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看到标题下的执教人:于泽元,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呀!看看书架上层,原来是《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作者之一,这本书还是学校发给我们几个群文阅读小组成员的,当时翻了几页,甚感太过理论化,然后就被搁下了,赶紧翻开书,前言中还有段文字被我标记了。</p><p> 为什么有的人读书很多,却不能转化成自身的力量?</p><p> 为什么有的人读书并不很多,却能凭所读的书改变命运?</p><p> 于泽元教授自道奥秘说:“我学会了在不同的阅读材料中不断去融通信息、整合信息。任何阅读材料到我这里,我都习惯把其中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正因为自己有这样的成功体验,他才对群文阅读着迷并深入研究,为的是“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能够学会接触复杂的、多元的信息,学会在这些信息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整合成一个富有价值的理解结构,实现知识间的融通与互用。”</p> <p> 是啊!零散的知识若不整合成系统,若不能“结构化”,若不能产生“隐喻”效应,就只是一堆无意义的材料,如散兵游勇,难堪大用。</p> <p> 我赶紧上百度搜索“于泽元”,身份著作荣誉非常多,敬佩之情油然而生!</p><p> 接下来我开始认真听课,记笔记。</p> <p> 于教授讲了四点看法:高中语文课标、义务教育新课标以及语文统编教材的主要趋势,群文阅读对于新课改的价值。</p> <p> 不论是高中语文课标、义务教育课标还是统编教材,其主要趋势都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打破语文学科界限,实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p> <p> 核心素养是什么?于教授说核心太多了,我们要抓住素养,素养是指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思维能力,我们不要把学生培养成知识的容器。</p><p> 要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唯有通过阅读,才能够真正学会阅读,阅读是“读会”的,而非“教会”的,老师教得再多,学生也可能只是记住了一些名词,一些文字,而不是实实在在习得了能力。</p> <p> 群文阅读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就很好的顺应了课标教材的改革趋势。于教授最后阐述了群文阅读对于新课改的价值。</p> <p> 大阅读量,要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如果没有阅读,学生不会真正阅读,所以大阅读量是群文阅读的第一个教学价值。</p><p> 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意义在于可以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就是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所形成的能够自动运用的语文能力、知识积淀和思维方式。</p><p> 群文阅读教学通过多文本形成一个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参与进来,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语文能力,把知识与自身的体验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能够多方面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p> <p>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有人问:群文阅读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不是太难了?我也有此疑问。</p><p> 于教授并不认为农村学生就一定笨些,只要老师自己做好群文阅读,就能引领学生走向有深度的思维。</p> <p>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改变命运的不再是知识数量这一维度,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深度。”</p><p> 群文阅读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考验,教授不仅要有广博的语文知识,而且还需要博览群书,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