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青少年营养与健康——常见营养问题及预防(一)贫血</b></p> <p>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青少年贫血最常见的类型。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贫血患病率明显下降。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中国6~17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6.6%,明显低于2002年。全血血红蛋白是最常用的、简单易行的检测和判定贫血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的调查;可以采用WH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或采用Hemocue等较为简便的电子化检测系统。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水平等生化指标都是用来了解缺铁性贫血特征的敏感指标。</p><p> 青少年出现缺铁性贫血会出现心慌、气短、精力不集中等症状,降低青少年抗感染能力,抗寒冷能力;还会阻碍他们的生长发育、降低学习能力和运动能力。许多膳食调查发现,我国青少年膳食铁摄入量大都超过推荐量,但铁的实际利用率较低,引起铁摄入不足。青少年要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肝、瘦肉;也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促进铁的吸收。虽然菠菜等绿色蔬菜含铁量也较高,但铁吸收率远低于瘦肉等动物性食物。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青少年,应当在医生或营养专业工作者的指导下明确病因,及时治疗。</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青少年营养与健康——常见营养问题及预防(二)超重肥胖</b></p> <p> 超重肥胖逐渐成为我国青少年的重要营养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大城市。2018年我国发布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WS/T 586-2018),适用于对我国各地区、各民族6~17岁儿童开展超重与肥胖的筛查,BMI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超重界值且小于肥胖界值点为超重;BMI大于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肥胖界值为肥胖。此外,肥胖的基础是人体内堆积过多脂肪。实测或间接测定青少年身体脂肪含量,即体脂百分比对于了解青少年肥胖特点具有重要意义。</p><p> 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显示我国6~17岁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6%和6.4%,均明显高于2002年水平。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明显高于农村,但农村上升速度比较快。肥胖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很大,可以影响多个系统的功能和运动能力,增加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癌症的危险。</p><p> 超重肥胖青少年要在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减少食物总量及总能量的摄入,进餐时间和地点应有规律。做到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高能量食物的摄入,避免零食和含糖饮料,养成饮用白开水的习惯。食物以煮、蒸、炖、氽等为主,不用或少用煎、炸等方法烹调。鼓励他们逐步提高身体活动频率和强度,做到运动生活化,减少静态活动。对于出现并发症的超重肥胖青少年,考虑专科医生进行治疗。</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青少年营养与健康——常见营养问题及预防(三)生长迟缓/消瘦</b></p> <p> 我国青少年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营养不良,尤其是在贫困农村地区。评价我国青少年生长迟缓和消瘦主要采用2014年发布的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WS/T 456-2014),适用于我国不同地区或民族的所有6~18岁青少年。生长迟缓是指青少年身高小于或等于同性别、同年龄身高界值点;消瘦是指青少年BMI小于或等于同性别、同年龄BMI界值点;先排除生长迟缓阳性者,再筛查消瘦青少年。生长迟缓和消瘦在标准中被统称为营养不良。</p><p> 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为3.2%,消瘦率为9.0%,比2002年有明显下降;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青少年的生长迟缓和消瘦会阻碍正常的生长发育,影响成人的健康,乃至国家的人口素质。轻度生长迟缓和消瘦的学生,保证充足能量摄入,适当增加鱼、禽、蛋、瘦肉、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经常食用奶及奶制品,每天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并保证吃好一日三餐,纠正偏食挑食和过度节食等不健康饮食行为,保持适宜的身体活动。对重度的学生或继发性的生长迟缓和消瘦,由临床专业人员进行治疗。</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青少年营养与健康——常见营养问题及预防(四)维生素A/D缺乏</b></p> <p> 我国青少年存在一些维生素A或微生物D缺乏,影响儿童的健康健康成长。</p><p> 低年龄青少年是维生素A缺乏的高危人群。WHO推荐青少年维生素A缺乏为血清视黄醇浓度<0.70μmol/L;边缘性维生素A缺乏为0.70μmol/L≤血清视黄醇浓度<1.05μmol/L;维生素A充足为血清视黄醇浓度≥1.05μmol/L。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显示,我国6~8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9%,边缘维生素A缺乏率为24.0%,随年龄增加明显下降。同时,农村青少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维生素A缺乏导致青少年生长迟缓、贫血、免疫功能下降、暗适应障碍、干眼症等。患有轻度到中度维生素A缺乏的青少年呼吸道感染和腹泻风险升高,补充维生素A可降低青少年腹泻和麻疹的严重程度。鼓励青少年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牛奶、蛋黄和富含β-胡萝卜素的深绿色叶菜、胡萝卜、芒果及其他橙黄色的蔬菜水果。或使用维生素A强化油,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A制剂,但要注意防止维生素A摄入过量。</p><p> 维生素D营养状况主要采用血清25-(OH)D浓度来评估,通常认为低于25nmol/L(10ng/ml)为维生素D缺乏,而适宜的水平为大于等于50nmol/L(20ng/ml)。我国青少年维生素D营养状况也并不理想,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显示,有53%的6~17岁儿童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北方地区比南方更严重。此外,我国青少年膳食钙的摄入量普遍较低,低钙和维生素D摄入会对青少年骨骼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鼓励青少年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虾皮、芝麻、豆制品等,多吃维生素D丰富的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等。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青少年,必要时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并及时监测血清25-(OH)D水平。</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