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22届上海矿物化石展</span>在上海阿拉城圆满闭幕。其中的“山川异域:首届海外观赏石精品特邀展”,可谓国内集中展示海外赏石的首次展会,五大洲80余方代表石揭示了中国赏石文化辐射全球的路线脉络。特邀展上,有一方日本古石小到盈盈一握,身在一众精品赏石中并不起眼,却因隐藏太多谜团,仍引起不少石友的兴趣,这就是日本国生神话石——“天之琼矛”。</p> <p class="ql-block">(本次特邀展策展人 葛星博士 摄)</p> <p class="ql-block"> 此石木盒前后铭文达30字,背面铭文载,日本宽政八年9月21日,日本臼井家族获此“天之琼矛”,此后“家藏”传承。尚不知此处的“得之”是自然采集,还是传自他人。但可明确的是,此石在清嘉庆元年(1796)已在收藏,距今竟至少已228年。带原盒原座的老石头相当稀少,有明确纪年甚至日期的古董石,在惜物尊古的日本亦甚为罕见,遑论中国大陆。</p> (一)天之琼矛如何创造了日本? <p class="ql-block"> 根据木盒正面铭文,此石名为“天琼矛雫石”。天琼矛源于日本国生神话,日本第一部文字典籍《古事记》、留传至今的最早正史《日本书纪》都有过记载。</p> <p class="ql-block"> 据《古事记·国生神话》记载,天地由神世七代最后一代的神祇——伊奘诺和伊奘冉创造,他们本是兄妹。彼时世间混沌,为了分出天与地,众天神昭示两神创造一个国度,并赐予他们一把镶嵌美玉的矛,即“天之琼矛”。两神站在高天原的“天之浮桥”上,合力用天琼矛探入青海原中搅拌混沌的海水。</p> <p class="ql-block"> 当提起天琼矛,水柱自矛尖倒灌而下,海水中的海盐、泥沙积凝成岛,叫“磤驭卢岛”。两神降临自凝岛,将天琼矛插入大地,形成“天之御柱”支撑起天地。后来他们在柱下成亲,生下日本大八洲国土,又生下日本诸神。</p> <p class="ql-block"> 因已历经4个世纪,个别笔划已漫漶,以致前藏家误为“天琼矛下石”,读去颇拗口,尤其“下”字语义不明。细看铭文,“矛”与“下”间其实隐有一“雨”字,可连读为“天琼矛雨下石”。这也说得通,天琼矛提起,水如雨滴下,日本大地生,此石由此得名。有趣的是,题名四周的桐木纹理恰是矛尖形象,且位置中正,比例协调,若不是选材的精益求精,便是巧合得难以置信。</p> (二)磤驭卢岛到底在哪里? <p> 木盒正面铭文还标注了此石的产地,即“淡州磤驭卢岛”。淡州是日本古代令制国之一淡路国的俗称,就是今天日本濑户内海最大岛屿淡路岛。而“磤驭卢岛”,即天琼矛创造的第一块大地,究竟是停留在日本创世神话中,还是也有现实世界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 关于“磤驭卢岛”是否真实存在,绝大部分材料称神话太古老已不可考。前藏家“花间十六声”亦持此观点,并据此石纹理与英石颇相似,风格与同期水石大相径庭,认为此石或为中国传入。但如此一来,木盒上“淡州磤驭卢岛出产”云云,又从何谈起?</p> <p class="ql-block"> 但也有观点认为,磤驭卢岛是濑户内海的某个岛屿。理由是《古事记》中仁德天皇曾坐淡道岛遥望歌曰:“离于皇居,立难波岬,遥望国土,可视淡岛,淤能棋岛......”站在难波岬(难波为大阪古称,今大阪仍有岬公园),肉眼既能看见淡州又能看见淤能棋岛(即磤驭卢岛),可见三地距离并不甚远。这一判断,也与木盒上铭文“淡州磤驭卢岛”的提法相吻合,即认为磤驭卢岛属于淡州。此外,考虑到淡路岛狭长地形对视野的遮挡,磤驭卢岛的可能范围,从濑户内海至少应缩小到淡路岛东侧、南侧的小片海域。</p> <p class="ql-block"> 从谷歌地球上看,符合此条件的只有3座岛屿。稍一排查,即锁定了淡路岛南侧的“沼岛”(天琼矛的别称,恰是天沼矛)。进一步查阅后豁然开朗:距淡路岛仅3公里,距难波岬不到25公里的沼岛,“据传说,是日本诞生的第一座岛”!</p> <p> 沼岛上的自凝神社,至今还供奉着伊奘诺和伊奘冉二神的石像。</p> <p class="ql-block"> 岛上东南面有一方巨石叫“上立神岩”,形状奇特,被视为插入地下的天琼矛,即“天之御柱”露出地面的矛尖!每年春天日出时,太阳正好位于矛尖顶端,十分壮观且具有神秘色彩。</p> <p> 创世神话中,“天之琼矛”创造了磤驭卢岛,又留在了磤驭卢岛;现实世界中,此石形似锋利的尖矛头,确又产自磤驭卢岛。确认这两点,对“天之琼矛”及藏家可谓意义重大。</p> (三)臼井家族何以传承数百年? <p> 铭文称此石为“臼井家藏”。臼井氏在如今的日本仅4.5万人,排名449位,算是个小姓。但在日本历史上,臼井氏也有不小的影响力。</p> <p> 臼井氏是千叶氏中最古老的支系,而千叶氏是平安时期桓武天皇的血脉。溯源而上,日本天皇的始祖——天照大神,是伊奘诺左眼生出掌管太阳的大神。天皇是天照大神万世一系之神裔的传说,便是由此而来。由此推理,伊奘诺可算是臼井氏始祖的始祖。</p> <p> 且说平安时代后期,臼井氏从千叶氏中分支出来,在同期其他分支势力日渐衰弱时,臼井氏却以臼井城(千叶县佐仓市臼井田字城内)为中心逐渐繁荣起来。臼井城周围还有志津城、岩户城、师户城等支城,一直由臼井氏的一族或重臣负责守护。</p> <p> 1566年,还发生了一场著名的臼井城之战,臼井城城主所在的北条军大获全胜,有“战国军神”之称的上杉谦信惨败,此后再也无力与北条争雄关东。</p> <p class="ql-block"> 可以想见,226年前的臼井氏,在神话传说中的磤驭卢岛上无意发现了它,或有意在上立神岩附近找到了它,恰如我们发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大石斧,女娲补天遗落的五彩石,家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必会作为家族传承石,圣物般供奉至今。可资佐证的是,此石不仅原配木盒保护,底部还垫着棉絮与纸张,更有原配和更纱精心包裹,几样老物件在200多年后依然完好无损,可见历代臼井氏惜物敬物之心。</p> (四)水府散人如何得到此宝的? <p class="ql-block"> 据前任藏家、国内资深水石玩家“花间十六声”回忆,此石是2015年秋在东京的一场会员制的小型拍卖会上拍得,原由一个叫水府散人的艺术家收藏,后人在其去世后拿出来拍卖。这不禁让人疑惑,作为传承200余年、历经宽政-享和-文化-文政-天保-弘化-嘉永-安政-万延-文久-元治-庆应-明治-大正-昭和-平成-令和17个年号的家族传承石,水府散人是如何得到的?</p> <p> 中文网站上关于水府散人的资料很少,苦苦搜索也只三四处提及其书其石其盆。</p> <p class="ql-block"> 最终,在日本盆景协会英文网站上,综合相关资料可知:水府散人(Suifu Sanjin),男,本名薄井正志(Masashi Usui) ,画家,大正十年(1921年)出生在茨城县水户市,平成六年(1994年)去世。水府散人是其雅号,水府是其故乡水户市的别称,散人指的是古代文人。他曾为自己的盆景做了200多个盆器,由于稀有和受欢迎,价格很高。除了是著名的盆景爱好者,水府散人还是著名的收藏家和水石爱好者。</p> <p> 让人意外的是,在使用日文翻译工具时,有些地方薄井直接翻译成了臼井。查阅资料可知,两者的英文名都是Usui,日文名都是うすい。难道同一姓氏在翻译中出现的不同版本?难道水府散人并非从臼井家族购买了“天之琼矛”,而他自己就是臼井家族后人,自祖先传承了这方传承石?!</p> <p class="ql-block"> 正当笔者兴奋的向国内水石研究大家、草草斋主人,也是此次首届海外观赏石精品特邀展策展人葛星博士报告这一发现时,却被他泼了一盆冷水:うすい是假名,表明薄井、臼井读音相同,英文名因此也相同,但在日本确是两个姓,类似“王”和“汪”。但他也表示,薄井和臼井确实起源相同,是否收藏“天之琼矛”的臼井家族后来改姓薄井,还需进一步的证据。</p> <p> 最终,经过在日文网站的细细搜寻,又有了新发现!薄井在日本是个小姓,全国排名1145位,全日本只有1.53万人,而在薄井正志的老家水户市只有约300人。</p> <p class="ql-block"> 查阅中发现,薄井氏起源,发现确实多与臼井氏相关。其中水户市这支薄井氏的来历,更有一条直接线索:“臼井の異形......茨城県水戸市三の丸が藩庁の水戸藩士に江戸時代にあった。”意思是,在江户时代,茨城县水户市三之丸藩厅有位水户藩士将臼井改为了薄井。</p><p class="ql-block"> 据此可以得出:</p><p class="ql-block"> 1.收藏此石的1796年属江户时代中晚期,藏主(武士本人或其祖辈父辈)仍姓臼井,此后武士改为薄井,时间上说得通。</p> <p class="ql-block"> 2.确如前藏家所说,此石风格跟大部分水石不同,看天琼矛偏武、偏刚硬,其实掉个头就是文人雅士很喜欢的茅舍石,一点不逊色于矛尖,武士家族有此偏爱有其合理性。</p><p class="ql-block"> 3.水户市60余万人口,薄井姓至今才300人。改姓后200年繁衍到300人,属正常现象。</p><p class="ql-block"> 虽然这名改姓武士在藏石臼井氏和藏石薄井氏间搭建了一座桥,但正如葛星博士的说法,仍然无法确证水府散人就是藏石臼井氏的后代,仍有可能是从臼井氏后人处购得。</p> <p> 当然,水府散人是否臼井氏后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水石确实传到了他,重要的是臼井或薄井后人,还是将这方传承200多年的珍贵水石送拍了。正如日本水石收藏热潮其兴也勃也,其衰也忽焉,在现代文化冲击下还是出现了文化断代,传统慢慢丢失。我等有幸收藏,除倍感幸运,实也不甚唏嘘!</p> <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海扶桑域,本是水云端。神祇同胞兄妹,伊奘诺和冉。矛挑磤驭卢岛,堆砌支南海道,合作育人烟。还看琼矛固,玉化在人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秋老,沧桑渺,数百年。玉石依旧,臼井神裔几代传?天赐机缘凑巧,谁奉此方瑰宝,传记有遗篇。从此朝夕处,与我共婵娟。</p><p class="ql-block"> ——于炳战《水调歌头 · 天之琼矛》</p> 后记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1日,中国观赏石协会“石界”公众号以“探秘‘首届海外观赏石精品特邀展’上的国生神话石‘天之琼矛’”为题,全文转载了本文。2023年1月,此石还现身国家珍宝系列丛书《说石》“立峰与抽象”章节。</p> <p class="ql-block">在微信号公众号中,石友“松陵馆”的留言,揭开了此方传承石的又一层神秘面纱。</p> <p class="ql-block">原来,雫是日本和制汉字,是日本根据中国汉字的六书造字法自创的,只限于日本语使用。雫解作水滴,水滴如雨下,是一个会意字。如日本电视剧《神の雫》。日语读作shi zu ku ,汉语读作xi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