均衡搭配的原则,给班上学生分组,编排座位,并选出临时班干部,开学第一天,我没有按学校要求开课开作业,而是制定班纪班规,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因为我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下面我谈几点使用班级优化大师的体会:</p><p><br></p><p><br></p> <p><b>一、家长都说好才是真的好。</b></p><p><br></p><p>第一周,班上一向调皮的学生李梓鑫妈妈说:“以前孩子毛病多,这学期变化大……”第二周,许广文家长说:“谢谢胡老师的方法,教导有方啊,我这个儿子越来越喜欢做家务了。”侯亮贤妈妈说:“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孩子越来越喜欢学习了……”李祥爸爸看到点评后说:“李祥不听话让你费心了,明天开始他说认真学习,感谢老师优化大师!”……正是这样的好评如潮,更加坚定了我坚持使用“班级优化大师”的信念!</p><p><br></p><p>有同事问我:“使用班优后是不是班主任就轻松了?”我说:“使用班优的意义不在给老师减负,重要 的是家长的赞誉,领导的肯定,课堂的高效有序,使我获得了成就感,体验了职业的幸福感!</p><p><br></p> <p><b>二、班级优化大师有利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全面的引导和管理。</b></p><p><br></p><p>实际上跟学校常提的“养成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我把点评标签分为五大类:学习方面、纪律方面、卫生方面、合作方面、综合素养方面。例如:在纪律方面设立表扬项”课前表现好“待改进项”“课前违纪”“两操违纪”“路队违纪”“升旗违纪”标签,使学生懂得自律,集会做到“快、齐、静”,课前做到“三条线”(桌椅摆成一条线,学生对齐一条线,课本文具摆放一条线),久而久之,孩子们养成了“自我约束”的好习惯,终身受益,懂得自律的人,才不会放纵自己,不会犯大错。</p><p><br></p><p>“班级优化大师”是课堂的延伸,每晚,我们的班级微信群十分活跃,有背诵数学概念的,朗读课文的,阅读课外书的、练钢笔字、毛笔字的,读英语的,我们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老师配合默契,既分工又合作,及时给他们加分奖励,更有做家务的孩子层出不穷(洗袜子、鞋子、短裤、拖地、洗碗、晾衣服等),整个班级是满满的正能量,还有“优秀课堂作业”“优秀家庭作业”这些作业点评标签使孩子们的作业态度大为改观。尤其“1对1帮扶“加5分,更是吸引了班上同学主动帮助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也乐意被帮助,因为这种加分是双向的,关于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课堂上常有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活动,老师给予加分奖励,做值日的组负责班里日常事务:一日两扫、早餐、擦黑板、卫生保持,如果没有完成便有”值日不认真“、或”组长未尽责“的扣分,这就培养了组长的”责任感“,有一次刘乐阳组长忘记安排组员值日了,晚上就在群里发消息通知组员7:30之前到校打扫公共区。</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总之,个人认为“班级优化大师”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家长能够实时查看孩子在校表现情况,对学生进监督,创建良好的家校互通,它帮助我们全方位地打造“优秀人才”,堪称班级管理的“神器”!</span></p> <ul><li><i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u>凡是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自己有恒心、有毅力地努力,是没有什么事做不到的。</u></i></li></ul><p><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谈智:《解方程》教学反思</b></h1><p><br></p><p>方程是个等式,是一个数学模型,是抽象的,教学时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示出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过程。站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度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此课的情境,通过直观演示,充分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解方程左右两边变形的道理,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能理解解方程。</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钟琼:《数与形》教学反思</b></h1><p><br></p><p>《数与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新增的课程,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讲都是一次新的学习。初看教材中本节课的例题与习题,让我顿感吃力。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这部分知识原来都是奥数里的内容,要让全班学生明白其中的算理,我觉得实属不易。</p><p><br></p><p> 随后我阅读了大量和数形有关的资料,以及别人的教学设计,明白了要想上好这节课,必须得定好位。于是我确定了以下两个目标:</p><p><br></p><p> 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p><p> 2.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p><p><br></p><p> 在教学设计时,我的想法是尽量简单,不要给学生更多的思想压力,力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棒的观察员,思考者,自己能行,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实践教学时我安排了两次合作,一次同桌合作,一次小组合作。尽量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一起积极思考,避免上成优等生自己的课堂。授完课后,我觉得这课有几点做得不错:</p><p><br></p><p>第一,学生从刚上课的无人应答到后来积极发言,我感受到了学生因为数和形的魅力而转变,对自己的发现而自豪,积极性越来越高。</p><p>第二,学生在探索正方形个数与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的和时,能够从多个角度发现数与形的规律。</p><p>第三,在教出例一时,我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运用到练习题中。学生在一定的方法指引下有序有目标地研究。如小组合作解决三角形数问题时,大部分组都会运用上课老师教的方法进行研究,很多组在不同的方面都有所收获。</p><p><br></p><p>但认真思考,这堂课我也有一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予以改进。</p><p><br></p><p>第一,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理解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借助理解数的运算,运用数解决形中的问题,在讲解例一方面做得还好,学生基本都理解了数和形的联系,但练习中三角形形与数的关系,有部份学生没有通过图感受到,引导得不够到位。</p><p>第二,本堂课安排了两次合作,其实只要安排后一次就可以了。第一次的同桌两人合作,通过课堂实践,我发现其实很多学生都能独立完成。</p><p>第三,对于本节课的时间把握不是很好,前松后紧。</p><p><br></p><p>总之,本节课虽然是新课,可是这种隐藏在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都感受过,领悟过,本节课再次把这类知识整合,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魅力感,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上完这节课,我也感受到了数学之美,没有绚丽的语言,没有多彩的外衣,它简简单单,却又深刻难忘。</p> <ul><li><i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不要沉醉于别人的赞赏之中,只有不停地充实自己,才能达到人生更高境界。</i></li></ul><p><br></p> 数学计算比赛 小组牌设计比赛 <ul><li><i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培养自然人的教育,即自然教育,它遵循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按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他本身应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能力。</i></li></ul><p><br></p> <ul><li><i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u>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u></i></li></ul><p><br></p>

学生

量角器

教学

教师

课堂

学习

教育

班级

刻度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