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九五年春节,寒假终于可以回家过团圆年了,我们学校的学员、教员同乡不少,于是大家相约一起购票,30人左右,同坐一次列车的同一节车厢,回乡的旅程很是惬意,大家一起聊天、打牌、喝酒,十几个小时的行程,不知不觉中过去,大家在祝福中话别,并私下约定返京行程。我与一班荣昌相约一起返校,由于他家离省城较远,我家较近,回去的车票就由我负责了。</p><p class="ql-block"> 离家四年后第一次回家过春节,时间在节日的氛围中过得飞快,假期因欢聚团圆显得那么短暂。在节日期间,我始终放不下心的是返程的火车票,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都知道,彼时正值我国农民外出务工的发展期,每逢春节,形成民工流动潮,与假日多方向客流叠加,形成我国特有的经济社会现象——春运,大量的人员流动,加之当时的交通运力有限,所以春运期间一票难求成为常态,买票难成了每个出行人员都要面临的难题,这种状况持续了近30年时间,直到高速、高铁,特别是高铁的快速发展,才有效缓解了这一难题。这些当然是后话,而当时,我却着实被这个难题难住了,不光是我,整个家族亲朋圈都被发动起来,多方想办法购买火车票。时间一天天过去,归队时间一天天临近,未能购票的消息一天天收到,心情一天天变得焦灼起来。终于,三叔带来了好消息,票买到了。瞬间的惊喜后,又被告知是加班车,无座,又是瞬间的失落,但总归是买到票了,悬着的心算是踏实了一些,等待着归队时间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归队时间到了,我和荣昌按约定时间地点,到省城会合,因为无座,我们带的行李很少,以利行动方便。发车时间是晚上11:30,我们下午就到了省城,好在几位在省城的同学,按约定来给我送行,多是为了高中毕业分别4年后一聚。晚上同学们安排我们吃饭,由于时间充裕,饭后同学们邀我们去歌厅唱歌,那时歌厅多是大厅,设有很多卡座,按点歌上台唱歌,那是我第一次进歌厅,我没有上台唱歌,倒是送行的同学热情很高,当晚唱了不少友情和离别的歌曲,一度激起了整个歌厅的高潮,俨然成了送别专场,触景生情,很是感动。最后在家胜演唱周华健《朋友》歌声和告白中,我们不得不离开,赶去火车站。火车站离得不远,所以我们一行决定步行过去,几天前下了场雪,街道两旁还有积雪,天气有些清冷,路上很少行人,只我们七八个人边聊边行,偶有车辆从身边驶过,不知驶向夜幕中的何方、何处,我们只是目送红色尾灯消失在冬夜幕布里,不知穿越出一场怎样的戏。</p><p class="ql-block"> 看到车站的霓虹灯牌了,同时听到嘈杂的人声鼎沸之声,透过站前广场上的灯光,我们看到了乌泱乌泱的人群,放松的心情一下紧张起来,因为我们也将汇入这浩荡的人流中。在送行同学的簇拥下,我们费了很大力气,才随人群挤到进站口。最后商定,由三名同学买了月台票,送我们进站。进入候车厅,人已塞满了,基本无处下脚,空气是浑浊凝滞的,让人呼吸困难,当中还混杂着各种气味,好不容易才适应,其实也不能称作适应,是无奈后的就范。周围都是候车人的喊声,由于人多,即使挨着,说话也要大声叫喊,否则根本听不到。按车次指引,我们被人流裹携着向前挪动,如虫蠕行。通过检票口后,人们开始奔跑,冲向站台。到了站台,顾不上想其他,先是做了几个深呼吸,室外清冷的空气,使头脑从混沌中清醒了一些。再看站台,依然挤满了人,好不容易找到所在车厢,但已无法再挤近车厢门,透过车窗,里面其实已塞满了人,几乎饱和,而车外的人,仍拼命往里挤。眼看发车时间快到了,却看不到一点能上车的希望。人群也开始骚乱了,有人开始爬窗户进入车厢。受此启发,这可能是我们登上车的唯一途径了。幸亏有三个同学相助,我们挤到一个车窗前,经与里面靠窗而坐的一名乘客商量,才从里面打开车窗,我们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从车窗翻进车厢,进去后我们是从人们的头上、肩上落下的,自然又引来一些不满和抱怨,顾不上这许多了,总算是进来了。不大会儿,感到列车启动了,听到了铁轨咣当之声,想与站台同学挥手告别,奈何除了满车厢人头,我们连车窗都看不到。</p><p class="ql-block"> 进到车厢稳下神后,我们才发现车内的情况要比能够想象到的糟糕很多,到处都是人,座位上自不必说,肯定是座无虚席,而且最大限度地挤坐多人,桌台下面挤有人,使座位上的人脚都无处可放。座位下也躺有人,头朝里,脚朝外,进去以后便不问外面世界,享受这污浊喧闹中的别有洞天,不过这一壮举,也是需要勇气的。行李架上有人,侧着身半躺半卧,稍不注意便会摔下,不过不用担心,因为挤满了人,摔不到地上。茶水间、洗漱间、卫生间、车厢连接处都塞满了人,所以火车运行期间这些地方的功能就无法使用了。我们进入车厢后,其实一直立足未稳,实在太拥挤,我们只能一只脚着地,好在人被挤架着,开始倒不觉很累,只是时间长了,会麻木,必须换脚。一挤进车厢时,内衣都被汗水湿透了,车厢内又不透风,不觉得冷,但下半夜温度下来了,感到湿透的内衣发凉。体力消耗实在太大了,后半夜在人们的拥挤中断断续续睡着了,又随着一次次的到站或临时停车而醒来。车行很慢,随时停车,由于是加班车,车老旧,是那种老式闷罐车,无空调和通风系统,所以车厢一直很闷,说不出的味道,发酸发馊。看不到车窗,更看不到窗外景色,否则也会舒缓些这憋闷的氛围,极差的心境。我们从靠车窗的人口中得知天亮了,到什么站了,车又临时停在哪儿了,某地下雨了……,这些本再寻常不过的信息,当时如听新闻般感到新鲜、惊喜,甚至有些感动,是莫名的那种。</p><p class="ql-block"> 在这密闭且不能活动的空间里,夜里还好过些,而白天却难捱了。人是夜伏昼动动物,受生物钟影响,白天人的欲望、需求多了起来,有的还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最大的难题,也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吃喝拉撒,更别奢谈其他。吃喝还好些,最大限度忍着,而拉撒就不好办了。有人实在忍不住了,要一路“借过”挪到卫生间,再与里面的人商量挪出来,在众目关注下快速冲进去解决掉内急,最后出来后还要如犯了什么错误似的向大家道歉,此时大家也不在意,再次拥挤进那狭小不堪的空间。孩子内急只能就地就便解决,从车窗扔出,即使如此,车厢内的味道还是变得更浓了。鉴于这种情况,后来听说,每到春运,尿不湿的销量大增。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坚持不吃不喝,坚持不去卫生间,真要感谢同学们丰盛的送行宴,否则是很难坚持的。到第二天傍晚时,我们有些坚持不住了,渴、饿、累,不时隐隐的内急,人开始有些恍惚了,昏昏沉沉的,似乎象是睡去了,但又确实醒着,感知列车走走停停,铁轨有气无力地“咣——当……”。</p><p class="ql-block"> “到了”!在人们的惊喜声中,我们从恍惚中彻底醒来,车速更慢了,似乎在进站,终于不动了。外面传来车站广播的声音,感觉这是世间最美好最悦耳的声音,一身的困乏、疲惫、不适荡然,只想快点离开车厢。由于塞的人太多,我们下车用了近半小时,走出北京站,大钟显示凌晨三点半,也就是说我们在这“闷罐”里咣当了28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经常坐火车,近30年了,每年都要坐,以后肯定还要继续,但95年春节那次“闷罐”列车旅程刻骨铭心,由此我亲身感受了我们国家铁路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的便利、舒适,由此推而广之,感受到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快速发展。回忆这次旅程,不是为了顾影自怜,而是为了更好珍惜当下和更加美好的未来。愿春运再无拥挤、局促、不堪,行者一路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