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奶奶是1907年6月29日(老历)出生的.她的一生,历经坎坷,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遗弃,置于洗澡盆三天三夜哭声依旧。有个好心的乞讨人经过曾祖母家将此事告诉曾祖母,曾祖母就托人将刚出生三天的奶奶抱回了家,填补了她小儿子夭折的悲痛。在曾祖母的悉心照顾下,奶奶长大后,跟祖父结成连理,她就成了曾祖母的儿媳妇。祖父是一个庄稼汉,强壮彪悍,听奶奶说他可以挑担达200斤,在他的勤劳打理下,小家生活算不上大福大贵,但也其乐融融。接着,奶奶先后生了姑妈和父亲,一家人生活虽清苦,但也很温馨。姑妈八岁,父亲四岁的那年,三十一岁的爷爷因病去世,次年,曾祖母也撒手人寰,仅仅二十八岁的奶奶,撕心裂肺哭喊,也无法改变事实,她绝望了,不知所措。看到四壁徒空的家,看看孤苦伶仃的姐弟俩,回想起曾祖母养育之恩,她拭干了眼泪,一种与生俱来的母爱和封建时期的三从四德,她拉着姐弟俩手,抬起头,咬紧牙,一定要把姑妈和父亲养大成人。在困难面前,她勇敢地去抗击,不认命,不服输,披斩一路的荆棘,咀嚼历劫的痛苦,彻悟纷杂的人世。经过千磨百折,终身未嫁,几十年静守于孤独的一隅,用她的臂膀和爱心无怨无悔来维系着这个家,她用行动铸成了一尊让人敬畏的贞洁丰碑,编织了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p><p> 奶奶是一个性格顽强,不屈从命运的女人。在那年代,爷爷走后,孤儿寡母的生活窘境可想而知,可真是走投无路。可父亲和姑妈那么小,她想给他们一个完整的家,一个孤苦无助的女人,用她嬴弱无力的双臂来支撑着这个家,她是靠帮别人舂米和洗衣来维系生活!奶奶一天除了去赚钱糊口,姑妈对父亲照顾得无微不至,也为奶奶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逢年过节,父亲也渴望自己能像别家的小孩,能美美地吃上一顿肉,解解馋。奶奶说,在当时,一斤肉可以换他们三人一个月的粮食,奶奶怎舍得?作为母亲,但她不能伤害孩子,她只得连哄带骗的推辞,让童年的父亲,从清明节盼到端午节,从中秋节等到过年。年幼的父亲总在望眼欲穿的吃肉中度过的。生活在饥寒交迫中,他们常常是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常常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姑妈长父亲四岁,她年龄不大,主动为奶奶分担家务活,慢慢的,父亲也在苦难中领会奶奶的良苦用心。父亲常念叨的口头禅:“我是在哭肉吃中长大的。”日本军走过广西时,兵荒马乱,奶奶顾及不了两个孩子,只能忍痛割爱将十五岁的姑妈匆匆出嫁了。</p><p> 姑妈出嫁后,父亲就跟奶奶相依为命,许是出身贫寒,天生灵敏,他从小很懂事,也非常招人喜欢,奶奶出去做工后,他就独自在家玩,从不惹事生非。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父亲少不更事就出外赚钱贴补家用,减轻奶奶的负担,他吃尽了人间的苦头,饱尝生活艰辛。母亲出身贫寒,外祖父早逝,她没有读过一天书,小时候就被送到邻村地主家当丫环,不到十二岁就来到我家作了童养媳。是奶奶把她当成女儿养大,两人感情颇深,婆媳之间融洽得像母女。就这样,在奶奶的呵护下,父亲和母亲长大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口之家。过了几年,父亲跟一个远房亲戚学起了木匠,自从爸爸学会了木匠,我们兄弟姐妹的相至而来,一个大家庭生活窘境也随之而至。父亲就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串东家跑西家,一年四季都在外地辛苦劳作,每到除夕来临,才看到爸爸挑起行礼,回家过年。健谈的父亲,性情虽然开朗,但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青丝也就是变成银发。但说起他的手艺,个个赏识,当然请他帮忙的人也很多,生意也就很好,他也感到也无比自豪。正是他的手艺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比别人宽裕些吧。</p><p> 我家有六个兄弟姐妹,五女一男,我排行老四。奶奶常夸我命好,是我带来弟弟,带来传宗接代的来孙子!尽管这样,她对孩子都是一样的,从来就没有偏爱过他。我们六姐弟都是奶奶接生并亲手带大的,我们六姐弟对于奶奶的感情远远超过爸妈,所以我们回到家里找的人就是奶奶。看到奶奶,心里就踏实多了。爸妈做事总是早出晚归,家里的大小之事都是奶奶负责。她虽然没有读书,也不识字,但她将家里的事安排得有条不紊,处理问题也公正合理,从不袒护哪个,我们都很尊重她。她时常把自己的经历编成一些简短的故事,说给我们听。有关她的身世及经历,就像电影一样嵌入我们的脑海里,至今还记忆犹新。我的启蒙,来自于祖母用心的传承,在我成长的每个日日夜夜里,她的勤劳,坚强、忠贞、贤慧、宽容的品德早已经成了一本教书,在我们的心里根深蒂固。那吃苦受难的遭遇,都深深镶入我们的心坎。</p> <p> 奶奶的生活非常简朴,我们家的衣食住行她都会精心打理,从来没有奢侈过。家里家外她是一把好手,虽然生活非常艰苦,比起姐姐她们吃野菜充饥来说,我算是幸福多了。奶奶还采摘亲手种的蔬菜制作的美味佳肴,让我们饱尝口福。她特别擅长炒苦瓜:素炒苦瓜,豆角炒苦瓜、鸡蛋炒苦瓜,鸭子炒苦瓜、苦瓜肉丸。我们最喜欢吃她做的苦瓜肉丸,现在我一直记得这道菜谱的操作全过程(将苦瓜切成一寸长的筒块,挖去瓜瓢,放入沸水中用旺火煮至半生时捞出滤干水分;再将瘦肉剁烂,加入葱花、盐,掺入薯粉,拌和作馅;把粉团肉馅塞入空心的苦瓜筒块中,再入油锅煎,待筒块两面的粉团肉馅略呈黄色时,掺入汤、姜、大蒜头一并煮熟,起锅前放盐与味精)。至今我对苦瓜情有独钟,都是奶奶潜移默化的结果。</p><p> 我们家姐妹多,大家都争着跟奶奶睡觉,奶奶不知道什么理由选择了我。从我有记忆起到读初中前,我就变成了奶奶的“暖水袋”,紧贴着呢。奶奶有一个早睡早起的习惯,至今我还保持着这个习惯呢。每天晚上我写完作业,就早早的上床睡觉,帮奶奶暖被子,等到奶奶来睡觉。我每天睡在奶奶的脚头边,双手搂着奶奶那双没有包裹的大脚,用自己的胸脯传递热量,用小手抚摸着那松树皮一样的皮肤,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劳累了一天的奶奶,躺进暖和的被子,不久就酣然入梦了。与其说我是在奶奶眼前长大,还不如说我是在奶奶脚跟前长大的。就这样,我这个“暖水袋”一直陪伴奶奶十多年!多少次,我抱着那双布满老茧、皮包着骨头的大脚,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一想这个纯朴中透着善良,平凡中透着坚韧,无私中流露着母性的老人,她是如此平凡;而她的善良,宽容,感恩,吃苦耐劳,博大胸襟,却又是那样不同寻常,让我铭记在心。无论我走到哪里,不管贫穷还是富有,我都会骄傲,因为我这辈子有一个世上最爱的奶奶,她的慈爱和精神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p><p> 转眼间,就到了我初中毕业。由于发挥失常,我落榜了。但我非常渴望读书,不想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我的情绪十分低沉,父母和姐姐都希望我再复读一年,可是,奶奶却竭力反对。说什么女孩子终究是要嫁出去等等封建思想的话,让我痛苦不堪。但在父亲的坚持下,奶奶还是妥协了。一年后,我顺利地考上了兴安师范,成为村里第一个跳出农家大门的女孩!爸爸高兴地对奶奶说:“妈,多亏您的支持,我家四姑娘,吃上了国家粮了,以后不用日晒雨淋了!”她听后非常高兴,常跟别人闲聊:“我四孙女的八字就是好,她爸说她不用干农活也有饭吃!以后可享福了!”之后,弟妹读大学之事,她也改变往日的作风,默默地支持着父母,节衣缩食让他们完成了学业。</p><p> 1990年,20岁的我毕业并参加工作,分配到离家只有一公里的学校,又开始了与一家人团聚的生活。那时,三个姐姐已经出嫁,弟妹又在外面读书。与其说我回家照顾老人,还不如又续祖孙未了的温情。每天我上完课,总想回到家里,看一看奶奶,远远地叫她一声,全身的疲惫不见踪影,心里流露出来的满是温馨。当我得到第一个月工资时,第一件事是帮奶奶买了一件衣服和她最爱吃的东西。她高兴地说:“我家四姑娘也赚钱了,奶奶可要享福了!”于是她把东西分给大家品尝。她的言行表情,让我好欣慰。出嫁的姐姐也不忘她的恩情,好吃好喝的时常也给奶奶捎来一份。奶奶非常满足现在的生活。1995年,我结婚并怀孕了,回家次数也渐渐少了。奶奶隔三差五走到学校,带点新鲜水果、蔬菜、鸡蛋来看望我。虽然她不拘言语,但眼里流露出来的全是爱。有时候我想留她一起吃饭,她说爸妈在外做事,自己还要回家煮饭,又马不停蹄地回家去了。看到步履蹒跚但身子硬朗的背影,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出来了。就这样,在她的呵护下,我女儿出生了。爸爸妈妈为了弟妹读书的全部费用起早贪黑地做事,奶奶除了承担所有的家务外,还主动过来看望我们母女俩。女儿小时候非常可爱,红朴朴的脸蛋上有一双机灵的大眼睛,奶奶常常抱起我的女儿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亲了又亲,眼里流露出来的尽是喜爱。望着这个曾饱经苍桑,历经磨砺而充满爱心的老人,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p> <p> 2002年,我告别了奶奶,就要远离家乡,调到女儿爸爸所在的单位,开始了一家人团聚的生活。在我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奶奶忙前忙后,嘴里不停唠叨,在家里转来转去,那份难舍,那份牵挂。或许我们的离别,留给她的将又是无限的思念。在这时,我故做镇定,抚摸着奶奶说:“奶奶,我那边离这里没有多远,如果您想我们时,就叫老爸打电话给我,接到电话,四个小时,我就能回到您的身边,行吗?”奶奶满足地点点头。我转过头来,眼眶里全是泪水,怕她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带上奶奶的嘱咐,带上奶奶的牵挂,我离开了家乡,开始了新生活。对于奶奶及亲人的牵挂,很多时候都是通过电话来诉说的。但每一年的寒暑假,我都会带着女儿回到家里,重拾那份情谊。</p><p> 奶奶一生贤惠乡里,睦邻桑梓。对待家人,她身教言传,无微不至;对待他人,她热情周到,坦诚相待。处理问题,从不斤斤计较,不会算计别人,以宽容之心对待人或事。她宁可别人负自己,也不愿负别人。她常常坐在我家的大石头上,一脸阳光地招呼着来来往往认识与不认识的人们。搬个凳子,叫你坐;端杯茶水,给你喝。拿点好吃的,让你尝。下雨天,她借把雨伞给你挡雨;炎炎夏日,她借顶草帽或斗笠给你遮阳;碰上吃饭的时候,一定邀你入席。缺个油盐酱醋茶,奶奶肯定是有求必应,就连沿途乞讨的人她也会伸手相助,在当时的乡里口碑很好,大家都称她是“活观世音”,她带给别人的尽是欢乐和甘甜。</p><p> 2003年的暑假,正当我准备收拾行理回家时,接到姐姐的电话,奶奶不慎摔跤骨折,我火速赶回家,听到奶奶痛苦的呻吟,我的心都快要碎了。第二天就急忙前往县医院医治。“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我走到离医院大门还不到500米的位置,踩在台阶上,一个趔趄,没穿高跟鞋的我,脚竟然骨折了。经过医生检查,说什么马上住院治疗并静养两个月。我请求医生让我回家治疗,尽管医生说这样对我的恢复会有一定的影响。我不去想这些,也不想去想这些!我可以慢慢恢复,可奶奶却等不起了。至少我在家的日子她不会孤独寂寞!我一瘸一拐回到家里,跟奶奶一起过着静养生活。我明知,人人都有生老病死这个过程,奶奶老了,她可能难逃此劫,可是我就是不服输,我要从死神中夺过奶奶,不要让奶奶离我而去。虽然我的脚不方便,但我每天坚持给奶奶敷药,帮她按摩,还常常跟她讲一讲我们在外面的趣事,分散她的注意力,减少她的痛苦。尽管这样,枯瘦如柴的奶奶顶不住了,她的疼痛一天一天加剧,偶尔也能听到她的呻吟与抱怨,我的心好痛。我没有办法减少她的痛苦,眼睁睁看着奶奶的疼痛而无能为力,心如刀割。虽然西医、中医、草医我们一直就没有间断地用过,但对她也是无济于事。虽然我不信神仙鬼怪,但姑妈和妈妈请巫婆、大仙、算命先生之事我也没有干预,只要能救奶奶,什么方法都可以尝试。他们说,人老了,叶落归根了,已经到时候了!叫我们做好思想准备。临终的那个晚上,我还跟奶奶说,等她脚好后,陪她到外面去玩一玩,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好,她还高兴的答应了。十二点钟我还喂她喝水,凑巧那天我肚子痛,两三点钟难以入睡,等我醒来已经到第二天的六点钟。叫奶奶没有回音,跑过去看她,奶奶已经走了!</p><p> 奶奶就这样悄然无声地走了。或是功德圆满,或是积劳成疾,乘鹤西去了。节哀从简是老人生前的遗愿。可我们找不到一条让心灵为之平衡的道路行走,我们还是请来了亲朋族里,请来乐师,让她走得光彩,走得庄重,希望她的灵魂,通过一条坦途,在凄婉嘹亮的唢呐声中,早日抵达天堂。我们将奶奶的遗体放置了一个星期,每一天晚上,孝堂里挤满了前来悼念的人们,大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来悼念这个老人,表达对奶奶的眷顾和怀念。出殡的那天是早晨九点,送丧的队伍浩浩荡荡,亲戚朋友及得到奶奶生前帮助的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阵。可是,我不能像亲人一样披麻带孝走在队伍的中间为奶奶送行,只好拄着拐杖目送奔丧的队伍,眼睁睁看到奶奶消逝在我的视线外,我长跪在奶奶的灵堂,失声的痛哭起来。入土为安,这是家乡的俗规。那八尺的土穴,怎能瞬间埋没亲人的微笑,隔断我对祖母30多年深情的依赖?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我的祖母。我们跪在坟墓前,悲痛欲绝,久久不愿离开。没有奶奶的日子,就没有守候的目光,没了千里迢迢奔赴热气腾腾的家得喝望,也没有那份牵肠挂肚的爱怜,也就没了寒冬的阳光,春天的绿意,盛夏的阴凉,深秋的金黄……</p><p> 从小备受奶奶关爱的我,虽然在人生的道路上也经历了艰辛和坎坷,饱尝了同龄人无法比拟的痛楚,但只要想起我们的奶奶,她风风雨雨走过的路,还觉得我还是挺幸福的,奶奶留给我的一切,是我人生中难得的一笔丰厚的财富,让我永远珍藏并延续……</p><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