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记

深深的蓝

<p> 从中学时,牙就不好。“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不见得。时不时的牙疼,让我对此也能泰然处之,虽然每年总有几次必须打吊瓶才能度过。多年来斗争的结果,是一颗颗的牙齿跟我陆续辞行了,似乎也习惯了。</p><p> 近来,仅剩的几颗牙齿也不安分守己了,跃跃欲试想与我告别。到医院,医生用镊子依次掰了一下我的牙齿,说:“都得拔了。”我还是不舍,想保留硕果仅存的几颗。医生劝告我:“这么凑合,不行。做一副,过几天,那几颗,又掉了,又得重做,多麻烦!”于是在犹豫了十几天后(恰好办公室有事,也算是个理由)分期分批的与他们告别了。</p><p> 虽是小恙,但也着实恼人。不能好好吃饭、好好说话,更有点“羞”于见人,只能窝在家里。媳妇见我在室内焦躁不安的样子,说:咱们去爬山吧,出去转转也许好受点。也好,躲进深山也没人看见!</p> <p>  我们专找无人去的野山,第一站选择的是东都凤凰山。虽在媳妇的老家附近,但我们也不知道具体位置。几经打听,在犹豫中确定一座山,并顺着一条小路向上爬。毕竟山不高,坡也不陡。</p><p> 这是路旁废弃的小屋。</p> <p> 山上土壤贫瘠,全是裸露的石灰岩,主要植被是柏树和灌木丛。山脚下柏树还算密集,过了半山腰就逐渐稀少。</p> <p> 过半山腰后,坡度相对平缓。柏树更少了,只有了了的几棵树远远地守望相助。您别说,比我的牙齿强多了,他们默默坚守岗位!</p> <p> 站在山顶,看到对面的羊蹄山,那里有百年梨树园,也有许多康王赵构的美丽传说。相传南宋时期,康王赵构在此建立康王大寨,与金兵对峙,以饮酒台为点将台,并以羊蹄击鼓的办法吓退金兵。</p> <p> 拉进一点再看看。图中圆圈的地方就是著名的酒台遗址。据《新泰县志》记载:“饮酒台,县南三十里,左山右河,平地坟起如台,上多嘉树,旧传唐竹溪六逸曾饮于此。”</p> <p> 从山的另一面下山,下山的路相对平缓。</p> <p> 5月22日,去法云山。</p><p> 开车直接到山下的正觉寺。据寺内现存碑刻记载,正觉寺相传始建于东汉时期。另据光绪《新泰县志》载,正觉寺创建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金、元、明、清历代重修。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没开门,没能进去。</p> <p> 《新泰县志•古迹》云:“按山在县西南,上有正觉寺。相传有异僧说法而云生,故名。林壑茂美,不雨常润。由东南登,至绝顶,如在云烟深处。”</p><p> 我们也没去找登山的路,从寺后直接上,手足并用,甚是过瘾。</p> <p> 山上草木葱茏,古柏、黄楝,虬枝交错,荫翳蔽日,空气清新,乃天然氧吧。</p> <p> 爬上一段陡坡,树荫下小憩,山风吹过,浓郁松柏之香中伴着丝丝潮润,顿时暑气尽消。</p> <p> 法云山的独特景观,被古人称谓法云翠润,列古新泰八景之一。</p> <p> 法云山下的光明水库。</p> <p>  库中有长1005米的跨库大桥,如卧波长龙,气势恢宏。</p> <p> 山顶的寨墙依然相对完整。</p> <p> 这座无名石塔,不知是何人、何时所建,但质量绝对是杠杠滴。虽然仅是石块简单堆砌,却历经风吹雨打,仍屹立不倒!</p> <p>  法云山以前有许多古树,后来都被砍伐殆尽,仅庙后的山上还有三颗古柏树。</p><p> 柏树根深叶茂,历来是健康长寿的象征,却也免不了被砍伐的命运;山顶的石塔随意堆砌,命运更是长久。得失存亡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随缘吧。</p> <p>  《新泰县乡土志》记载的山,我们都想去看看。顺着来吧,5月23日,去来到孤山。关键是没多少人。</p> <p>  顺着导航来到前孤山村附近,附近好多小山,问了几个人,也不知道哪一座是。最后一位大哥告诉我们:路北的就是,因其它山都是连着的,只有这座山不连着,所以叫“孤山”。非常有道理,就是他了。</p> <p>  顺着东面的山坡向上爬。一开始坡度相对平缓,到半山腰,山坡陡了,路也时隐时现(估计是走的人少)。</p> <p>  整座山上只有我们两个,真是“躲进深山,自成一统”,太好了!</p> <p>  树荫下小憩,吹着山风,非常惬意。</p> <p>  到达山顶。</p> <p>  整个山顶都是倒塌的寨墙留下的乱石。看这样子,当初的山寨应该非常宏伟,肯定也经历过轰轰烈烈的战争。</p> <p>  山下就是前孤山村。东面是新建的社区,西面是原来的旧村。社区改造,把原先的旧房子拔掉,住上了楼房。看来也是三三两两的,有的拔掉了,有的依然舍不得。</p> <p> 来到山下,顺路去老村看看。</p> <p>  当初的辉煌仍然看到。</p> <p>  慢慢的,习惯了这“无齿”的日子,虽是婴幼儿食谱,勉强也能吃饱。凡是都是这样,要能适应、习惯、凑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