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后裔米万钟 超痴超怪爱石人

王沛

<p>  米万钟(1570-1628),字仲诏、子愿,号友石、文石居士、石隐庵居士等,北宋书画家米芾之后裔,北地安化(今甘肃省庆城县)人,后徙居顺天府宛平县。明代书画家,善山水、花竹,书法行草俱佳。与董其昌齐名,并称“南董北米”;与董其昌、邢侗、张瑞图并称“明末书法四大家”。</p><p> 米万钟少年时代受到良好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尤深。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考中举人,次年再中进士,任永宁、铜梁、六合等县令。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户部主事,后官至太仆寺少卿,人称“米太仆”。主要著作有《澄澹堂文集》《诗集》《石史》《篆隶考伪》等。米万钟爱石成癖、醉心藏石,一生跋山涉水、不畏艰险,收藏了大量奇石,痴迷程度不在米芾之下,对后世玩石影响较大。这里,笔者选取几个有趣故事以飨读者。</p><p><br></p><p> 高价收购雨花石</p><p>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米万钟由四川铜梁调任六合(今江苏省六合县)县令。在六合为官的两年时间里,他“善行大机”,敢于担责,清正廉洁,反对贪赃枉法;他为人豪爽,侠肝义胆,宅心仁厚,有“水镜慈母”之称。米万钟常将卖字画所得捐给县学,资助贫寒学子,或赈济灾民,颇受百姓称颂。米万钟是个“石迷县令”, 六合恰是著名的“雨花石之乡”,位于六合城东的灵岩山,就是雨花石最早最正宗的产地,所以雨花石古称“灵岩石”或“灵岩子石”。</p><p> 在公务之余,他常在灵岩山游玩。姜二酉《灵岩子石记》中载:“万历戊申岁,米友石簿书之暇,觞咏灵岩山。见溪流中文石累累,遣舆台蹇裳掇之,则缤纷璀璨,发缕丝萦。其色白如霏雪,紫若蒸霞,绿映远山之黛,黑洄瀚海之波。更有天成鱼鸟竹石,暨大士高真,如镜涵影,自然成文。友石得未曾有,诧为奇观,更具畚锸采之重渊。邑令所好,风行景从,源源而来,多多益善。自兹以往,知音竞赏,珍奇琳琅” 。米万钟生平第一次见到雨花石,叹为奇观,于是他“自悬高价广收”,“灵岩文石得佳者不惜重金易之”,文人雅士“风行景从”,一时之间奇石怪石皆汇聚于米万钟手里。他收藏的雨花石贮满了大大小小的器皿,其中,有15枚绝佳奇石,分别题以“庐山瀑布”、“藻荇纵横”、“万斛珠玑”、“苍松白石”等美名。每请人观石,都要先“拭几焚香,请宴示客”。他还将所藏珍品绘图题咏,这些品题一直流传至今。</p><p> 好友黄汝亨(明代书法家)赠诗:“米公弄石如弄丸,十年改邑不改官”,意在说他喜好石头,玩物丧志,官职不升,耽误前程,劝他收敛。但米万钟以为,能与心爱的石头相伴乃是无上乐事,官位不过是“倘来之物”,升不升迁又能奈何。正是在他的倡导和引领下,在六合掀起了空前的“雨花石热”,收藏鉴赏雨花石一时间蔚然成风。</p><p><br></p><p> 丢官不忘“败家石”</p><p> 米万钟曾在京城购有三座宅邸园林,即漫园、湛园和勺园。他最为钟爱的当属勺园(取“海淀一勺”之意),是他造园艺术的精华,他写的七律《海淀勺园》,是对造园构想的揭示和园景的概括。为寻求勺园置石,他不辞辛苦,踏遍了京郊的群山野岭。一日,米万钟访石来到京城西南的大房山,他发现一块长8米、宽2米、高4米,重约20余吨的巨石。此石经自然风化,通体千孔百穴,嶙峋瘦透,堪称奇石。米万钟痴劲大发,欲将此石搬到海淀勺园。于是,他不惜花费重金,雇了数百人,用了40多匹骡马,开山铺路,分段引水,在严冬以水浇路,群马拉着巨石在结冰的路面上滑行运输,才将此石拉下山来,又艰难地运至良乡县(北京西南20公里)。米万钟写有《大石记》记载此事:“房山有石,长三丈,广七尺,色青而润,欲致之勺园,仅达良乡,工力竭而止”。</p><p> 当巨石运到良乡时轰动京城内外,很多朝中大臣、官员和文人墨客前去观赏,皆以为大奇灵秀,“玲珑嵌空,窍穴千百”,为特色的奇石佳品。这事也惊动了魏忠贤阉党,他们借此编造罪状弹劾米万钟,使米万钟遭受诬陷,获罪丢官,巨石遂被弃在路旁。人们疑惑不解,探询停运缘故,米万钟托言因运石遭致家中财竭力尽,实在无力运回。此后,人们口口相传,此石便有了“败家石”之名。</p><p> 米万钟害怕石头被风吹雨淋日晒加快风化,同时也防止丢失和人为破坏,还专门给它盖了一间草棚,雇人昼夜看守,等待有朝一日运回勺园。真可谓“宁可弃官,不可弃石”也!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阉党集团溃灭,米万钟得以复职起用,任太仆寺少卿。因其过度忧郁,不久便离世,终年五十九岁。米氏死后,石头被弃,一些文人闲客常至良乡,凭吊这位爱石书画名家。</p><p> 百年之后,清乾隆皇帝去河北易县西陵为父亲雍正扫墓。路过良乡时看到了这块弃在路旁的巨石。太监禀报此石的原由,乾隆大感兴趣。见石姿不凡,大喜过望,当即降旨将其移进清漪园。当时乐寿堂的正门已经修好,此石身大体重,难以入园。乾隆下令拆墙破门而入。巨大的“北太湖石”,横卧在汉白玉的石座之上,如同四合院的屏风,乾隆驻足观望欣赏,取“石岩突兀,如青芝出岫”之意,御赐其名为“青芝岫”,并亲笔题字刻于石上。</p><p><br></p><p> 十面可观的非非石</p><p> 米万钟善画石,有多种画石本传世。对收藏的每一块石头,米万钟都细心观察,认真研究,画貌题赞,整理成《绢本画石长卷》,画卷中对每石都有题赞,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此外,《竹石菊花图》轴、《墨石图》,都是奇石图中的佳构,均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米万钟人格伟大,学养丰厚,但时运不济。其弟子孙国敉在六合建庵,并作《五一庵记》,文云:“吾师前邑令米仲诏先生万钟,其人本六合之外,而游于六合之内”,是对米万钟一生最精当的概括。</p><p> 米万钟以“好石”著称,并将这种爱好追溯到自己的先祖米芾。他一生中收藏的奇石珍品无数,小到在掌中把玩的雨花石,大到重逾万斤的房山石,都得到米氏的青睐。他在北京城内的湛固旁有一座“古云山房”,专门供放自己收藏的奇石。清代孙承泽的《春明梦馀录》记载:“古云山房,米太仆万钟之居也。太仆好奇石,蓄置其中。其最著者为非非石,数峰高耸,俨然小九子也。”明末清初文学家王思任也专门提到此石,并评价为“独一石峰诡响”。灵璧非非石原置于几案欣赏,后来米万钟将其从古云山房请出,专设一馆供放。非非石虽然高仅一尺八寸,却构造十分奇峻,有其不可动摇的地位。非非石不止一面欣赏,而是面面皆奇,十面皆有可观,是一块全美灵璧石,当之无愧的珍宝。石上脉络蜿蜒,峰壑显现,看似一片高山风景。为此,他特邀友人当时著名画家吴彬绘制了一幅《十面灵璧图》长卷,分别从正面、背面、左面、右面等十个角度表现非非石纹理形态和生动气韵。</p><p> 灵石主人米万钟爱石深切,每幅图右边都有他的题识跋文,满怀激情地详细记录此卷的创作过程,并且邀请陈继儒、董其昌、李维桢、叶向高等多名书画家题跋,合力成就这幅长卷。图文相配,奇石的形态和精神呼之欲出。非非石是米家藏石中的上品,这件长卷也是一幅特别作品,长达九米的卷画,以二维平面的方式表现这枚充满生机的三维立体奇石,雄浑又如幻似真,成为明代绘画中前卫创新的代表,也是最受推崇、具有传奇性的明代巅峰画作之一。</p><p><br></p><p> 赫赫有名的“锁云石”</p><p> 中国古代有两块名声显赫的奇石,一曰“锁云”,一曰“绘月”。“锁云”者乃米万钟所收藏的一方灵璧石,题名“锁云”,其意为云过此处,停止不前,像被锁住一样。配以明式紫檀木座,背后刻有“锁云”二字。“绘月”者为一方玲珑剔透的太湖石,由乾隆皇帝御笔题名,右上有两个半圆型的洞孔,其正中的石洞犹如一轮明月悬挂天际,故称“绘月”。 </p><p> “锁云”为一方老坑灵璧石,外观微黑、略显暗红,状似环云披锁,下配紫檀木座。石背刻有“锁云”二字,铭文款署“万历丁酉春三月藏石米仲诏”,阳篆印为万钟之号“友石”,另有阴刻印“万历进士”。这是一件传承有绪、可考的明朝供石,不知何时流落到了日本国。1965年,日本知名律师佐藤观石于东京一家古董店购得此石。佐藤观石原名佐藤宏,在日本赏石界地位很高,曾创办过日本三大石协,因为喜爱石头,他把自己更名为佐藤观石。</p><p> 现石之主人周易杉。上世纪90年代初,周易杉曾在日本留学并工作,且多与佐藤观石有交往。有一天,佐藤观石表示“将来适当时候,有意‘完璧归赵’”。2002年,作为律师的佐藤观石草拟了一份合同,合同上注明“转让是无偿的”。就这样,佐藤观石将这方中国古代“锁云石”无偿赠送了周易杉。明代遗石回归中国后,2003年在上海多伦国际名家邀请展上首次亮相,佐藤夫妇还专程应邀出席了本次展览。此石也曾在央视《国宝档案》节目中作过介绍。一方古老石,以情感人,拉近了中日两国民间交往的友谊;两地赏石人,以石结缘,演绎出一个文化为本、艺术至上、“新完璧归赵”的动人故事。</p><p><br></p><p> 小结和启示</p><p> 玩石自然喜石,喜石势必执着。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一样,需要有信心、决心、恒心和耐心,需要有执着的精神和不离不弃的态度。上自“和氏璧”主人卞和,下到白居易、米元章、苏东坡、赵佶、李煜、米万钟、郑板桥等古代玩石人都是如此。执着等于成功的一半。</p><p> 玩石需要文化支撑,书画和赏石艺术同源。在中国古代,玩石之人主要是朝廷重臣、宦官和文人士大夫,这始终是古代赏石队伍的主流。且赏石需要各种知识和理论支撑,特别是书画理论、雕塑理论、美学理论等的支撑。</p><p> 玩石不宜受石种硬约束,美是选择收藏的终极要求。古人主要玩太湖石、灵璧石、英石、昆石、青州石、绿松石等,但他们不分种、不排外,哪里有石到哪里,只要是好的美的就行。正如米万钟,他既玩灵璧石,也玩太湖石;既玩造型石,也玩画面石;既玩大石头,也玩小石子,但必须符合审美要求。</p><p> 多视觉鉴赏审美,十分重视石之气韵。赏石首先要“审石”,从多角度观察,找出石之“主题”,然后“取势”(也叫定势),最终确定放置角度。这一点古今相同。一方奇石往往摆放角度选对了,生气就有了,动感就足了,气韵就生了,石头就活了。米万钟玩“非非石”、“锁云石”就是这样。</p><p>(本文刊于《宝藏)杂志2020年第4期)</p><p><br></p><p>作者简介:</p><p> 王沛,中央企业供职,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介入赏石文化艺术近30年,中国观赏石国家一级鉴评师、国家高级价格评估师,《宝藏》等国内多家赏石杂志编委。出版赏石文化著作2部,公开发表赏石理论文章200余篇,发表赏石小说、诗词、散文、报告文学、剧本等120余篇(部)。&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