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原拾爱,沐尔德风一一一于亚文

于亚文

<p>2020年春节,难得有时间慢下来,倾听心灵的需索。我喜欢不断充实自己,不负韶光,而新年确是发宏愿的辰光,跃上我心原,蹦跳不已,令脑海警铃大作的执念,竟是:找回我早年的旧作《母亲》。</p><p>为什么偏偏是它?《母亲》一篇,它不是最早见诸报端的,也并非我的得意大作。可是,这个念头一经闪现,就牢牢的把持我的心原,野蛮的扎根,像草一样不能自拔!这是怎样郁郁葱葱的,可伶可俐的小烦恼,可爱得令我不想冒犯,只能无奈的摇摇头:找到我的《母亲》,誓不罢休!</p><p>要多久,我才能顿悟非它不可的原因?</p><p>年关岁尾,作为母亲,作为妻子,作为婆婆,作为奶奶,我又是忙碌的,全心全意,欢天喜地!从腊月27高速旋转到正月初二,今天上午,儿子、儿媳和孙子去姥姥家。他们刚走,老公和我坐在临时搭的爬爬床上,我对老公说:“今年过年我有一个心愿,就是找到我曾经发表的一篇文章《母亲》。”老公说:“我记得那篇文章,但,你有目标吗?”我说:“应该在我们结婚时的书橱里。”</p> <p>八零年代的书橱,黄色,实木,我很喜欢,但和现代家装格格不入,所以,老公郑重地把它请到地下室立足。亲爱的老书厨挤在嗡嗡作响的大冰柜和冥然兀坐的储物架之间,飘逸出尘。里面满满当当的全是过去的书物,顶上是一大摞书和纸,橱底也是一大摞书和纸,好一个裹了黄外套的结实的书柱子!</p><p>于是到地下室小屋里,先把老公的工作材料一共七箱一一的搬出来。然后开始翻找书厨。我朦胧记得在书厨的最下方。就逐个翻,最上边的是儿子的,初中、高中的材料,材料都整整齐齐的装订好,无论是试卷还是课本都用工整的楷书堂堂正正的做了封皮。紧挨的是我86至89年函授材料,有很多是钢板刻印的书,密密麻麻的笔记,看得我非常感慨!紧接着是我在教初中时的一系列语文用书笔记以及教学工作发言材料。最底下是父亲的亲笔字画,有一本用蝇头小楷写的《说文解字》,有两本草书,有一个本夹是父亲当民工时的钢板刻的画报,看得我鼻子发酸,父亲已经走了四年,他的一手好字永远留给了我。</p> <p>父亲是我的大先生,他陪了我52年,他教给我,人这一生波澜不惊,永拓向前,务实勤勉,云淡风轻。</p><p>书橱里我看到了父亲---已经故去的父亲的遗物静静的躺着,一个润泽古旧的算盘。父亲是一个老清华学生,虽只读了半学期,但打算盘颇有名气,县城和北京等地账目非常乱的,都聘请他当临时会计。他在矿山局、民政局都当过会计,给他们整理账目,还给俺们县整理过县志。</p><p>父亲不但文从句顺,字也写得秀逸,在新疆建设兵团干当过民工,在那里刻钢板办报纸。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年前节后,我都到杨树岭三座店去卖父亲写的字画、对联、草书等。如今父亲写的蝇头小楷,让老公给装裱好,有《诫子书》《大学》等内容。记得父亲经常吟咏的句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还有他自己编写的《说文解字》,他不会拼音,却弄厚厚几本,而且都是用蝇头小楷写的。平泉县的大庙水库大坝上的“大庙水库”四个大字就是父亲写的,现在依然伴着天光云影,清澈地漾荡在碧波里。每逢想起父亲,我都要去那大字边走一走,坐一会儿......</p><p>虽然是个农民,但是父亲顶有文化,十里八村都非常羡慕的有文化的农民,老实巴交的农民肠热,心清。本来粉碎“四人帮”,他老人家可以落实政策,到天义当一个国家干部,可是他当时把帽子一甩,说,我当农民很好,硬是没有回去。当农民,同沟的老百姓每年都要先看看我父亲种什么他们才种什么,因为,神了,我父亲种什么粮食什么粮食高产。</p> <p>我父亲还有一个最了不得的事情:在我们公社非常有份儿。当时也是在双洞子萤石矿临时当一名会计,到银行去取钱200元,可是银行却给了2000元,我父亲告诉收银员,收银员还不服,结果,我父亲说,你好好看看我的单据数字,一看,收银员吓得腿都哆嗦了,那个时候,2000元就等于现在的20万,因为一个人工资才20多块,从此我父亲在我们平泉有信誉:担保是不用抵押的。</p><p>书橱里藏着父亲的家风,老公从他手里接过了我,也接过了父辈的期许,男子汉间的承诺。父亲把我托付给我的爱人,从此我有了相伴一生的良人,更有了人生路途上的第二位先生,他教导我,陪伴我,让我有享之不尽的精神给养,岁月回甘,一路有他,真好!</p> <p>书橱里我看到了二先生——老公仕途的风浪沟坎的毅力和踏铁留痕的魄力。足有四盒沉甸甸的证书,另有93年至95年在交通局工作时写的简讯,一箱。老公是学英语的,承德师专英语系毕业,在平泉一中教书,九一年改行到平泉县交通局任办公室秘书,他很有心,首先第一盒是他剪辑的写得比较好的简讯,第二盒是他九二到九五年发表的简讯。全都剪辑下来,粘在了纸上,一篇一篇的非常整齐,其中有一篇是九五年《河北日报》发表的第一篇简讯。翻检着尘埃的纸页令人至今欣慰,老公是一个认真严谨积极的人。这些为他后来的行政工作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九一年二先生刚刚改行,在交通局当秘书时出版不少文章。由交通局到政府办当秘书,这是他的转折,试用期半年,他用半年时间写出了三篇非常有价值的文章,一篇被国务院采用,两篇被省采用。半年结束,科长拿着他写的文章给领导看,领导当即拍板,录用他,才让他走上了真正从政的道路。</p> <p>地下室的昏黄的光晕,给纸页染上古旧的时光感,我仿佛在记忆之河溯流而上,也仿若是在岁月的长河里捡拾圆润潮湿的鹅卵石,我有些恍惚,怅然。我认真地翻找,乐此不疲地翻了一个半小时。结果没有找到,失望地回到楼上,和老公说:“我没有翻到,但是我找到了一种精神,并发现这种精神在我们家传承下来,形成了我们家的家风。”</p><p>二先生很欣慰,说:“这篇文章一定不会丢的,我记得粘在了一张纸上,报纸已经泛黄了。”我一听,就说:“莫非是你帮我收藏的?”我瞬间满血复活,虎虎生威接着找。</p><p>目标明确了,于是又到地下室,又一次把东西挪开,专门翻剪辑的东西,这一次我详细地看了老公剪辑的报纸,并且还看到了老公认真学习古汉语、古诗歌、毛泽东选集、矛盾论等等的记录。字迹工工整整。很是佩服,心里暗想:你不成功谁成功呢?更很庆幸自己嫁对了人。又翻一遍没有翻到。于是把目光移向书厨的最上方。那是一个纸箱子,里面杂七杂八的一些书和纸,我搬个小凳子,站在上面开始一张一张地翻,忽然眼前一亮,又有一本剪辑,拿过来一看,非常激动,真的是老公给我剪辑粘贴的,并且把这篇文章放在了第一页,哎,终于找到了。太激动了。翻看着泛黄的报纸,那里有我发表的文章,有老公发表的文章,有老公的父亲我的公公发表的文章⋯看着看着,眼泪莹莹。这是老公在1991年4月8日我发表这篇文章的当天剪辑粘贴并收藏的。当时没有其他媒体,能在《承德群众报》上发表一篇,尤其散文,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我当时并没有这样感觉,可老公却非常的有心。29年了,29年前你就是如此用心的人!为爱留㾗!</p> <p>小先生是我的儿子,从小在我父亲和他父亲的熏陶下,儿子养成特别严谨自律的生活作风,凡事拼尽全力,力争上游,不服输有韧劲,格局开阔,细腻深挚。</p><p>在书橱里我看到了一个稚嫩青葱的幼苗茁壮参天。儿子的“大作”工工整整的,都是他在初中和高中时的篇子,练字纸习题册,都是八开纸的装订好的加了封皮,老公用遒劲的力道写上儿子的班级姓名,那么用力,每一笔画里都写满期许,饱含男子汉的柔情和鼓励。如今这些没人会用的试卷安静的,睡在书橱里。儿子继承了父亲们的传统,认真勤勉。这是最好的答案,也是最好的回答!</p> <p>如今,大先生舍我而去,小先生为人夫父,只有二先生专职陪我。无论是当领导,还是毅然决然地辞去领导职务,无论锻练身体,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老公都是如此的优秀!老公辞去领导职务一年来,锻炼持家双优秀。还整理出了“应该养成的20种好习惯”“应该养成的13种好家风”“夫妻相处六原则”“父母子女相处八原则”,我非常欣喜的拿着这本剪辑,和老公紧紧拥抱在一起,谢谢你,老公。</p> <p>心原拾爱,沐尔德风!</p><p>母亲,母亲,书橱里装的都是些什么啊?它们看上去无关紧要,彼此相差十万八千里,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肉联系!</p><p>母亲,您知晓吗?有三位先生伴我身边,替您照顾我,爱惜我,这世界上原来真的有人,爱你胜过生命,爱你胜过你自己!</p><p>《母亲》、《母亲》我似乎真的找到了您,懂得了您......</p><p>二零二零年正月初二于平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