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每个周末,我都要去IGC的超市购买一个星期的日用品,因为我的家在遥远的郊区。每次我都喜欢去超市的专卖酒柜那里流连一番,看着各种各样的酒,白的、洋的、红的,可以想象着它们各自不同的味道。还有,回味着把它们喝下去时的感受:或酣畅淋漓,或解闷消愁,或者就是为了拼酒。 </p><p> 酒是男人的最爱。这句话不知道是谁说的,但是我相信大部分男人是赞同的。老婆说,我才是你的最爱。这句话也是对的,但是爱到后来,不知不觉之间,就会变成了一种另外的,好像是左手摸右手的感觉了。</p> <p> 而酒呢,男人自从学会了喝它,就一发不可自拔地喜欢上它了。高兴时有它,不高兴时有它。要解决问题找它,不解决问题也找它。很多时候,几个男人在一起,没有任何原因,就是想喝酒。还是为了它! </p><p> 男人喝酒的选择是一直在变的。年轻的时候,没多少钱,没得选。只要是辣的,喝完头晕晕的就行了。人到中年,有一定的积累了,慢慢就有了对酒的挑拣。有人喜欢喝茅台那种酱香浓郁、口感醇厚的白酒,而且绝对高大上,从价钱就可以知道能喝得起的不是一般的人。男人喜欢高度白酒的劲度,喝到微醺,豪情万丈,大有“酒酣肝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认臣是酒中仙”的感觉。</p> <p> 广东省邻近港澳,受其影响,广东人很早就有了喝葡萄酿的白兰地的习惯。因为是舶来品,又叫它为洋酒,估计与洋火、洋烟一个道理。确实,八十年代当时一瓶普通洋酒的价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那个时候,“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的广告词在广东深入人心。有喜庆事,才会开一瓶洋酒。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餐桌上出现洋酒的机会越来越多了,而认识的洋酒牌子也越来越多。轩尼诗、人头马、马爹利、金花……数都数不过来。广东人也越来越讲究洋酒的年份了,从VS、VSOP、XO,到EXTRA,甚至到更高年份的里察、路易十三等。我们从那些洋酒的价格,就可以看到广东人的“奢侈”。</p> <p>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广东人的餐桌上出现了威士忌。刚开始,是很小众的饮品。大多在酒吧里,叫一瓶Johnny Walker,加上可乐和话梅等,这是规定动作。当然,现在看来是傻傻的。后来,威士忌出现在正餐桌上了。口味选择也有了讲究,有人喜欢混合型的,有人喜欢单一麦芽型的。 </p><p> 的确,威士忌入口时的特殊的清香,酒体从舌尖、舌根,再到咽下去时的那种醇厚感觉,与喝白兰地时是完全不一样的。酒如女人,来自葡萄的白兰地是浓妆艳抹般的妖娆,而大麦做的威士忌却如村姑样的清纯淡泊。不同产地的威士忌口味也不尽相同。美洲的威士忌是香味浓烈,苏格兰的是有如高地的空气般的清冽,日本的威士忌总是带着像樱花一样的淡淡的清香,欧洲的是带着橡木桶的香气,还有,太平洋岛国产的威士忌带着煤油的味道……</p><p><br></p> <p> 有一次,妻不解于我总是徘徊于酒柜前,光看不买,问,为什么还要看?我说,这不就是跟你逛商场时,喜欢看和试衣服,最后又不买一个样子嘛! </p><p> 男人喜欢的,就是看着各种各样的酒,还有它们的价格。这个时候,不自觉地就会估算起自己家里酒窖里面的有如藏宝般的存在来。再想想,这么多年,喝下去的酒,已经接近到一个很吓人的价格,心中真的会升腾起来一股豪迈的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