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

蓝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51年父母调空军后在郑州的留影</span></p> <p>  前几日,网络中母亲的战友卢颖阿姨发出一张原四野部队39军152师文工团1950年的集体合照。众多青春年华的倩影中一眼认出了母亲。多么熟悉的那身白色运动装,胸前印有"宣传队"三个大字。两只短辫,年轻微笑的面容。还留有少女时的婴儿肥。瞬间感动的热泪盈眶,仿佛又回到了母亲身旁!</p><p> 呆呆望着母亲年轻时的遗照,那些被历史尘封的记忆就像一部老电影慢慢的在脑中浮现。</p><p> 1949年初,北平解放了,那时母亲还在辅仁中学读书。在思想进步老师带领下她瞒着外公外婆与同学羞涩的走进四野部队南下工作团招聘入伍的大门。</p><p> 从那一刻,母亲完成了从一名学生到解放军战士的蜕变。那一年母亲刚刚16岁。</p><p> 我不知母亲做为受宠的独生女离家时告别外公外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仰或是在外公外婆盛怒之下洒泪而去?因为那个年代还有大半个中国没有解放。南下的征途漫漫,还有战争的炮火硝烟。但有一点我知道,挣脱了没落贵族之家的窒息,心中一定充满了光明与自信。在华北平原的行军中虽然磨破了脚掌,但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过黄河,跨长江。在湖北、湖南终于闻到了战火硝烟的味道。乘舟夜渡洞庭湖,一块入伍的同学不甚没于湖中牺牲,初次体验到战争的残酷与失去战友后心中的悲痛。但南下大军的滚滚洪流摧枯拉朽般的荡涤着蒋家王朝的残兵败将。在进军途中迎来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她们文工团男女战士笑啊跳啊,尽情享受着新中国开天劈地诞生的荣光。她们站在马路边向行军的部队传递着这震憾人心鼓舞士气的消息。</p><p> 南国茂盛的木棉树以通红的木棉花礼赞拥抱了来自北方的解放大军。母亲在成为军人的第一年完成了向广西进军的壮举。</p><p> 从我记事起,母亲更多的是回忆那段岁月,回忆起152师文工团的故事,那些耳熟能详的阿姨、叔叔们的名字。还有母亲轻声吟唱着歌剧《白毛女》的主题曲,"北风那个吹,雪花儿那个飘"⋯!</p><p> 后来我14岁离别了父母,走向了军营。再后来退役加入了人民法院的司法队伍,忙碌着自己的事业。渐渐少了儿时听母亲念叨岁月的絮语。也没有来的及兑现伴母亲重游广西故地的承诺。当那一年母亲离我而去,在心灵剧痛中仿佛回到了儿时,是那么恋念母亲已经逝去的岁月。但我牢牢的记住了母亲的文工团与失散的战友。还有那令母亲魂牵梦绕的广西十万大山、百色的山水与驻军宾阳的祥和。在剿匪的战斗中母亲随文工团碾转各部队演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与歌剧《白毛女》。宾阳是父母结婚之地,也是母亲离别文工团的地方。</p> <p>  五年前,偶然在网络看到一篇介绍152师饰演《白毛女》女主角卢慧珍阿姨的文章。这是母亲生前常念叨的名字。那种惊喜既是幸福又是遗憾的感觉瞬间紧紧攫住了我的心。顺滕摸瓜我在电话里找到了卢阿姨离休前的工作单位,南宁市文化局老干部处。当我向工作人员说明意图,她们热情的告诉我卢阿姨家中电话。还告诉我说"卢老前辈可是我们南宁的名人啊"⋯!</p><p> 当我电话打过去说明来意,告知我是赵克彬的儿子,向老人家问好请安时。自己激动的泪水已经注满了眼眶。仿佛是母亲与卢阿姨的重逢!那天电话中谈了许久⋯!但由于沟通的困难亦未与卢阿姨的女儿韩梅姐姐建立联系。但我也由此知道了二代们已经开始的活动。终于有一天我在网络美篇的文章引起了军亲王曦军兄弟的注意,引出了梅姐寻找我的信息。梅姐的爸爸韩奇当年师供应部(后勤部)副部长,我父亲是粮秣科(战勤科)科长,顶头上司。实在让我惊喜的是我们二代群已经是一个有组织初具规模的群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追寻历史,卓有成效。</p><p>从此我也知道了更多关于152师的历史、文工团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白毛女的扮演者卢慧珍阿姨当年靓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工团叔叔阿姨们演出的留影</span></p> <p>  文工团是伴随着152师的战斗光辉历史而成长,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中诞生的。卢阿姨也是文工团最早的一批优秀演员。从152师授予番号的黑龙江尚志县一面坡开始,在松花江畔,黑土地上,在辽沈战役的炮声中。在挺进入关,平津战役的烽火硝烟里,呐喊着鼓舞士气的战歌,吟唱着《白毛女》的悲喜交加,奏响着进入北平城的军乐号角。那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心旌激荡的年代。还记得母亲说文工团慰问华野部队,当剧情高潮迭起时,一名愤怒的战士举枪上膛欲枪斃恶霸地主黄世仁。从此部队再看此剧规定子弹必须退出枪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当年文工团的叔叔阿姨们</span></p> <p class="ql-block">  152师文工团是当年四野部队最优秀的文艺团体,讴歌战火中的英雄,鼓励战士杀敌。唱出劳苦人民的血泪心声,让战士牢记阶级的苦难,明白为谁而战。文工团的干部宣传队员,个个技艺精湛。吹拉弹唱,人人多面。深受部队官兵的喜爱!从那一张张斑驳难以拂去战场硝烟的历史旧照中,父母们从战火中走来。那一张张意气风发,青春年华的脸庞记载着他(她)们的光辉岁月。南下征途中有他们的欢歌笑语,雄壮的歌声。还有他们艰辛的汗水与血泪。</p><p class="ql-block"> 由此我想到《三国演义》电视剧的几句主题曲:</p><p class="ql-block">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p><p class="ql-block">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p><p class="ql-block">&nbsp;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p><p class="ql-block">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父辈阿姨们在祖国解放后又听从党的指令调往全军陆海空各部队,现散居在祖国的湖广,云贵,巴蜀,中原,齐鲁,徽皖,江浙,东北,海南⋯。</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父辈的后代们又汇集网络团聚在父母战斗过的地方,心中顿生一股澎拜的豪情。追忆历史书写辉煌是我们的责任,传承父辈的光荣是我们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工团当年的叔叔们在演出</span></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晚年偶然看到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即被深深地吸引。每当《激情燃烧的岁月》背景音乐小号协奏曲响起,母亲经常独自一人呆呆的看着电视故事心随剧情的演绎而引起对岁月的回忆。也看到母亲眼角泪水的滑落。</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从这时起才知道母亲从北京参加南下工作团随39军到达广西后认识父亲的过程。那是1951年初18岁的母亲在152师文工团突然被政治部通知去开会,同行的还有几个女团员。在广西宾阳那个师部会议室一排按顺序坐定,几个科团级的王老五也在对面坐下。父亲坐在母亲的对面,母亲忐忑的问父亲:</p><p class="ql-block">"冯科长,这是什么会"?</p><p class="ql-block">父亲厚着脸皮回答:</p><p class="ql-block">"嘿嘿,一会儿就知道了"!</p><p class="ql-block"> 政委先讲话:夸了几个女团员政治思想表现不错,经受住了革命的考验。还讲了几个老同志都为革命做出了贡献云云⋯。然后政治部主任宣布谁与谁,谁与谁经批准结成革命夫妻。母亲当时就傻了,毫无思想准备,一脸窘态。旁边一个战友哇的一声大哭。母亲看了一眼对面那位王老五又黑又丑。</p><p class="ql-block"> 母亲后来说:"就这样我们几个十几岁的女孩子糊里糊涂的给打发嫁人了"⋯!</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还记得母亲不高兴时发脾气骂父亲是个大骗子,都是早就商量好了瞒着她们。爸爸发怒!</p><p class="ql-block">"都老婆孩子热炕头了还闹"?</p><p class="ql-block">按着妈妈打屁股,</p><p class="ql-block">"我让你不做饭饿老子"!</p><p class="ql-block"> 就跟电视里那个军阀石光荣打褚琴的情景一样。</p><p class="ql-block"> 母亲气极收拾东西就要回北京。片刻无奈的父亲又舔着脸说:</p><p class="ql-block">"我做饭我做饭"⋯!</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秋季母亲在街上烫了发,用头巾包着回了家。父亲见状诧异的说你把脑袋包了干嘛?母亲一脸兴奋的扯下头巾展示着她的一头卷发向父亲炫耀。"老冯,好看不"?父亲大怒,"你这没改造好的资产阶级臭小姐,好好的脑袋你弄成一个鸡窝"。母亲懊丧一脸扫兴反唇相讥,"你这军阀土包子你懂什么"?!</p><p class="ql-block"> 父母各自相异的人生走进了此后几十年相亲相爱,时而掺入闹剧的家庭生活。耳闻目睹总会让我感概。典型的先结合后恋爱的革命军人夫妻。晚年,母亲去了广西旅行,在那山水旖旎的风光中去寻找了当年与父亲踏过的山山水水和那流失的青春。去享受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张洪庆叔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工团叔叔阿姨们当年解放长春后进军沈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工团叔叔阿姨们的当年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工团叔叔阿姨们的当年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含泪空濛望远山,风云际会七十年。</p><p class="ql-block">随烟熏染黑土地,鼓角争鸣荡京幡。</p><p class="ql-block">洪流裹卷入津关,漫旗飘扬过中原。</p><p class="ql-block">直跨江湖歼顽敌,战歌嘹亮唱南天。</p><p class="ql-block">芳华英魂己伏虎,育下儿女遍千万。</p><p class="ql-block">百年之后终聚会,天堂不休续前缘!</p><p class="ql-block"> 激情澎湃中,撰写此文以纪念152师文工团光荣的母亲与父辈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左三为152师师长罗华生与战友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52师部队又解放了一座城池,在列队入城时东北汉子们把军功章都别到了胸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工团的叔叔阿姨演出的壮族风情歌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与父辈152师子弟们闲聊中,方知当年解放长春后152师文工团一个小叔叔王瑞祥一个人缴获了曾泽生60军的管乐队,并用这批管乐成立了152师文工团军乐队。二代群中保留了一批当年的照片。四野入关苦练了好长时间军乐曲准备在山海关演奏,谁知练的是德国鬼子曲,只好又改练我军进行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当年文工团的叔叔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52师文工团1950年于广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54年前后的父母与姐、哥在北京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母亲在1949年南下途中驻开封女中,曾到河南大学礼堂聆听三野司令员陈毅作解放全中国的政治时事报告。晚年又来到了河南大学礼堂前留下这张纪念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内部分图片取自152师后代网络群)</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