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敬训墓志》:书法峻快清劲,结体奇逸雅致

石不言最可人

<p>《孟敬训墓志》:书法峻快清劲,结体奇逸雅致</p><p> </p><p>《孟敬训墓志》,全称《魏代扬州长史南梁郡太守宜阳子司马景和妻墓志铭》,又称《司马景和妻孟氏墓志铭》、《司马昞妻孟敬训墓志铭》。北魏延昌三年(514年)刻,志高、宽50.7厘米,21行,行21字。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出土于河南孟县(今孟州市)东北八里葛村,与同期出土的《司马绍(元兴)墓志》《司马昞(景和)墓志》《司马升(进宗)墓志》合称为“四司马墓志”。</p><p>志石初藏于孟县东北十八里药师村监生李洵家,乾隆年间为冯敏昌访得,于志末镌“乾隆已酉钦州冯敏昌观”10字。正书,有界格,共402字。此志书法既有隶意,又楷中寓行,方整峻峭而不失婉转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经典碑帖之一。</p><p>一、《孟敬训墓志》的主要内容及相关记载评价</p><p>志文介绍了墓主孟敬训的身份、家庭出身、婚前婚后生活情况及卒年等。孟敬训为“魏代扬州长史南梁郡太守宜阳子司马景和妻”,“中散大夫之幼女,陈郡府君之季妹”,“夫人资含章之淑气,廪怀睿之奇风。芬芳特出,英华秀生。婉问河洲,鼓钟千里。”,17岁嫁给司马景和为妻,“年十七作嫔于司马氏。”,“自笄发从人,捡无违度。四德孔修,妇宜纯备。”延昌二年(513年),孟敬训42岁死于寿春。“春秋卌有二,以延昌二年夏六月甲申朔廿日癸卯,遘疾奄忽,薨于寿春。”</p><p>墓志不载其父兄姓名,无考,不过应该出身不错。其夫司马景和,史书有传。《魏书》卷三七《司马叔璠传》载:“(元兴)子景和,给事中,稍迁扬州骠骑府长史、清河内史。正光元年卒。赠左将军、平州刺史。”据史传及《司马景和墓志》,司马景和的八世祖司马植与晋武帝司马炎为同辈,系一祖所出。</p><p>晋末动乱,司马景和的曾祖司马叔璠这一支逃于北魏,“司马叔璠,晋安平献王孚之后也。父昙之,司马德宗河间王。桓玄、刘裕之际,叔璠与兄国璠北奔慕容超(南燕),后西逃姚兴(后秦)。刘裕(南朝宋)灭姚泓,北奔屈丐。世祖(拓跋焘)平统万,兄弟俱入国。国璠赐爵淮南公。卒,无子,爵除。叔璠,安远将军、丹阳侯。”</p><p>此志对孟敬生平事迹写得笼统而含蓄,但运用了大量华丽的词藻,称颂了孟敬训的温淑贤德,极尽形容夸张之能。句式多排比罗列,颇有气势,且时用典故,故冯敏昌云:“此志所述事迹,其体颇似九锡文。窃以谓此是司马家风,故相沿以施之于巾帼尔。”</p><p>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中介绍了该墓志,还收录了《乾隆孟县志》(冯敏昌)、《授堂金石》(武亿)、《复初斋文集》(翁方纲)、《蛾术编》(王鸣盛)、《金石萃编》 (王昶)、《平津读碑记》(洪颐煊)、《古志石华》(黄本骥)、《陶斋藏石记》(端方)、《独笑斋金石考略》(郑业敩)对该墓志的题跋和注。</p><p>冯敏昌《乾隆孟县志》评此志书法云:“若其笔迹之佳,及深得书家三昧,政(正)如黄山谷评杨风子书,所谓散僧入圣者,当为魏碑中佳刻,然初观殊不可喜。”</p><p>王昶《金石萃编》云:“然字画古质可喜,往往有隶意,尤多别体,为魏晋南北朝所罕见者。”</p><p>近人杨震方在《碑帖叙录》中评:“书法峻峭清劲,结体奇逸雅致,为墓志中代表作。”</p><p>二、《孟敬训墓志》的艺术特色和临习要点</p><p>《孟敬训墓志》书法为“四司马墓志”中最佳者,它既有魏碑方整峻峭的特色,又受南朝书风影响,端庄流丽。既有碑的方劲,又有帖的圆润,是一个碑帖融合很好的范本。</p><p>1、用笔以方笔为主,但圆笔也蕴含其中,比其他墓志多了些婀娜之姿。如“日、如、月、享、有、故”等字刚劲中含婀娜。</p><p>2、结体有魏碑的“斜画紧结、左低右高”的特点,又舒张有致,疏密对比明显。其结体俯仰向背各有姿态,帖中的字有像左右放射状的,有像右下角拉长的,有像左右开张的,千姿百态,错落有致。</p><p>3、章法上整体疏朗,书写轻松自然,既灵动又峻爽,虽有界格,却不显呆板僵直。</p><p>在临习时,要注意其用笔的变化,如横画的写法就有很多种,有方笔起笔,收笔出尖;有起笔收笔粗,还有两端粗中间细或两端细中间粗,各种姿态应有尽有,可谓变化丰富。与此同时,许多点画还有隶书意味,古意盎然。</p><p>此外,临习时还可参照与《孟敬训墓志》书法风格相近的碑帖,如《张猛龙碑》、《李壁墓志》、《元遥墓志》等。沈曾植在《寐叟题跋二集》中评《李壁墓志》:“书法峭劲,极似张神冏(张猛龙),而兼有司马景和之纵逸,习北魏楷法所当肆业及之者。”参照时,既要注意其相同之处,也要注意区分其差异,这才是临摹应有之义。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碑刻故事”。</p> <p>四司马墓志</p> <p>王昶题跋</p> <p>翁方纲题跋</p> <p>孟敬训墓志与司马昞墓志的比较</p> <p>孟敬训墓志与司马元兴墓志的比较</p> <p>孟敬训墓志书法的贯通和行书笔意</p> <p>弘一法师临作</p> <p>沈尹默临作</p> <p>金泽珊临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