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效率,精中奇迹

静静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当~当~当~…学习时间到!!!</span></p> 中国课堂的奇迹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span></p> 打卡记录 感悟杂谈 <p>  读完这本书,完全被书中内容所震撼,李金池校长真可谓是创造了一个教育界的神话。一所管理混乱、运行机制僵化、体制不顺、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年龄老化、学科发展失衡的散沙学校,在他提出“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的办学理念辅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创造性地推出高效“6+1”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让这所颓败的学校一跃成为教育各界模仿学习的名校。全书推崇“高效”,李校长倡导的高效模式其实是采用了众家之长:体用上海(育才中学四环节)、头取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臂采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讨论和展示)、脑借陕西(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源在衡水、魂在精中,这不是简单的教学拼凑,应该说这是符合精英中学自身情况的量身定制。</p><p> 高效“6+1”课堂,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高效中的“6”,在教学课堂中进行时包括:“导”、“思”、“议”、“展”、“评”、“检”6个环节,第二部分是是高效中的“1”,谓之“用”,在课后的自习中进行。也就是精英中学的高效课堂每一节的课都需要七个环节。这样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角由老师转变学生,虽然现在的新课改早就推崇课堂的转型,但是许多教师仍然无法准确的把握课堂的切分,往往我们总在扮演操之过急的角色:学生朗读时的错误读音我们急于打断纠正,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我们以为是不会从而急于疏导,打断孩子自身的思维等等,而高效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或者学生能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来说;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真正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型,让学生自己“会学”、“会用”。教师费尽心思地“讲”抵不过孩子自己地“研”,教师耳提面命地“教”赶不上孩子自己真心地“学”。这点如果能在自己的课堂中实现,那真的是非常理想的课堂。但是这样的课堂回过头来每一节课的背后都需要的教师团队集体的付出——“三备”“两研”,自备要求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而集体备课提倡每天一次45分钟的研讨,这样的研讨还需进行两次,初研在课前,主备人分析教学设计,组长主持展开讨论,在得到一份相对来说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在根据自身班级的学情在进行个人复备。二研,则在上课的第二天,更完善导学提纲,细化教学的操作流程。如此精心的备课模式,虽有利于同组教师的共同提高,但却是耗时过长,精力投入甚多。</p><p> 再谈谈精英中学激情跑操,学生每天高效率、快节奏、高标准的完成内务卫生,让学生养成了争分夺秒的良好习惯,跑操更是早已超越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功效,成为历练团队意识、拼搏进取精神的载体,改变该学校师生颓废的状态,这种军事化训练学生的养成习惯,对中学以上的学生来说,确实可以激发学生激情,但我认为并不适用所有阶段的孩子,就说咱们小学阶段的低年级孩子,他们懂得自律就已经是很难得!不可否认精英中学的课堂奇迹确是奇迹,但奇迹不是每个人都能创造。</p><p> 作为教师,我们博采众长,吸收众家精华,融合贯通,结合自身学情,整合最适合自己学生的课堂模式、教学节奏,才是我们应该做的。</p>

课堂

学生

高效

教学

教师

中学

奇迹

学情

精英

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