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7年11月下旬,我怀着激动且忐忑的心情来到了河南师范大学参加“国培计划”的培训学习。激动是因又回新乡,我的大学时代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算是故地重游,内心深处不由得有一丝亲切感。忐忑则是因这几年我在语文教学上表现得并不好。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的教学生活充满了困惑和矛盾,整个人也因此惴惴不安,毫无自信。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通过培训能学有所得,走出这样的一段迷茫期。<br></h3><h3> 培训期间,我对每个讲座都充满期待,这些讲座既有专家教授的专业、理论课程,又有一线名师的经验、感悟、成长。每一次的讲座,每一缕思想的火花,每一句深刻的话语,都真切为我拂去了丝丝迷惑,让我开始真正地审视自己,到底缺失的什么,到底差距在哪里。</h3><h3> 还记得在参加国培学习之前,我刚刚参加了一场由县里组织的赛课活动,十一名教师同课异构。我足足准备了一个星期,教案推翻重写了三遍,课件从最初的十九页变为订稿的九页,一次次的磨课,一遍遍的修改,一回回的默背,我是真的用心了。终于,在同组老师的审视下我最后一个走上了讲台,开场为煽动气氛,我用力过猛嗓子破音,这时瞥见了后排的听课老师那震惊好笑的神情,但我没法去在意,毕竟课还是要讲下去的。课到中途我让学生表演情景剧,一时不慎说了一句"谁准备好了谁先上来",结果讲台上人满为患,我满头大汗地维持纪律,确定人员。最终还是因此耽误了时间,下一环节的内容被压缩了。讲罢课,我强颜欢笑,对自己失望至极。辛辛苦苦准备了这么久,谁料呈现出来的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我的指导老师指出了我的失误,也告知了她在处理类似问题时的方法。可我仍然懵懂,这显然不是"拿来主义"能解决的问题,下一次稍微出点其他的小意外我可能会再次束手无策。回顾整个赛课过程,看看他人再比比自己,我一片颓然。</h3><h3> 11月26日,我有幸听到了郭莉老师的《微型课及面试答辩技巧》这一课,课间郭老师讲到了讲课时应缓入高出,并解释了原理,我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我开场破音惹人笑。有了收获,我更加热情高涨,恨不得把每个老师讲的东西拿回去就用上,不论是微课,还是合作学习,不论是听评课还是心理分析。我把各位老师的话当作金科玉律,把我认为有用的东西都记在笔记本上,心里美滋滋的,想象着自己回去后就能讲好课,就能进步斐然。</h3><h3> 但很快,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当刘玉霞老师讲到《古诗词课堂教学设计感》的时候,我请教老师是否可以展示一首诗词的范例,老师不仅拒绝了,还批评我是"拿来主义"。她说不知如何设计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是因为老师自己都没有读熟它们,只要老师读熟了《唐诗三百首》,自然就能知道如何去教学生。刘老师以自身为例,当她教学生研究杜甫的诗的时候,只挑出了二十多首,但杜甫的九百多首诗,她差不多都会背。看着屏幕上她那密密麻麻的课件,我震撼了,也迷惑了。研究型的教师自然可以做到这一步,授课的对象大学生也能听得懂,可我一个初中教师有必要下这样的功夫吗?初中生听得懂吗?我百思不解,且不以为然。</h3><h3> 不久,我们去了长垣县第一初中考察学习,惊叹于学校的有条不紊的管理模式之余,我以为我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如何建立小组学习模式,毕竟其他的多是管理层面的一时也学不到精髓。我暗地里跃跃欲试,期待着回去后"大动干戈",好教以前的"花架子"变成像一中这样的"钛合金架子",简直迫不及待。</h3><h3> 然而,我又错了。"取法乎上,始得其中;取法乎中,始得其下"。模式是最重要的吗?适合长垣一中的模式就一定适合光山三中吗?我学了点皮毛就必然能成功吗?长垣一中的王校长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们学校在北京上海考察学习时,曾问过他们校长学校有没有什么模式,他们都说并无模式。为何没有,因为他们学校都是名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模式,老师不论怎么讲,学生都喜欢听。这句话是这么地令人深省而我已然忘记了。我确没有学到精髓,却仍沾沾自喜不自知,实是可笑可怜可叹。</h3><h3> 真正令我觉醒的是李文博老师,我们的班主任。在他的《语文理想与专业成长》课上,他把王校长的这段话拎了出来,他说:犹如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与大力士比武,书生镇日思考是该用刀呢还是用棒抑或是枪?但有用吗?"一力降十会",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的花样都无用。老师亦是如此,模式不重要,当你的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你怎么讲都是模式!学生有无所得,不在于课堂的形式,而在于教师所授之内容! </h3><h3> 这番话是如此地振聋发聩,于那一瞬间,我悟了。为什么我的课有那么多毛病?为什么我班的学生成绩不够好?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为什么不过就是因为我自身不够优秀!细细回顾一下,刚毕业时我教高中,对工作充满激情,课堂上时而激情澎湃,时而热泪盈眶;批改作文必定新颖别致,绝无重复,为此闲暇时书不离手,笔记不断......一年后,我考上了初中的编制,刚到岗就接了一个初三班附带一个初二大礼包,顾此失彼,焦头烂额,哪还有闲心去读书做笔记?好容易理顺后,各种琐事又充斥于生活之中,慢慢地也就淡忘了书的墨香......自此,每况日下,迷茫至今。</h3><h3> 李老师的话令我醍醐灌顶,犹如拨云见日,我的心间重现清明。"静下心来读书,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李老师如是说。是啊,难道不是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提升自我才能教好课育好人吗?只有立足自身,才能战无不胜!</h3><h3> 拿来的毕竟不是自己的,一时或可得用,但终不能长久!而立足自身,踏踏实实地提升自己,这才是一个有追求的教师应该去践行的!“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静心读书,教书育人,与君共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