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堂——对暴力说不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心理咨询室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h5> 暴力好不好?我们绝大数人都会说不好。但是我们的孩子却经常面临着暴力,我们家长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家长又该如何教孩子识别暴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孩子目前面临的两大暴力问题:家庭暴力、校园暴力。 一、家庭暴力<br> 家庭暴力是直接作用于受害者身体的行为,推、甩、踢、揍、掴、抓、咬、拗扭肢体等使受害者身体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家庭中如果出现父母一方对另一方施加暴力,孩子目睹家庭暴力经过,会留下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如果孩子自己正在经历或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伤害会更深。<br> 家庭暴力除了身体虐待,还有言语虐待及冷暴力。家长企图以字眼、声调来控制或伤害另一个人。例如:吼叫、尖酸讽刺、威胁将对方或小孩杀害、扬言使用暴力、大骂对方愚蠢、侮辱、不实的控诉,批评对方的外表、责备、冷漠以对。家长对身体上的暴力很容易识别,却常常忽视语言上的暴力,并且常常用这样的方式在家庭内相处。<br> 目睹或经历家庭暴力的孩子会很敏感,不自信,没有安全感,做事畏畏缩缩,害怕失误和失败;另一部分孩子则会复制这样的行为模式,崇尚暴力,遇到事情用拳头说话,在外欺负其他同学。<br> 那家庭暴力对孩子有什么影响?<br> (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虽然幼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来越强,打孩子对自尊心有严重损伤。有的孩子越打越“皮”,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br>  (二)迫使孩子说谎。有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压力,表面服输,内心不服,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学会了见风使舵,看人脸色行事的不良性格。<br> (三)对父母忌恨报复。一位母亲惊恐地说:“不久前,我一怒之下打了孩子一巴掌,想不到他竟抓起一只短凳朝我扔来,险些砸在我的头上。他还恨恨地说,‘走着瞧吧,过几年再算账!’想想儿子的话,我的心都凉了。”<br> (四)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在行为上也是给孩子的攻击性示范。当孩子与他人相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当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br> (五)使父母丧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个5岁的孩子挨了父亲的打之后,指着父亲说:“你有什么本事?就会欺负小孩!”父亲说:“我打孩子反而让他瞧不起我,当时真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br> 我们家长该如何做?<br> (一)拒绝身体暴力行为,不要给孩子做不良示范<br> (二)警惕语言暴力行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遇事好好沟通,不冷嘲热讽;孩子犯错误不上升到人格,不攻击自尊;家里多出现赞美和表扬。<br> 二、校园暴力<br> 校园暴力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包括了校园内,校园周边,甚至上学放学的路上出现的暴力行为,而霸凌是校园暴力的形式之一,也是最直观最常见的校园暴力行为。<br> 霸凌实际上是指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同学间欺压的行为,可能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br> 如何区分霸凌与玩闹?<br> 学生间的玩笑与霸凌行为之间有清晰、明显的界限,学生间的玩笑只是嘲笑、讽刺性的,几乎没有恶意,但霸凌可以界定为语言的暴力和重复。只是正常打闹,那么孩子会乐在其中,也不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到不舒服或者受到伤害;但如果是校园霸凌,那么受害方肯定会感到痛苦和压抑,会在身体或心理上受到十足的伤害,以后甚至不愿意再和这个孩子一起玩。若这样的话,那就是霸凌了,而非玩闹了。<br> 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br> (一)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平时多关注孩子是否有异常:身体上是否有伤口和淤痕,性格是否有改变,变得胆小或者懦弱,是否不愿意到学校上课,不愿意和同学玩耍。<br> (二)如果发现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事件,要关心陪伴孩子,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不要一味的责骂责怪孩子,也不要直接忽视让孩子再次陷入到暴力事件中。<br> (三)教孩子正确的辨别和处理校园暴力事件。如果遇到突发的校园霸凌,要尽快逃离,立刻向最近的人群跑去,并大声呼救。有任何问题要及时报告老师,告诉家长,不要瞒着或自己偷偷解决。<br> 霸凌是各种形式校园暴力中的一种,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危害程度较高的一种。霸凌行为通常伴随着肉体与精神的双重伤害,并且这种伤害通常会持续很长时间,有时可能会对受害者心灵上产生终身创伤。校园霸凌会对受害人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心理影响。所以家长要重视,不要认为只是孩子的小打小闹,对孩子发出的预警信号视而不见。<br> 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孩子,一起对暴力说不。<br> <h5><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心理咨询室</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者:邓庆兰</div></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