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杏黄时 <p> 对于金黄色的食物,我总是心存敬畏,莫名喜欢。</p><p> </p> <p> 比如稻谷金黄,比如包谷金黄,比如鸡蛋金黄,比如油菜花金黄,还比如香蕉、芒果······到底是为颜色而喜欢食物,还是为食物而喜欢颜色,已糊成金黄一片,不得分辨。 </p><p> 今且说说杏。</p> <p> 杏者,据考为吾国之培载最早之果之什一,遥洎三皇,近及当下,北至晋冀,西达新疆,南遍滇川,东盈闽浙,广布华夏,果裹庶民。其蔚然之肇,新疆伊利也!</p> <p> 新疆伊犁杏花沟</p> <p> 杏作为水果,滋养了中华民族的肢体。中国杏的主要栽培品种,按用途可分三类。</p> <p> 食用杏类。果实大形,肥厚多汁,甜酸适度,着色鲜艳,主要供生食,也可加工用。在华北、西北各地的栽培品种约有百个以上。按果皮、果肉色泽约可分为三类:果皮黄白色的品种,如北京水晶杏、河北大香白杏;果皮黄色者,如甘肃金妈妈杏、山东历城大峪杏和青岛少山红杏等;果皮近红色的品种,如河北关老爷脸、山西永济红梅杏和清徐沙金红杏等。</p> <p> 仁用杏类。果实较小,果肉薄。种仁肥大,味甜或苦,主要采用杏仁,供食用及药用,但有些品种的果肉也可干制。甜仁的优良品种,如河北的白玉扁、龙王扁、克拉拉等。苦仁的优良品种,如河北的西山大扁、冀东小扁等,入药甚佳。</p> <p> 加工用杏类。果肉厚,糖分多,便于干制。有些甜仁品种,可肉、仁兼用。如新疆的阿克西米西、克孜尔苦曼提、克孜尔达拉斯等,都是鲜食、制干和取仁的优良品种。</p> <p> 杏作为文化形象,滋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却有褒有贬。</p> <p> 孔子讲学于杏林,杏有培育人才之寓;杏花春雨,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之美寓;最为称道者,是三国道医董奉,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此为褒也!</p> <p> “一枝红杏出墙来”演化出的“红杏出墙”,唐代士大夫家宴、踏春时喜召歌妓舞于杏花嫣红处,杏就被不清不白地赋予了淫乱的形象,如叶绍翁有知,不知作何感想!此为贬也!</p> <p> 一种水果,从物质和精神上彻底融入一个民族,并不多见,想借流沙河先生的《就是那只蟋蟀》里的几句,可翻作: </p><p><br></p><p> 就是那一棵杏树</p><p><br></p><p> 在《豳风·七月》里黄过</p><p><br></p><p> 在《古诗十九首》里甜过</p><p><br></p><p>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结过</p><p><br></p><p> 在姜夔的词里缀满过</p><p><br></p><p> 劳人吃过</p><p><br></p><p> 思妇吃过</p><p><br></p><p> 就是那一棵杏树</p><p><br></p><p> 在深山的驿道边站立过</p><p><br></p><p> 在长城的烽台上守望过</p><p><br></p><p> 在旅馆的天井中伫立过</p><p><br></p><p> 在战场的野草间寂寞过</p><p><br></p><p> 孤客吃过</p><p><br></p><p> 伤兵吃过</p><p><br></p><p> 就是那一棵杏树</p><p><br></p><p> 在你的记忆里摇曳</p><p><br></p><p> 在我的记忆里婆娑</p><p><br></p><p> 结满童年的惊喜</p><p><br></p><p> 挂住中年的寂寞</p><p><br></p><p> 想起雕竹做笼</p><p><br></p><p> 想起呼灯篱落</p><p><br></p><p> ······</p> <p class="ql-block"> 想起吾幼时,乡间杏树极少,只邻村有一。及夏,树大如盖,果多同铃,每过,裹足窥伺,奈何路与杏树间一污池,若涉水偷取,则狼狈不甚,若绕道讨要,主家必责,怅然若失有之,心存不甘有之。待乡间露天电影开播夜,总有得手者,啖之若饴,久不能忘。及长,离乡求学,背井谋生,回乡,竟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之窘,然杏树不再,曰:已伐,腾地建房。顿时怅然若失有之,酸甜苦辣有之······</p> <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滇中楚地瓜果飘香,南北水果,域外珍奇,在发达的物流和经贸平台下,早已唾手可得,这种方便和快捷的背后,我惊觉——味蕾麻木了!再无一物可“裹足窥伺”,可“啖之若饴”,可“怅然若失”。当下正如老子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狂”。那些关于遥远的露天电影、布谷叫声、秧绿蛙鸣的记忆,如一枚漶漫的杏核,早已模糊在岁月深处。</p> <p class="ql-block"> 庚子仲夏,友人相邀赴东华朵基上丫利村杏园摘杏,在道路尽头,猛见满山翠绿,杏林层叠,环山遍布。及近,吃了一惊,但见得金黄堆叠,成串成挂,高矮错落,前拥后堵,移步金黄,转身金黄,猫腰金黄,探头金黄,俯身金黄,一时目不暇接,生怕惊动了这漫山的等候!</p> <p class="ql-block"> 大快朵颐是本能的反应,吃着嘴里的,攥着手里的,盯着树上的,摘着箩里的,要问能吃这么多吗?能!甜而不腻,酸软和谐,肉厚无丝, 轻轻一掰,金汁糯肉,扎眼爽口,杏核一地。一问得知,此是引自齐鲁大地的“红丰杏”,细瞧,杏的向阳面果真带红,红晕与金黄过渡自然,看上去和谐舒服,不因全是金黄而视觉疲惫。</p> <p class="ql-block"> 仕女与商贾,孩童共翁媪,无不在这绿水青山间释放,开怀大笑的、默默吃食的、穿梭追逐的、谈天说地的,人们的希翼、梦想、挂念、情谊,如同满树的甜杏,铺在蓝天白云下,躺在绿水青山间。美食与书香,最是不可辜负。是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吃法”。</p> <p> 徜徉于杏林,极目远眺,云聚云散,山起波伏,又到杏黄时啊!我,还奢望两声:布谷——</p><p> 一声,与自己握手言和。一声,与世界握手言和。</p><p> 嗨,你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