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被人们称为“上海后花园”的“韩湘水博园”,是我一直想去的园林,今天在“5.19中国旅游节”的前一天,我俩终于成行。</p> <p>韩湘水博园座落于闵行区江川路3805号,占地300亩,它静静地卧于黄浦江的岸边,由于所在地原名为“韩仓”,相传古代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曾在此有一大片宅院,留下了许多传说,故取名为“韩湘水博园”。</p> <p>进入大门,园内上空飘扬着彩色的风车,犹如孔雀开屏,欢迎四方宾客的到来。</p> <p>正对园门的是千年古樟,雄伟挺拔,被誉为“上海第一香樟”,其主干高18米,胸径2.2米,需四人方能合抱。是水博园的“镇园之宝”</p> <p>古樟后方分立两块竖匾,老子圣句:“上善若水、大道至简”,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精神。</p> <p>园内,浦江书院以上海韩湘水博园为依托,借助得天独厚的浦江上游第一湾地利优势,</p> <p>在这里传承国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开展各类国学大讲堂</p> <p>园内曲折的河道上,有三十余座明清时期所建的古桥,由江浙皖等其它省市搬迁至此</p> <p>整个园区古桥与亭台相连,</p> <p>亭台与古树相伴,</p> <p>进入水博园,你会感到,无论目视那个方向,见得最多的就是桥。若把水博园更名为桥博园我会感到更加确切。</p> <p>这里的每一座桥都记载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听我娓娓道来。</p> <p>进入园区,碰到的第一座桥,便是“醒狮桥”</p> <p>醒狮桥,始建于明末,原名叫太平桥,毁于抗日战争期间,抗日胜利后。人们重建并更名为“醒狮桥”,“醒狮”它表达了中国人民已经觉醒,只要有人来侵犯,必将像狮子一般扑向并消灭对方,保家国平安。</p> <p>含碧桥为清代拱桥 ,同为单孔拱桥,但其桥洞为多边形。</p> <p>据传 那个地方河水常常断流 ,后来当地一个石匠翻山越岭,在大山后找到了新的水源 ,于是他带领全村劳力,经过十几个春夏秋冬的艰苦奋战 ,开山把水引到了断流的河床,在两岸树木的映衬下,流水象翡翠一样清绿清绿,所以人们称它为“含碧桥”</p> <p>“香泾桥”是清朝时期的单孔圆拱桥。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要经过这个地方,但这个地方原来只有一座很窄的平板桥。所以为了迎接乾隆皇帝的南巡,当地的乡亲们就决定修一座拱石桥。</p> <p>为了让乾隆皇帝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光临的这一天,桥上桥下都撒满了当地盛产的茉莉花瓣,香气回溢,于是,乾隆走过此桥,闻到香味,心情大悦,故赐桥名为“香泾桥”。</p> <p>丰泽桥为明朝时候的单孔石桥。相传,有一年该地区河流干固,土地龟裂,庄稼颗粒无收,饥荒蔓延。身为父母官的李县令多次率众求雨都无效。一日,他入睡后梦见一蛟龙在头顶上盘旋,并对他说:“在县衙门前建一座桥”,说完腾空而去。李县令十分纳闷,心想:衙门前并无河道,为何建桥?但他又不敢怠慢,赶紧下令建桥。谁知桥建成后,天上突降大雨,河道雨水爆满,到处是雨水奔腾。当汹涌的潮水流过衙门前的那座桥时,流水一下就变平缓了, 随后,田野又重现生机。于是李县令挥毫写下“丰泽桥”三个字。</p> <p>我们伫足流连于饱经沧桑的桥边,每座桥都在诉说着自己的传奇故事。它使那些看似普通的古石桥生发着熠熠的光彩。</p> <p>外婆桥是建于清代的单孔石拱桥,外观以青砖装饰。现迁入“水博园”内作异地保护。相传,此桥是一个富商所建。富商的父亲早年去世,富商幼年时被寄养在外婆家里,外婆家依山伴水、青砖石桥,环境十分优美。</p> <p>长大后,他离开外婆家外出谋事,后来外婆去世了,他忙于经商就再也没有回到童年居住的地方,但他很怀念那里的情景,特别是那座小石桥,外婆常带他坐在那里唱着歌谣、讲着故事。后来他照着外婆家的样子建了一个院子,里面就有一座他最爱的“外婆桥”。</p><p>今天我们站在桥前,小时候唱的“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那首童谣不禁又回绕在耳旁</p> <p>吟春桥 是明代的折边拱桥。相传一个秀才看中了一个富家小姐, 他知道小姐每天要上楼观景弾琴, 于是他每天在离楼阁相距不足十米的桥上吟诗作画来引起小姐的注意。 日复一日, 秀才吟诗,小姐弹琴 ,以声传情 ,终于有一天俩人相拥后花园倾吐爱慕之情 ,终结良缘 。人们就把这桥叫作 “吟春桥“</p> <p>缘通桥是明代的石拱桥, 相传当地有一财主富甲一方 ,但是人缘很不好 ,自已做寿,儿子结婚,孙子满月,乡里人都不去捧场,原因是他对乡里的公益活动不热心,更不愿意出钱。后来他去庙里烧香, 一高僧给了他几个字 ,缘不通财不发 ,族不旺命不褔。 回到家里想了几天,财主终于决定修建一座桥来造福乡亲,取名缘通桥, 之后他和乡邻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家族也得已兴旺</p> <p>与缘通桥近邻的是万金桥又名状元桥 ,是明朝时期的单孔古桥 。相传这个村里有一穷秀才为赶考无盘缠而发愁,左右邻舍得知后纷纷慷慨解囊,让这秀才能成行 。</p> <p>几年后 穷秀才中了举人,后又中了状元。 回到乡里拿出银子感谢乡邻都被拒绝了 ,乡亲们说 你要报答就建座桥 ,让乡亲们出行方便就扺的上万两黄金了,于是便有了这座“万金桥"</p><p><br></p> <p>一步一景,三步一桥,十步一亭,依水而筑是水博园的真实写照,而廊桥与亭台楼阁的结合,更为巧妙</p> <p>古戏廊挢,悬于碧波之上,掩映在老树之间,两侧依次连着廊桥和亭台。</p> <p>古戏台原建于清朝末年,后因战乱被毁,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后人根据老人的回忆复原重建的,</p> <p>戏台建在水上,似乎又多了一分灵气和水趣</p> <p>连廊下微微飘摇的红灯笼,精细的朱红的雕花木格门窗</p> <p>石笋置于水中,更给长廊增色不少</p> <p>漫步细游,边走边拍,不知不觉来到了水博园的精华之处,以韩湘桥为中心的古桥群落</p> <p>这里把拱桥、廊桥、平桥及古戏台连为一体,错落有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四通八达的古建筑、古石桥群,在湖水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副风景独特、古趣盎然而又充满活力的古生态画卷。</p> <p>古石桥群分别连接了感恩桥,双桥和益民桥,泰顺桥</p> <p>双桥是明清时期的古石桥 ,相传此桥原建于一江南官家私家花园内 原名叫赏月桥 ,有一年这家的媳妇生下了一对双胞胎男孩 ,为了庆祝改名叫 “双桥”</p> <p>感恩桥一明清时期的古石桥。相传有一年河南发大水,一个六岁男孩被母亲放在一个木盆里,在齐腰深的洪水中母亲推着木盆逃生,突然脚下一滑木盆被大水冲走了。小男孩被漂到很远的地方被人救养,而母亲却不幸身亡。小男孩长大后为了感恩生父母和养父母,用了十年时间凿石造桥,并起名为“感恩桥"</p> <p>与感恩桥连接的是三座古亭,据说三座亭子分别代表了生你养你的父母和教你智慧的老师以及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以此示意人们要懂得感恩</p> <p>泰顺桥清代拱桥,相传那个地方那几年不是闹水灾就是闹干旱,风不调雨不顺,老百姓叫苦连天。一天,一道士路过此地,见状便驻足查看,发现当地一条河有暗流涌动,便要求村里人在最凶隆的地方建一座桥来镇位这股暗流,于是村民们听了他的话建了这座桥,从此这个地方就太平了。安居乐业的百姓便把这座桥称之为“泰顺桥”。</p> <p>看风景,走石桥,读故事,收获真不小</p> <p>韩湘桥,是上海仅次于青浦朱家角“放生桥”的五孔古石桥,也被称为“上海第二古桥”,是韩湘水博园中最大最高的桥,</p> <p>垂柳拂漪,水映桥身,洞影成圆。完全可以和朱家角“放生桥”媲美</p> <p>由于它建在靠黄浦江边的湖中,紧临黄浦江上游取水口,站在桥面上,浦江美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p> <p>走过“韩湘桥”,便来到了“古韵廊桥”</p> <p>古韵廊桥:是江南古建筑和廊桥的完美结合。即有廊桥的韵味和功能,又有江南水乡的风情和神采。让人身处江南园林又恍如亲临异地他乡。</p> <p>龙凤桥,它建于明清时期,是浙江的一座单孔拱桥。相传有一村庄的大户人家,长子娶妻后三年不育,到庙里烧香求神也不见灵验。 一日,有一云游和尚前来化缘。临走前在大门上留了“积德送子”四个字。这家人想自己一向行善积德,还要怎样积德呢?思来想去,前些日子乡里老人过小木桥时不慎掉进河里,还是建座桥吧!说来也巧,桥造好后,长子之妻便生下了龙凤胎,于是“龙凤桥”就这样叫开了。</p> <p>凤凰桥,是明清时期的古石桥。相传在建造时,桥面上的石板怎样也合不密,正当石匠们一筹莫展时,一只美丽的凤凰从远处飞落到桥面,转动翅膀后飞翔而去,第二天,石匠们意外发现桥面上的缝隙不见了,于是,凤凰桥的名字就诞生了。</p> <p>踏着初夏的足迹在园中漫步,我们欣赏着身边不同年代形态各异的石桥,</p> <p>“女儿桥”</p> <p>平安桥</p> <p>环秀桥,</p> <p>走在园内,满目皆是桥,真不愧是一座古桥博物馆</p> <p>水博园不仅是桥的世界,还是石的海洋,这里不同品种形状各异的石头,分别分布在水博园的各个角落</p> <p>浦江魂”……是广西产的水冲石,表面有明晰的水冲痕迹,重80吨,据说当时花了半年时间才运到韩湘水博园。它似乎告诉人们“水系浦江、情系浦江”,浦江乃是上海市民的母亲河!</p> <p>刻有“一帆风顺”四个大字的石帆,是一块高8米、宽3米、厚0.4米的巨石,它矗立在江边的木船上,仿佛在为江中航行的船只祝福、祈祷,祝愿浦江两岸百姓安居乐业万事顺意</p> <p>溯根寻源,它告诉着人们,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而这里就是黄浦江上游取水口</p> <p>而目睹座背浦江、面向大地,书写着“饮水思源”四个大字的巨型石碑时,一股感恩之情瞬间会油然而生!</p> <p>石龟一家,栩栩如生:,一副好和谐的模样</p> <p>水博园除了古桥,巨石,还建造了很多仿古亭台。</p><p>位于古桥建筑群旁的古井亭,亭内有一古井。相传这口井是韩湘子宅院中的一口井,据传一年严重大旱,周边河流干涸,韩湘子得知此情后便施法术,把一碗水从他的手指间缓缓流入井口,少倾,只见白花花水从井口喷涌而出,持续不断的流入农田,流进河道,方园百里又见一片葱绿,一片生机</p> <p>三江红亭”,因亭内有三江红石而得名,它产于广西红水一带,重十二吨,是“足球之父”徐根宝所赠,</p> <p>因石看上去像如来打坐,所以抚摸巨石可求保佑。</p> <p>紧邻三江亭旁是太公亭,太公亭座落在湖边,它是根据中国的“姜太公钓鱼”故事而创作的</p> <p>"姜太公钓鱼",实是为钓“官",但他钓官,是为民除暴君。所以他的智慧和精神,至今仍在民间广为传颂。</p> <p>但不知何原因,姜太公手中的钓鱼杆却不见了!</p> <p>园内还为纪念治理水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建亭立像,以此来缅怀先人</p><p>少穆亭,此亭是为纪念林则徐重视水利治水之功德而建。林则徐在道光四年,曾多次乘船考察下游入海入江水道,裁弯取直,使各河道交流汇通,免于水患</p> <p>忠靖亭,建此亭是为纪念夏元吉对黄浦江形成之功绩,夏元吉,明代,谥“忠靖”</p> <p>象征古代劳动人民疏浚冶水不枯精神的大禹像。</p> <p>还值得称道的是园内众多的仿古建筑,它们或悬在水上,或藏在林中,飞檐翘角都做得精细,丝毫不逊于江南园林里的小亭子。</p> <p>青砖黛瓦</p> <p>深褐色的门窗,房顶交替呈叠,像房又像塔,显得十分古朴、庄重、典雅和独特。</p> <p>园内还有一处贵州苑,</p> <p>它是由亲水平台,</p> <p>苗家吊脚楼等组成。</p> <p>贵州苗家的吊脚楼是苗家的特有建筑风格,该吊脚楼是从贵州山区一大户人家移建至韩湘水博园的,全木结构,有百年历史。</p> <p>吊脚楼上红灯笼高高挂着,在微风下左右晃动,呈现出吉祥、安康</p> <p>韩湘水博园园内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绿树成荫,这里的故事和传说让人回味无穷,走在古戏台上,穿梭在古老的长廊之中,踏上弯弯的石拱桥,恍然有种时空穿梭之感,是远离喧嚣,静心休闲,欣赏学习的好去处。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游园,耐人回味。</p> <p><b>摄影 贞欣 乐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