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娘山穿越:地质公园-铁扇关门水库

原野驰骋

<p>2015年11月29日第一次登七娘山。当时九位同事自驾两部车,走的主峰科考线:地质公园-七娘山主峰-地质公园。</p><p>也许几年前还有点年轻,登的时候不觉得很累。有两同事(夫妻)没登顶,原因是女同事在400米时累得差不多了,无论如何也不上去,男同事只好陪她下山……记得返回时已万家灯火,饥肠辘辘的我们在白石洲每人吃一碗汤面。</p><p>当时的我们毫无经验,不懂得先热身,后果是双腿酸痛了一星期。</p><p>这次携小潘、小林响应深圳户外“十峰活动”,再登七娘山打卡,新大社区下车时偶遇小钟,结伴同行。</p><p>疫情还没未结束,扫码测体温方可进入,在登山口每人还要登记姓名电话号码(这点与五年前一样),然后开始登山。</p><p>由于不知道其他上山线路,我们还是走五年前的科考线路。纯台阶,陡峭异常,但陡峭处跟大雁顶一样,边上又有一条稍缓可盘绕而上的路。一路奇木异石,看介绍都是跟火山爆发有关,听说曾在七娘山系发现过恐龙蛋化石,让人不禁遐想翩翩,思绪好像回到久远的岁月。</p><p>第一次上七娘山匆匆忙忙,只想快点爬到山顶欣赏风光,错过了沿途的几个观景台,其实每一处观景台都是建设者用心挑选、视野极佳且平坦安全的好地方。这次是边爬边歇,每一处观景台都驻足浏览,所以感觉欣赏透了七娘山,当然警示未开发的地带是不会涉足的。</p><p>两小时后,终于登上了海抜869米的主峰,大家留影合影后纷纷用手机拍摄四野风光。</p><p>七娘山雨水冲沛,常年云雾缭绕。雾来时,远处山峰藏于雾中像云海孤岛;雾散时,才能看到山下、远处风景。</p><p>山顶最险峻的当属三号观景台,五年前错过,这次再不放过。走几分钟有铁链护栏的狭窄小道,但见眼前巨石横空、悬崖壁立,加上云雾缭绕,真有一种大自然的神秘感。</p><p>浏览完各处风光后,大家找一处舒坦地方歇息补给,商议接下来的线路。</p><p>往大雁顶的路口有保安把守,穿越是无望了,原路返回又觉得索然无味。正在一筹莫展之时,在我们休息处前方发现一条细小路径,明显有人走过的痕迹。于是大家一致商议,决定走这条路线,虽然不知道通向何方,但这条线路下方就是东西冲,反正时间充足。</p><p>我们开始行进,我当开路先锋,小钟负责两步路轨迹方向,略感安慰的是此线路轨迹有人走过。</p><p>走了一段,回头才发现刚才山顶上有五位驴友跟在我们后面走,队伍又壮大了,责任也大了。</p><p>这条路应该好久没人走过,原本狭窄的路面差点被野草覆盖,有时用登山杖撩开才能看清。</p><p>这虽然是一条荒野山径,但一路斜坡向下,陡峭难行,小腿很吃力。登山杖虽有助于平衡,但在茂密的野草丛中有时反而成了累赘,用手拉拽树枝藤蔓更觉方便。</p><p>就这样艰难的下撤,翻山越岭,穿过茅草丛,撩开放肆生长的野草,在荆棘和藤蔓中行进。虽然有登山杖的开路,忘带手套的我双手还是拉开了几道口子,衣服上也粘满了枯叶花粉。在经过两处湿土斜路时,有二三人滑倒,我也中招。路!似有似无,仔细辩认还是有痕迹,有时看不到路了,爬上山石才发现路就在脚下……感谢两步路的轨迹支撑着我们。为了减少大家压力,遇到平缓开阔处,都让大家休息恢复体力,补水进食。天气很好,大家心情不错,小心翼翼、边走边聊……两小时后,终于走完这条累人的野径,到达山脚一处采石场,再走几百米就是柏油公路,看到车辆穿过,有种逃出生天的感觉。</p><p>这条公路可通往东西冲,我们根据导航往公路右边走半小时后到达铁扇关门公交站,沿途经过大石理村、铁扇关门水库。小林继续征战西冲海岸,我们八位则搭公交返回市内。</p><p>最近两次七娘山系之行,都没能完成“七娘山主峰-大雁顶”的穿越,但今天从“地质公园-七娘山主峰-铁扇关门水库”也是一次极具野趣、充满挑战、记忆深刻的穿越。</p><p>今天的教训:1.户外装备,永远都要带齐,例如今天的手套,带上就免受皮肉之苦;2.脸部、脖子后面未做好防晒,每次归来都变成“红烧猪头和绝味鸭脖”。</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