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记湛江籍著名画家潘皓先生

梁红玉—硇洲岛

<p>今天想写一写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大朋友,一个在国内和日本画坛都有很大成就和影响力的油画家,关于他的个人和作品。虽然认识时间不长,虽然我并不太懂画画的事儿,甚至这不一定是他喜欢的别人推崇他的方式,但确是我喜爱他热爱他的方式——这么美好这么励志这么令人自豪的人物和故事不分享出去,太可惜。</p><p><br></p><p>这是他的作品《又见大海》,画里有他的恩师和老父亲。他说画画要有真诚的态度和真实的情感。</p><p><br></p><p><br></p> <p>他是地地道道的湛江人,小时住在赤坎街,虽然自年少就外出求学至今仍定居在外,但乡音未改,与家乡人用湛江白话闲聊依然顺畅无比,而且他个人非常的随和风趣,让人感觉很亲切,也才有了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他的机会。</p><p><br></p><p>这是他画的《家乡的味道》,红鱼干。</p><p>生活在南方沿海地区的他说小时候的菜市场不叫菜市场,叫鱼市,街头到街尾,长长的尽是各式各样的海鱼,那时的人们还没有冰箱,鱼赶不及吃完怎么办,那就腌晒后制成鱼干。</p><p>这是他的乡愁。</p><p><br></p><p><br></p> <p>这张是他的自画像,我很喜欢的一幅作品,很传神很感人。从人物的神色表情可看出当时的他应该正处在一个有点迷茫,想重新寻找方向的时期,有点愣头青,眼神里有茫然,有失落,有渴望,但又能感受到画里人物传递出的恬静和信念给予他力量使他勇往直前的坚定。</p><p><br></p><p><br></p> <p>正如他的一生,纵使出现过彷徨和遭遇过挫折,依然不能使他轻易放弃他的艺术梦,他始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哪怕他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本就是天之骄子,哪怕他已经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事业成就,他还是能放下,轻装前行,到日本和欧洲诸国留学研修,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孜孜不倦、坚持不懈。数十年来,他就做这么一件事,那就是画画。</p><p><br></p><p>真的很酷!!!</p><p><br></p><p>这也是我最欣赏最推崇他的地方。</p><p><br></p><p>充满塞尚形式趣味的《情侣》,欧洲游学归来的城市作品系列之一。</p><p><br></p><p><br></p> <p class="ql-block">他,就是潘皓老师,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擅长油画,工于塞尚形式趣味的表现,作品颇具个性和特色。他一直致力于推动中日油画艺术文化的交流和推广,对促进中日画坛的发展有着很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是我很佩服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这是潘老师的艺术履历。</p><p><br></p><p>大学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继而到日本攻读研究生,硕士毕业两年后,到欧洲诸国研修,回国后任广东教育学院副教授,后又考取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p><p><br></p><p>他一生都在追求更高的艺术造诣,心无旁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牢记初心和使命,学成后没有像大多数人留在有着更好发展前景的日本或有着艺术殿堂之称的欧洲,而是选择回国,倾己之力,推动国内艺术蓬勃发展。</p><p><br></p><p><br></p> <p>这是潘老师的艺术成就。</p><p><br></p><p>同时著述有《日本当代油画》、《日本油画的发展和现状》、《日本当代油画的研究与透析》,及出版了《捕捉瞬间——潘皓人物速写•随感》、《潘皓画集》一、二册等作品。</p><p><br></p><p><br></p> <p>第一次见潘皓老师是在两个月前,当时他正站在我家门前对着面前的一片千百年的火山礁石和漫漫无边的大海,在比划着构思他的大作。</p><p><br></p><p>旁边海浪拍打在礁石上卷起一堆堆的浪花,风灌入他的衬衣,簌簌作响,头发在风里自由飞扬。</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他时而抬头观察,时而静止凝思,时而着笔涂墨,认真专注,自然怡然,乐在其中。</p><p><br></p><p>作画的人融入作的画中,这本身就是一幅画,也是一堂关于美学的课。</p><p><br></p><p><br></p> <p>远处延伸出的绿色悬崖是50万前形成的六柱状节理玄武岩典型火山地貌所在地。</p><p><br></p><p>硇洲岛是中国最大火山岛,于50万年前由火山爆发形成。有着原始旷古的壮美。</p><p><br></p><p><br></p> <p>正在风中认真作画的潘老师,大艺术家的风范~</p><p><br></p><p><br></p> <p>听闻远方有你</p><p>动身跋涉千里</p><p><br></p><p><br></p> <p>一丝不苟,整体快完成啦。</p><p>这时已过去了2个多小时~</p><p><br></p><p><br></p> <p>第一阶段大功告成。</p><p><br></p><p>但潘老师还没签名落款,只能说明画还会不断修改。油画画好后还可以不断修改,这又是它的一大特点。据说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断断续续修改了十几年呢。</p><p><br></p><p>潘老师的画很有自己的特色,是用几何线条来描绘呈现物体形象的,你看石头就是一块一块界线分明的,一看就知道出自潘皓老师之笔。</p><p><br></p><p>这幅画暂叫《潮至》,我和潘老师共同取的。</p><p><br></p><p><br></p> <p>在我家门前画的另一幅,上面有一对情侣,在海边的石头道上相拥漫步。</p><p><br></p><p>老师取名《听海》。</p><p><br></p><p>他说年少时就来过硇洲岛写生,所以这算是故地重游,面对这片大海挥毫泼墨,是带着旧时回忆和少年故事的。</p><p><br></p><p><br></p> <p>岛上系列之渔船。</p><p><br></p><p>他用了一个星期在酒店楼上,对着窗外停泊在港湾里的渔船和码头,尽情享受作画的过程。</p><p><br></p><p><br></p> <p>他说他是个吃着馒头都能画画的人,估计这一星期也吃了无数个馒头,因为都舍不得下楼,妥妥的画痴一枚。</p><p><br></p><p><br></p> <p>连成两幅时拍给我看的渔船码头系列。</p><p><br></p><p><br></p> <p>最后他用框把他们连在了一起,一共五幅,气势恢宏。</p><p><br></p><p>这是他在北京的画室。</p><p><br></p><p><br></p> <p>在岛上画的芦苇荡。</p><p><br></p><p>大师一出手,再平凡的地方都是一幅美画。</p><p><br></p><p><br></p> <p>我喜欢他边画画边讲故事。</p><p><br></p><p>而这一本《捕捉瞬间》速写画集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出现的。</p><p><br></p><p>里面收录的多是其同事、朋友、学生及多年来经过他生命的形形色色的人,及他作画时心里之所念所想。</p><p><br></p><p><br></p> <p>行云流水般自由畅快的笔触,没有丝毫刻意凿刻的痕迹,读者仿佛也能跟着作者的一笔一划游历他所经过的地方和感悟他的那些体验,特别是去西藏见那些喇嘛活佛,联想到仓央嘉措写的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很有意思。</p><p><br></p><p>还有那些朋友的各种形象也跃然纸上,调侃的、严肃的、令人沉思的、带一点戏谑讽刺的等等,喜欢他慢慢讲他们的故事,也能从他们的故事里看到作者一路走来的风景和经历。</p><p><br></p><p>真好!!!</p><p><br></p><p><br></p> <p>封面女郎的故事。</p><p><br></p><p>在古罗马斗兽场所画。</p><p><br></p><p><br></p> <p>活佛喇嘛。</p><p><br></p><p>这是一位刚出关的活佛,感觉还不能完全适应外面的世界,眼睛眯着,仿佛依然沉浸在旧梦中,他说着笔要很轻,生怕惊动了他~</p><p><br></p><p>最喜欢最后那一句,生怕惊动了他,常常潘老师的文字也有着文学家的味道。</p><p><br></p><p><br></p><p><br></p> <p>文艺青年。</p><p><br></p><p>这张画的旁白很搞笑,他说在美院总有一些学生啥事都漫不经心,整天不知他要去哪,要干什么。老见他发呆,有时好奇顺着他看的方向看,前方可能是一面墙,一棵树或是一片云,而他们可能想象出非常多的图像、听到宇宙发给他们的各种声音信息……不忍打扰他们,却也担心他们误了时间。</p><p><br></p><p>这里的潘老师既可爱又幽默。</p><p><br></p><p><br></p> <p>第一次读后感。</p><p><br></p><p>忙里偷闲,下午用三个小时一个人静静看完央美潘皓教授《捕捉瞬间——潘皓人物速写•随感》一书。</p><p><br></p><p>掩卷后不由感叹,“大家”真真都是从烟火生活里走出来的。我发现,能被称为“家”的人,不管是写文章还是画画的,大多数都有一股顽皮劲儿,内心里住着一个小小孩儿,纯粹简单,清澈明朗,眼睛里常带着光和自由,但又有着历经风雨看透生活真相后的豁达从容和平易近人。</p><p><br></p><p>他们写的画的都是生活琐碎,但笔触风趣幽默、通俗易懂,能让人解闷又能让人解惑,像汪曾祺、金庸、王小波、李娟等,又有我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文学家刘先平老师、漫画家小林老师,包括刚刚认识的油画家潘皓老师。</p><p><br></p><p>他们还有一个共性就是,一直保持着对生活和梦想的激情和热爱,还有面对挫折时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气神。</p><p><br></p><p>这是我读这本书第一遍时写下的读书笔记。老师说我写的真好。</p><p><br></p><p><br></p><p><br></p> <p>太美的美女模特,让潘老师不好意思直视。</p><p><br></p><p>我对老师说,看到这些速写,我能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生动和传神,他们的形象特点人物性格,甚至他们的小心思都能透过寥寥几笔完美呈现出来,但我就是觉得人物画的不太像,不太美。</p><p><br></p><p>潘老师说是因为我赏画不得要领,我还学不会欣赏画画的技巧和功底扎实的美,画画也不是为了美而画,而是要真实反映事物本身同时又要超越表面去展现出看不见的东西。</p><p><br></p><p>随即,他给我发了这张画来,乐呵呵地说,这不美吗?!</p><p><br></p><p><br></p> <p>这位有着怯生生笑容的中年女子看似幼儿园老师实为警察阿姨。</p><p><br></p><p>待我多日来临时抱佛脚,了解了一些绘画知识的皮毛之后,再回过头来欣赏他画的画儿,貌似就能看出点道道来了。</p><p><br></p><p><br></p><p><br></p> <p>回眸一笑百媚生。</p><p><br></p><p>慢慢能体会到潘老师所说的技术工艺美。他画人物速写是抓住模特某一明显特征来描绘勾勒出他整个人的,神到位,形就出来了。有的是眼睛,有的是手,有的是嘴,有的是精神面貌,有的是服装饰品,更多的是动态捕捉到的某一瞬间。</p><p><br></p><p>寥寥几笔,各色人物,各样性格就跃然纸上。这需要怎样深厚的绘画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做到。</p><p><br></p><p><br></p> <p>自画像。</p><p><br></p><p>说是凭着对自己的感觉胡乱画的,费时半个钟。</p><p><br></p><p><br></p> <p>还是自画像。</p><p><br></p><p><br></p> <p>潘皓老师的艺术造诣和成就毋庸置疑,但真正让我仰慕、敬佩和感动的是他对待梦想对待艺术的态度。</p><p><br></p><p>第一次觉得当一个人用一辈子专注而执着地去做一件事,那么认真那么虔诚那么纯粹,画画就不是画画那么简单了,是一种人生修行。现在的他,能不受外界困扰在内心里保存着自我,能在画里自由畅快地表达自我,呈现出来的作品能让人安静能让人感受到愉悦和力量的注入,能让美好传递出去和让文化传承下去,这样的境界便如苏轼笔下的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之空旷宁静和皎洁明亮。</p><p><br></p><p>这就是我想给大家分享出去的理由。</p><p><br></p><p><br></p><p><br></p> <p>李煜有一句艳羡渔夫万倾碧波得自由的词,一壶酒,一杆身,世上如侬有几人。</p><p><br></p><p>而我们的潘皓老师则是,一支笔,一块板,世上如侬有几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