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右玉长城(一)

王茂盛

2020年5月14日下午,由朔州市动身,途经平鲁,晚上住宿右玉县城。15日抵达右玉老城,约见了山西长城卫士——右玉县的张宏世先生。在张老先生的安排下,开启了我们右玉长城的东部之旅。<br>  明长城自居庸关始,分南北两线交汇于山西偏关老营堡丫角山。南线为内长城,北线为外长城。内长城东起恒山山脉,沿朔州市与忻州市分界线翠微山,经应县、山阴、朔城区,途经雁门关、宁武关、偏关,抵老营堡,呈弧型达丫角山。外长城在朔州境由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大同市左云县、朔州市右玉三县交界的长城起,西经右玉县、平鲁区,交汇于丫角山。内外长城在丫角山汇合后,继续西行到黄河岸边。<br>  右玉长城属外长城。东起左云,北望内蒙凉城,南与平鲁长城相连。其基本走向是:由庄窝村向西北经破虎堡至残虎堡,然后转西南方向经海拔1666米的五台山(平梁)至杀虎口。之后,过杀虎口,越苍头河,继续向西南行,经二分关村,越过海拔1747米桦林山与海拔1798米的黄华山,抵大沙口。由大沙口继续向西南约行2.5公里后,出右玉县境入平鲁区。长城在右玉县境内长约85公里。边墩间距200米—1000米。<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首站——破虎堡</b></div> 我们这次右玉长城的东部之行,由西而东,从右玉老城出发,经李达窑乡,抵破虎堡村。破虎堡村因破虎堡立村,曾经为破虎堡乡所在地,后因合乡并镇,归属李达窑乡。 南堡门 胡富国题字:扶贫攻坚责任碑 堡门外遗留的石头件 2005年公布的县级文保单位:破虎堡 风化严重的“破胡堡”匾额 劵洞内左右的栏杆插孔 门洞墙体上的石刻 门洞墙体上的石刻 堡门内侧 堡门外的照壁 拆除堡墙后遗留在堡内的石头 北堡墙 北堡墙与东北角台 北堡墙与西北角台 东北角台 东北角台 东北角台 北堡墙与东北角台 北堡墙与西北角台 北堡墙 北堡墙 北堡墙与西北角台 北堡墙与西北角台 北堡墙与西北角台 西堡墙 西堡墙 堡墙外侧 西、北堡墙与西北角台 角台外侧 角台外侧 墙体外侧 西北角台、西墙体、西墙体马面、西南角台外侧 西墙体、西南角台外侧 堡子外面的长城和马面 堡子边墙、西北角台、马面、东北角台外侧 西北角台、西墙体、西墙体马面、西南角台外侧 堡子北墙的洞 北墙、西北角台、西墙内侧 西北角台 西北角台 西北角台 西墙、西南角台 西墙、马面外侧 近距离观察角台 近距离观察角台 堡子北面的空心敌楼 堡子北面的空心敌楼 在堡子北面的空心敌楼瞭望长城 在空心敌楼瞭望长城 空心敌楼 空心敌楼 在空心敌楼向南瞭望破虎堡 西墙和西南角台 破虎堡村戏台 破虎堡村级活动场所(服务中心) 明代称破虎堡为破胡堡,属大同左卫道中路管辖。<br>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载:大同左卫道辖中路,“东至左卫城九十里,南至红土堡十五里,西至铁山堡十五里,北至杀胡堡二十里。<br>  本路参将原设左卫,嘉靖三十三年,始移右卫驻札,盖自东胜失,云西弱,左右两卫日就剥肤,故是年移协守副将于左卫,而移左卫之参将于此,并翼以破胡、杀胡、残胡等十一堡。为守备五,为操防八,屹然称一路焉。分边东起宁虏堡,西止铁山堡,共沿长一百二十四里零。边墩一百八十六座,火路墩一百八十二座,总统见在官军九千二百六十七员名,马骡二千一百五十三匹头,内援兵官军一千五百三十一员名,马骡一千一百七十四匹头。各城堡右卫马营河堡、破胡、马堡、残胡、杀胡堡、铁山堡俱极冲;左卫三屯堡、云阳堡、牛心堡、黄土堡、红土堡稍次之。本路边既比他路独长,而画地又去镇城独远,仓卒遇变,无论征调爲难,即候关白而举事,亦无及矣。故必道将同心,协守有急,不妨便宜行事,左右二卫自为羽翼,诸堡环列,互相应援,且有北西威远二路,声势相倚,虏即寒盟可折箠驱也。惟是板升之众,本我编户之氓,乃遂外叛内讧,盘结境上,及今不得要领,而解散之,终为夷狄寇讐而已,此该路之所究心者也。”<br><br>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的大同左卫道中路图1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的大同左卫道中路图2 <p>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载:“破胡堡,东至宁虏堡三十里,南至牛心山堡三十里,西至马堡一十五里,北至边墙一里。</p><p>  本堡土筑于嘉靖二十三年,万历二年砖包,周二里零八步,高三丈八尺,原设操守。本堡极边,万历十四年始议改守备,所领见在旗军七百名,马骡九十六匹头,分边沿长一十四里零,边墩一十七座,火路墩五座。内平梁、镇静二处俱极冲,通大虏。边外大松树山、丰州川、威宁海等处,皆酋首黄台吉下首领克絲兒太等部落,云川城一带酋首歹鸦挠儿部落各驻牧。本堡逼邻虏巢,东为黑龙山,崇巖邃壑,易于藏伏。嘉靖间零虏窃犯,无虚日。堡外虏骑蹂践,多属荒芜,开垦悉为禾稼之场,以此军资养赡,鲜有迯亡,地方重有保障焉。”</p>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的大同左卫道中路破胡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