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开金牛之道,通牧马之关”,一条石道牵古今,千年戎戈终归梦。三国往事随没有磨灭的车辙印迹连同李白、陆游、司马相如们的诗文一起沉吟至今。风动古柏,叶枕青石,马踏人行,世事变迁,脚下石板耐不住寂寞,仍在絮叨千年来金牛道上的老故事……</p> <p>《括地志》: “昔秦伐蜀,路无由入,乃刻石牛五头,置金於後,伪言此牛能屎金,以遗蜀.蜀侯贪,信之,乃令五丁共引牛,堑山堙谷,致之成都.秦遂寻道伐之,因号曰石牛道”</p><p>(好好说话就是:天府秦王觊觎天府蜀国,可又不想动真格的,使诈,引诱蜀国劳民伤财开山修路,自投罗网的意思)</p> <p>金牛道是秦蜀栈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蜀道的主干线路、是故道和褒斜道向南的延伸,又名南栈、五丁道、剑阁道、石牛道。战国时期“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故事,使得秦王的诡诈和蜀王的贪婪数千年来被作江边老妇之词,尽人皆知!</p> <p>此道全程超一千公里,是二千多年前八百里秦川和成都之间一条重要驿道。朝代更迭、自然变迁,古道难免择易而行、择捷而道。先秦的金牛古道应是,出勉县,过古阳平关,依山而行,后沿白龙江支流刘家河,经金山寺、刘家场院、直抵古白水关(今青川县永红乡五里垭村),再沿白龙江左岸经白河、水磨沟、三堆寺,最终出飞鹅峡过石龙镇而至昭化(古葭萌邑)</p><p>古葭萌邑至古阳平关(广元昭化至今陕西勉县城西)一段走向尚存分歧。或许将来机缘巧合,更多来自地下的老物件儿可以说明历史的真相吧。</p><p><br></p> <p><br></p><p>广元境内一段,蜿蜒崎岖,沟壑纵横,是整个金牛道最为奇险的一段,也是最具徒步魅力的一段。本次冠之队的徒步起点:剑门关北志公寺,终点:昭化古城葭萌关。期间古道持重,古柏长荫,长亭寂寞,驿站蒙尘,一些石头上的文字就要遮蔽在草蔓间了。历史深邃的天雄关,据说是与罗马大道比肩的世界仅存同时期古道。</p> <p>徒步起点:志公寺</p> <p>寺内经过,遇一老人,摆会儿龙门阵:大部分建筑都是不久前才新建的,汶川地震对这一带的破坏还是蛮大的。包括剑门关都是震后重建的……</p> <p>志公寺仅存的老建筑。</p> <p>拦马墙。古时的“高速公路”防护栏</p> <p>古道偶有被阻,或因地形异变、或因植被繁茂,便迂回上公路变通一段,权作古今同框时光对接。</p> <p>现代公路穿过古道,古柏有幸毫发未损,另有一番景致</p> <p>古柏遮天蔽日,风从上来,得益于植柏论绩的传统。民间多有说法:县长卸任得需官方数树,核对无误方能离任。当地人描述几十年前古道风貌:古柏高大,枝繁叶茂,每天就是中午古道也光线昏暗,阴森湿冷,过了中午更是狼群结队、嚎声不断,幽暗可怖,无人敢进,那时狼群很多……只如今,如这次,只能偶遇蟾蜍和蛇……</p> <p>走到大朝驿已经是中午了</p> <p>顶着火辣的阳光,游荡在空寂的街,正觉索然,突见一老者踱出院子,上前搭讪,征得同意,一群人鱼贯而入。一家人的正常生活也就猝不及防被不速之客打乱,天井、厨房、堂屋到处都是好奇眼。主人对这种骚扰处变不惊,淡然处之,甚至不介意有人分享他们的美食,一派大家风范</p> <p>这是一户两百年前由山西移民来的望族,</p> <p>光绪钦赐”五福同堂”匾额,是这家人唯一主动指示我们的家传</p> <p>驿道穿庭而过,破败村落所剩人家寥寥无几</p> <p>古驿道摩岩题刻碑</p> <p>天雄关,依山万峰,临江一道。古道行至天雄关,犹如苍鹰挣脱群山怀抱,兀立绝壁,注目崖下迂回的嘉陵江蜿蜒而过</p><p><br></p><p><br></p> <p>姜维数度出征,打此门经过。如今断壁残垣还记得当年多少三国纷争?</p> <p>金牛道上的圆明园</p> <p>除匪安良碑,据村里人说这个有三千年历史。</p> <p>拱形门正面刻有对联:</p><p>峨峨雄关踞高岗 </p><p>巍巍古庙镇斯地</p><p><br></p><p>地势雄险,天设雄关,故而得名</p> <p>山水太极,一桥飞架,嘉陵江畔,兰渝高速惊鸿照影,舞姿曼妙</p> <p>兰渝高速惊艳的曲线</p> <p>牛头山</p> <p>葭萌关——徒步终点豁然眼前</p> <p>徒步圆满,期待再次的快意户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