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

沙漠绿洲

<p>2006年7月2日从青海格尔木始发拉萨的第一班列车开通了!至始,全国各地通往西藏的大动脉开启了通往世界屋脊的奇迹里程!</p> <p>2008年7月,我坐火车从东北转经北京西站始发去往西藏拉萨</p> <p>途经河北、河南、甘肃、青海等省,近二天一夜后,来到了青海最后一站— 格尔木站。从此就正式进入了西藏境地</p> <p>望着车窗外疾驰而过的原野,不断变化的风景不觉让人感慨祖国的地大物愽……</p> <p>火车经过一片荒芜人烟的荒漠,这里除了一条公路通过再无其它,这一段路火车跑了很长时间</p> <p>火车经过长江发源地后,天色渐渐黑了。火车在漫漫的黑夜里呼啸着急驰在西藏可可西里这片苍凉的土地上。车内空气已渐渐稀薄,车箱内已开始供氧</p> <p>清晨的曙光唤醒了人们,眼看西藏的第一站“那曲”就要到了!</p> <p>"那曲”站到了,人们抑制不住的兴奋,不顾高原缺氧和长时间坐车的疲劳,纷纷走出车箱奔向月台,要体验一下脚踏4000千米以上高原的反应。</p> <p>西藏的七月,是春夏之交。四野一片苍茫一片绿</p> <p>火车从那曲不到四小时就到了拉萨站。我们拉着行李踏上了西藏之旅</p> <p>进入西藏的第二天上午去拉萨闻名于世的八角街和著名的“大昭寺”</p> <p>八角街上,人群熙熙攘攘。来自藏区四面八方的藏民们忏诚地到大昭寺祈福</p> <p>八角街商贾云集,各色各样的民族特色商品应有尽有。不乏宝石首饰缤朗满目</p> <p>藏民们信仰“佛教”,不远千里一步一葡蔔亲伏着大地,千辛万苦来到仰拜已久的“圣殿”</p> <p>大昭寺金壁辉煌,经殿香雾缭绕。站在寺庙楼上,壮丽的布达拉宫就在眼帘,那八角街也一览于目</p> <p>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气喘吁吁地爬上了仰目已久的布达拉宫。</p> <p>布达拉宫神圣的很,是所有藏民膜拜的目的。殿堂內供奉着历代“达赖活佛”的金身塑像。</p> <p>在布达拉宫的神殿平台上拍个照证明我来过了。</p> <p>从布达拉宫神殿平台上瞰视拉萨市全景</p> <p>站在布达拉宫前广场仰望壮观的布达拉宫</p> <p>广场花园里遇见一个藏族老阿妈</p> <p>一个老阿玛膜拜佛主后,心安神怡地睡着了</p> <p>满满的的皱纹饱含着怆伤,眼神内却滿是期盼和忏诚</p> <p>布达拉宫建立在拉萨市中心的一座山上,沿山路一路向上延伸是高高的红色宫墙和白色的殿墙。一切象征着不可一世的尊严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p> <p>居高临下的布达拉宫髙高耸立在西藏高原的中心,也牢牢的筑进了藏民的心中信仰</p> <p>去藏北纳木措湖,途径一片绿草茵茵的大草原。</p> <p>藏族老阿妈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小羊羔和我合影。为了能赚到“肖像权”权五块钱</p> <p>走过草原,盘过崎岖山路,一路到达5190米高的“那根拉山口”</p> <p>下车后艰难地来到标志性的巨石前拍个照。这里海拔很高,由于缺氧,人行走在路上不断地喘着粗气,走起路来一步一步的,脚像踩在棉花上迈不开步,走的很慢。</p> <p>来到牦牛塑像前拍个照。牦牛是西藏的象征,也是藏民生命之本。</p> <p>一群自行车骑行爱好者不知从何方而来?今天他们已成功的到达五千多米的这里。大家很兴奋</p> <p>车过那根拉山口后一直下行,最后来到了波光粼粼的 “纳木措湖”。</p> <p>纳木措,翻译汉语为“天湖”,水面海拔4718米,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也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p> <p>到了西藏一定要体验一下骑牦牛的滋味。尤其是在纳木措骑那罕见的“白牦牛”。</p> <p>另外,也要和那雄猛的 “藏獒”亲密接触一下</p> <p>白牦牛被藏民视为高原上的“珍宝”,牠不但有鲜美的肉质而且可以用于旅游副业,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殊保护动物物种,唯独在我国才有。</p> <p>藏北草原,一般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由于西藏高原海拔高气候比较寒冷,草原上的草长得不高,牦牛长年生活在高原上寒冷和缺氧的恶劣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抗寒脂肪和肌肉并对缺氧产生了抵抗力。因此是高原牧民生存的财富。一头牦牛大致要人民币30万元左右。</p> <p>站在草原上,身后是已经通车了的青藏铁路,被藏族人民歌唱为“天路”</p> <p>高原上的雪山长年白雪皑皑,山下青草依依,河水潺潺,山顶白雪覆盖,兰天白云……高原风光无限好!</p> <p>这是班禅. 额尔班禅大师的故居</p> <p>在行走的路上,常常会遇到一队队葡蔔在山路的膜拜的佛教信徒。他们结伴或与家人同行,一路上一步一葡蔔忏诚地伏地而拜……一次行程2-3个月不止。</p> <p>从藏北高原到藏南林芝地区,路途大部分沿着雅鲁藏布江河谷行走。途中有一段水流湍急,翻滾的江水冲刷着江中巨石,其中有一处叫 “中流砥柱”流砥柱。</p> <p>在濛濛细雨中我们来到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p> <p>雨后云雾飘浮在山间,脚下是滔滔的江水。雅鲁藏布江在此处拐了一个弯</p> <p>,“南迦巴瓦峰”十年九不见真容。这座长年雾遮掩的雪山被藏族人民称之“神山”。还巧,刚下过小雨,虽有云雾笼罩但时而会有峰顶偶露。“南迦巴瓦” 真是难得一见。</p> <p>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往上,我们一致要求自费去一趟中印边界的“南伊沟”。</p> <p>南伊沟是林芝地区的一个小村落,居住着珞巴族人。这个少数民族仅有四千多人口,现住在南伊沟中国境内的只有二千多人。其余二千多人住在山南(麦克马洪线以南印控区)。</p> <p>南伊沟有茂密的原始森林,群山环绕,沟里有雪山溶化的雪水汇流成河,终年流淌,养育着勤劳的珞巴人和藏族人民。</p> <p>这里山青水秀,远处有雪山映衬,近处山峦叠翠,云雾缭绕。森林密布空气清新。草地湿润鲜花盛开……这里被誉为:中国的小瑞士;人间天堂;世外桃源。美不胜收</p> <p>人们倘佯在青山绿水之间,心情无比的惬意</p> <p>南伊沟与印度仅一山之隔。山梁高处是不平等条约划出的 “麦克马洪线”。而山南还有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领土。现仍被印度人强制侵占着。</p> <p>在党和国家英明领导下,全国各省市多年来一直都派大批干部支边援藏。很多地方“一帮一”扶贫援建,现在藏族人民大都都住上了新房,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p> <p>藏北三大圣湖之一的 “羊卓雍错”,海拔4441米。 藏语的“错”就是湖的意思。羊卓雍错也被称为:羊湖。整个为“碧玉湖”或“珊瑚湖”,形容这湖的美有多么的惊心动魄</p> <p>蔚蓝的湖水在兰天白云之下,静静的纹不动,雪山倒映朦朦胧胧尤如仙女薄纱遮面,美的令人窒息</p> <p>沿羊卓雍错向东北行进步入了一片冰川雪线</p> <p>冰川雪线划成彩虹🌈,这样的美境很是神奇</p> <p>来到藏北日喀则札什伦布寺</p> <p>日喀则的扎什布伦寺建筑在半山腰上,构建造形如小布达拉宫,通体白色中间正殿红色装典。远远望去非常肃然超脱,令人肃目起敬</p> <p>扎什伦布寺是班禅额尔德尼大师登位之寺。藏北藏民们心中信仰的格鲁派活佛是班禅</p> <p>扎什伦布寺是四代以后班禅坐禅寺庙,殿内有座高26.2米(净身22.4米,底座3.8米)的巨大“未来佛”菩萨铜像,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第一大菩萨塑身</p> <p>每天从早到晚到寺里膜拜的信男信女们排着长队,把心中的祷告和奉献的赤诚用全年收入所得百分之六、七十全都无私奉献给寺庙。</p> <p>扎什伦布寺大殿内墙上和门上画有老虎和狮子壁画</p> <p>寺里的喇嘛过着修身养性,无比虔诚无比清苦的生活。每天诵经拜佛摇经筒祈祷超度余生,祈福着天下太平,国泰民安。</p> <p>雪山在阳光下闪着银光,这里的天纯净的兰,白云一丝不苟的白,使得生长在这高原上的人们性格格外顽强、倔犟并富有佛给予的虔诚的善良</p> <p>雪山和草原养育了这里的人们和他们的子孙后代</p> <p>雪山终年积雪,高傲地耸立在兰天之下。这里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p> <p>高原上的人们生活简单、快乐,无忧无虑。随地便会跳起“锅庄”(藏族舞蹈)</p> <p>晨曦的阳光给雪山和高原披上圣装,万物之灵开启了新的一天奔腾活力的生活</p> <p>银色的雪山、绿色的草原、淸沏的河水装典着青藏高原,美的纯粹,美的难以忘怀</p> <p>牦牛自由自在摇着粗壮的尾巴,随意任性地感受着雪山草原的恩赐</p> <p>夕阳的余晖照在雪山上金光灿烂,让疾驰的列车窗镜美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p> <p>从西藏回归的火车是从拉萨至西宁,正好白天途经可可西里无人区,我看到了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地方</p> <p>可可西里无人区方圆大约有500多公里,多在5000米以上高原。自然环境恶劣,天气变化无常,昼夜温差较大非冷即热,远无人烟连鸟都不飞,野狼、野熊出没无常。说起来是个非常瘆人的地方</p> <p>可野驴和野羚羊却在在可可西里无人区悠闲的生存,每年七月就是成群野羚羊穿越青藏铁路迁涉的季节,在去西藏火车上曾看到过野羚羊大迁徙行动的大场面,只可惜那天是天刚刚亮还来不及拍照。错过了羚羊迁涉,却看到了掉队的野驴。</p> <p>又看到了几只野驴,这已是第二次幸运的眼福了。同时,大家喊着“野狼”只见一只肥壮的拖着尾巴的大灰狼站着野驴的不远处观望着,不一会儿就夾着尾巴跑走了。这是一只硕大无比的 “草原狼” ,只是一闪而过来不及拍照。</p> <p>过了可可西里无人区后穿越到一片横七竖八的河流地段。列车员广播介绍:这就是我国第一大江— 长江的发源地。</p> <p>河流奔腾流向远方。火车把我们带离了雪山,带离了高原,带离了西藏,带离了那片离天最近的地方……</p> <p>火车驶离了西藏,到了“那曲”。在车站上再留个影与那净化心灵的高原告别……再见了,— 西藏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