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羌寨乡亲

毛哥(成都)36468715

<p>  5月23日至24日,我随成都市摄影家协会、摄影之都,风光人文摄影采风团赴汶川萝卜寨和阿尔村进行摄影活动。这是今年爆发新冠疫情之后第一次走出围城进山参加集体摄影行动。羌寨乡亲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两天的时间里,我们欣赏了大山里的秀美景色,呼吸着初夏的新鲜空气,感受了羌寨乡亲浓厚的生活气息。此时也正是樱桃成熟收获的季节,眼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机勃勃。</p> <p>古老的羌族同胞,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大山里。据说羌族也是炎黄的子弟,最早生活在甘肃一带,后来有一支移居岷江上游的大山里,因而他们也被称之为云朵上的民族。</p> <p>美丽的羌寨寓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大名鼎鼎的萝卜寨就位于汶川县雁门乡境内,坐落在巍峨险峻秀美的岷江大峡谷上游高半山区。有云朵上的山寨,羌王的遗都之美誉。不为人知的阿尔村寨四面环山,清溪潺潺,一眼望去,能看到每户房顶都有一个小小的木比塔,塔顶都供奉着一块白石。据悉,阿尔村是典型的羌族聚居村,因山高沟深,这里也是古羌民风民俗、传承文化保留得较为原始与完善、“原汁原味”的羌寨。除此之外,阿尔村更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释比文化的传承地。</p> <p>这是汶川萝卜寨512大地震之后的一处遗址。萝卜寨又叫黄泥土寨。在汶川大地震中,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萝卜古寨毁于一旦。如今萝卜寨儿女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之下,萝卜古寨已经重建,面貌一新,生活欣欣向荣。</p> <p>[]小知识: 羌族春节。春节又称“过大年”,是羌族人家团年的重要日子。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家家户户就要扫尘、敬灶,备好丰盛的年货。除夕之夜,要烧猪头肉敬献祖先和神灵。全家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团年饭,再围坐在火塘四周守岁。一般初一不劳动,不走人户。初二以后开始亲戚朋友之间的走访。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三十要送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举办各种娱乐活动。</p><p>此外,羌族还要过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但最有特色的,当数羌历年、祭山会和领歌节。</p> <p>[]小知识: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即“吉祥欢乐的日子”。又称”过小年”。原是在秋天收获粮食后,祭祀神灵和祖先,向神还愿的重大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各地欢庆的时间不一,一般为三到五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初十。主要的活动是还愿敬神和吃宴席。羌历年在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停止。1988年恢复,成为羌族人民共同的节日。在羌区各地,每年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p> <p>[]小知识:</p><p>祭山会是羌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转山会、塔子会、祭天会、山王会、山神会或者碉碉会。是羌族对代表着天神、山神等诸多神灵的白石神进行祭祀的活动,也是人们祈求保佑来年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地方太平、森林茂盛的大典。因各地气候差异,举行的时间、次数并不统一,有正月、四月、五月之分,亦有每年举行一次或二、三次。</p> <p>[]小知识:</p><p>领歌节,羌语称“瓦尔俄足”。主要流行于茂县曲谷一带。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如该寨有13岁至50岁妇女死亡,则当年不举行)。是为了纪念天上的歌舞女神莎朗姐。整个节日活动持续3天时间。妇女们尽显其能,忘情欢跳莎朗,农事和家务事皆由男人操持 。</p> <p>[]小知识:</p><p>羌族人民的主要食物有玉米、小麦、青稞、胡豆、黄豆、碗豆、荞麦、雅南猪、山羊等;还有从川西平原运来的大米、面粉等。蔬菜有圆根萝卜、白菜、辣椒、莲花白等,常吃自己泡制的酸菜。肉类以羊肉汤、腊肉、风酱肉、风吹肉为主。</p> <p>和妈妈牵手的感觉真好。</p> <p>出门小背篓。</p> <p>兄弟俩真帅。</p> <p>跳起欢乐的舞蹈,迎接远方的客人。</p> <p>今年的收成不错,得卖个好价钱。据说汶川过去水果主产苹果。据说由于果树退化,苹果树已经改种于现在的樱桃、脆李、杏子三种果树。尤以盛产樱桃出名。</p> <p>老大爷是个大明星。他是释比文化传承人朱金龙。老人年已70,性格开朗,见多识广,北京去过20多次,曾接受董卿、撒贝宁采访。他一再告诉我们,到他家千万不要拘谨,想怎么就怎么,待人热情宽容。老人家以前不留胡须,第一次释比文化节后,有人建议作为传承人有胡须更显释比人的特征,老人从此成了文化大爷新形像。</p> <p>这套民族盛装只有在出席重大礼节活动时才穿哦。羌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女皆穿麻布长衫、羊皮坎肩,包头帕,束腰带,裹绑腿。男女都在长衫外套一件羊皮背心,俗称“皮褂褂”,晴天毛向内,雨天毛向外以防雨。</p> <p>我这表情真不赖。</p> <p>男子长衫过膝,梳辫包帕,腰带和绑腿多用麻布或羊毛织成,一般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欢在腰带上佩挂镶嵌着珊瑚的火镰和刀。</p> <p>老大爷的羊皮鼓威风八面。老大爷是羊皮鼓舞的传人和形像大使,在当地和羌民族中有很高的知名度。</p> <p>女子衫长及踝,领镶梅花形银饰,襟边、袖口、领边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绣花围裙与飘带,腰带上也绣着花纹图案。</p> <p>未婚少女梳辫盘头,包绣花头帕。已婚妇女梳髻,再包绣花头帕。脚穿云云鞋。喜欢佩戴银簪、耳环、耳坠、领花、银牌、手镯、戒指等饰物。</p> <p>[]小知识:</p><p>羌族建筑,就近取材,利用附近山上的土、石等资源,先在选择好的地面上掘成方形的深一米至两米左右的沟,在沟内选用大块的石片砌成基脚。宽约三尺,再用调好的黄泥作浆,胶合片石。石墙自下而上逐渐见薄,逐层收小,石墙重心略偏向室内,形成向心力,相互挤压而得以牢固安稳。</p> <p>[]小知识:</p><p>新中国成立前,羌族男女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存在“指腹婚”、“怀抱婚”、“童子婚”、“买卖婚”等婚姻形式。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有转房、入赘、抢婚的习俗。新中国成立后,自主婚姻逐渐居多。但传统的礼仪程序一直保留至今。随着羌寨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得到改善,昔日的婚姻仪式更增添了新的内容。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将羌族的传统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更增添了喜庆气氛。</p> <p>[]小知识:</p><p>婚嫁仪式主要有订婚和结婚。在羌寨,媒人被称为“红爷”。如果男子对女子有意,男方家就会备礼,请红爷到女方家提亲。女方家要征得母舅同意才可允婚。之后,红爷会带上猪膘、酒等礼物,去女方家吃“许口酒”。数月或数年后,男方家又请红爷携礼到女方家,以“小订酒”招待近亲,并请释比测算双方生辰八字,定下结婚吉日。随即,男方家要备重礼前往女家报期,并在女家办酒席,即“大订酒”,作为正式订婚礼,欢宴女方整个家族。</p> <p>[]小知识:</p><p>此后,两家开始婚礼筹备,期待着“女方家花夜、男方家正宴”好日子的到来。“花夜” 意即为新人举办的喜庆晚会,是结婚最为隆重的一道程序。一般在娶嫁的前一天晚上举行,男方办的叫“男花夜”,女方办的叫“女花夜”,男的庆祝娶妻,女的欢送出嫁。这一天,女方家高朋满座,桌上放着咂酒和12盘“干盘子”(即花生、核桃、红枣、柿子、苹果、桔子、糖果等,饱含圆满、吉祥、喜庆之意)。</p> <p>[]小知识:</p><p>男方家派出的能说会道的迎亲队伍会受到热情的款待。双方要按照习俗进行盘歌比赛。盘歌即以歌盘问之意,方式为一问一答,所唱内容广泛,形式随意而风趣。次日清晨,舅舅给身穿嫁衣的新娘披上红绸,新娘哭嫁,拜别父母、兄长和族人。到男方家门口,释比要做祭祀神灵的仪式,驱赶附在新娘身上的“煞气”后,再向新人祝福。众人为新人举行“挂红”仪式。新人在神龛前行礼,一拜祖宗创业恩,二拜父母养育恩,三拜夫妻偕白头,四拜子孙个个强,再拜亲人和宾客,最后夫妻对拜。</p> <p>[]小知识:</p><p>拜堂后新娘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人了。随后,众人欢宴。当晚,男家父母点香敬神,对新人祝福。所有来宾在院坝围着熊熊篝火跳起欢快的莎朗舞。次日即谢客日,主人再备两桌宴席“谢客”。新人要带一个猪头、一根猪尾巴感谢红爷,表示有头有尾,圆圆满满。婚后第三天,新婚夫妇要“回门”。由新郎及弟兄背着酒肉送新娘回家。新郎仅在女方家小住几日,而新娘可以住数日、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才由丈夫接回,开始家庭生活 。</p> <p>如今去萝卜寨和阿尔村的游客越来越多,相信新冠疫惰之后会更加繁荣!祝愿羌族人民幸福安康,兴旺发达。</p> <p>摄影/后期: 毛哥</p><p>器材: 富士中画幅,canon 5D MARK III,EF: 24__70mm, 70__200mm</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