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关于建议海南省各市县农村推行“见人、见物、见生活”模式的提议</p><p>提案人:</p><p>界别:特别邀请人士</p><p>案由: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海南博鳌论坛所说的4.13讲话精神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因此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应该结合海南的历史、环境、人物、资源带动起海南各市县农村的新发展模式,勇于开拓出以海南新农村发展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中国各地农村将同样受用。现以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坡寨村委会为例实施:</p><p>坡寨村基本概况 </p><p> 坡寨村委会位于琼中县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北部,距离琼中县城24公里,分别为坡寨村、城寨村、加外村、金包村、山诗头村。其中坡寨村全村常住人口377户1761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24人。产业情况全村林地10681亩,水田1330亩,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橡胶、槟榔、油茶等。其中橡胶5147亩,挂果3088.2亩;山茶油530亩。2019年全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槟榔、橡胶,槟榔今年产值约1700万元,橡胶产值约300万元,油茶收入约300万元,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扶贫攻坚数据 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52人,其中2014年脱贫2户8人;2015年脱贫7户35人,2016年脱贫16户63人;2017年脱贫户16户63人,2018年脱贫户20人,2019年脱贫3户11人。2019年底动态调整新增低保贫困户1户3人,纳入边缘户3户6人。两制度衔接方面,坡寨村委会低保人口48人,其中低保户人口48人,其中低保户15户37人,低保对象11人,两制度衔接共有低保贫困户6户22人,一二级重度残疾人33人,其中重度残疾户21 户,重度残疾人户12户,残疾贫困户4户,五保户3户3人。</p><p>一、制约坡寨村委会发展的主要问题。</p><p>(1)缺乏本村文化的挖掘</p><p>a根据《琼中县志》记载坡寨村黎语为冲寨,是荔枝的意思,因村子早期种植很多荔枝树而得名。</p><p>b、根据对当地老一辈人走访调查得知早年坡寨村内原有一间私塾供村民上学,曾有一个孔子像在里面,具体年限和是如何而来不得而知,因1966年破四旧时期被销毁。1998年坡寨外出工作人员和各界曾一起集资捐款建校重新放置一尊汉白玉孔子像在祠堂内,以此激励后辈的年轻人努力读书走出农村日后有能力回报家乡之情。 c、距离坡寨村委会4里之外有由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08年8月公布颁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海南省人民政府2015年11月24日公布颁发的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东坡诗摩崖石刻。</p><p>(2)缺乏对老一辈人的故事征集。海南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富有人情,尤其是在农村的老一辈农民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勤劳、隐忍又节俭还最长情。 经走访调查坡寨村委会的70~90岁的村民发现他们身体还很健朗,有些村民除了耳背但是在干农活方面比现在的年轻人还要卖力吃得了苦,他们懂得海南能解放的来之不易,他们见过也经历过最艰难困苦的年代,从一开始的荒芜到现在的有土有田,都是一步步去上山爬岭去挑回来建设坡寨村委会,他们也曾响应国家的号召日夜不眠步行前往琼中各个乡镇去建设。他们虽然年纪很大,但是曾经在解放时期带领他们积极生产的老干部他们都还记得名字,即使有些人已经逝世,他们依然还感恩在心,只要有人问起,他们还是会讲起那时候刻苦铭心的故事。</p><p>(3)、缺乏对本土文化的宣传。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对于海南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海南的农村也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扶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和效果喜人,政府在危房改造给予村民补助的政策也是民之所需,但是旧人旧物旧事有意义的也该记录和回忆,因为我们需要忆苦思甜,而不是遗忘那些付出了宝贵生命获得解放的新中国的人们,我们应珍惜现在和平年代所拥有的美好生活,努力发奋去建设更好的新中国,我们还要把握好中国特色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样需要弘扬,尤其是海南独有的历史和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时最关键就是把文化结合旅游去推广,才能吸引全球化大众的眼球,看到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中华民族的崛起。</p><p>(4)缺乏对农村年轻一代的引导教育。 </p><p> 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最需求的是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各村委会一定要宣传好对农村年青一代的教育工作,强调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如何在大环境的前提下对自己提出高要求、高目标,不要只满足吃饱饭不饿肚子的低要求不思上进,不要贪图短期的安逸,一定要着眼于长远的大局,抓住一切能抓的机遇,改变自己的命运,否则下场就是别人吃肉自己喝汤的落魄,不能找自己活着的价值。</p><p>(5)、缺乏专门特地制定的文化旅游品牌路线带动。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主打旅游路线,琼中作为海南中部的山区,如果只靠老方式靠天吃饭,单一的靠种植农产品并不能带动地区的经济,一定要依靠旅游路线以点带面铺开,只有重视本土文化融入到旅游路线才能给游客带来更深的体验,人情冷暖和深厚的文化才是留住游客的心,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p> <p>二、意见和建议: </p><p> 回望海南1950年解放到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时期,海南老一辈勤劳淳朴的老百姓用他们不怕艰苦、勇于奋斗的精神建设解放后的农村。 因此现在海南实行大力推进建设自贸港的机遇下,每一位海南人都应该拼搏进取、积极生产、厚积薄发,为共同建设自己家乡竭尽全力,不辜负国家给予海南的各项优惠政策。建议海南省各农村推行“见人、见物、见生活”模式,海南在建设自贸港建设不仅引来各地人才汇聚,海南省内的本土的农村百姓也一样能调动本身的积极性。制定落实方案:</p><p> 采访对象可以从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助发放信息核查中调取收集采访故事的人员,听他们讲述并记录早期奋斗的故事。采集人故事人可以招聘已经退休企事业人员,因为他们是一步步从农村走出来的受过教育有文化素养的人员,以他们现在的年纪一定能体会到乡愁的意义,他们能在此时体现自己退休了还能拼搏的价值,建设自己的家乡出力,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添砖加瓦。实施对象:选择对象为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大学生,需要给返乡就业大学生培训民族文化以及经营品牌的宣传的理念,这些年轻一辈有力量有新思想有魄力去打造新时代新农村的精神,也可以让他们谨记人生在世孝道是最根本的做人准则,注重自己根的文化重要性,只要把握好一定能转为生产致富的方式。</p><p>建议:分管宣传、旅游相关单位应好好研究《琼中乡镇行政村地名志》这本书籍,因为此书非常适合做为制定当地旅游线路的必修书,名从主人,每一个乡村的名字都有来源和寓意,深入挖掘的当地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富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景点。</p><p>保护措施:保留村里早期经典土瓦房供游客参观,各村小组整理村史编录,各村民主动提供坡寨村所有早期拍摄的老照片扫描出来放在展柜上,有意义的纪念物品也放置展览,物品使用权还归村民所有,合力推动本村宣传,说好坡寨村的历史和故事,拍摄老一辈的村民回忆艰苦时奋斗的视频故事采用录像播放的形式在老土瓦房子内播放。</p><p>政府支持:鼓励村民做民宿,利用一切可以种植的适宜旅游产业又富有海南文化的的瓜果等农作物,学习老一辈农民如何耕种田地的模式,利用活态体验海南传统农民生活、抓住乡愁的主题、海南文化的精髓为卖点发展一系列产业,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带动整村的经济。以此理念去发展不仅是吸引外来的游客,本地的游客一样能吸引,这是最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在保留最优秀文化的同时又注重发展,由点到面全面铺开新农村的发展,使得村民都能走上致富小康的道路。 </p> <p>“见人、见物、见生活”模式理念 见人:解放后的海南老一辈的人身上有着非常坚毅、勤劳、质朴、节俭的可贵品质,深入挖掘这些令人闪光的故事教育后辈人传承优秀的品质一起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出力。需要多个传奇经历的故事闪光点去推动整个坡寨村的品牌,起到连锁的品牌营销,凸出最淳朴勤劳农民的特点与性格,传承好优秀品质,结合制定适应新时代形势宣传策略,推动“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模式,带动新农村的发展,提升经济水平。</p><p><br></p><p>见物:收集一个地道海南农民的用品用具去塑造活态的形象,如海南农民戴的斗笠、起早贪黑缝满补丁的旧衣裳、上山爬岭需要放刀具的刀篓、早期使用的打谷机、早期磨米的石臼、早期使用的木质家具、早期使用的煤油等……</p><p><br></p><p>总之就是能完整收集到体现早期一个生动海南勤劳、节俭、隐忍、艰苦的农民形象的一切物品。可以看到那时奋斗的岁月痕迹、岁月的见证、历史文化的载体,还有他们最珍贵的故事,通过这些旧物品、旧农作物品感受那个年代所经历故事、触摸时光里的人,切实地感受有血有泪有温度的真实故事。</p><p><br></p><p>见生活:建议坡寨村多种植符合旅游发展的农作物如水果类的荔枝、黄皮、百香果、花生、木瓜、椰子、玉米,稻田继续耕种,凤眼米椒也需要大量的种植,开发体验海南农民的生活模式,民宿开发带动农产品形成新的旅游路线。因为农村里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很多田地荒芜不耕种非常可惜,在未建省前的海南连田地都得爬山渉岭挑土而来,现在荒芜的田地不仅没有得到利用还浪费了可贵的良好资源。在收集好老一辈人的奋斗故事和有岁月痕迹的物品时再号召返乡务工青年共同为建设家乡出力,再推出一系列的营销模式民宿+旅游、研学+旅游、摄影+旅游、民俗+旅游、绘画+旅游等等长远发展模式带动当地农村经济,提升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丰富大众的精神文明生活。</p><p><br></p><p>此建议从四个层面告诉大众所实施的意义:</p><p><br></p><p>首先,“见人”就是老一辈在思维清晰能流利表达的时候多倾听他们年轻时奋斗的故事,多陪伴家里的老人,反思自己是否因为对老一辈人的忽视忘记了最该听他们倾述和陪伴的时间,不要等到当想听他们倾述和报答他们养育的恩情时却已经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p><p><br></p><p>有句话说道“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人在有限的生命里一定要找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才能有信念活着,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地渡过一生枉费人生在世的价值。其次,大多数海南的农村孩子在读书意识上不够发奋,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太安逸且衣食无忧,这些叛逆期的孩子并不能深刻了解早期农村的艰苦生活,老一辈人又隐忍不愿意说也导致他们不了解,等他们渡过叛逆期时再来聆听这些收集发奋的故事,日后对他们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可能点燃他们发奋不屈的意识。再次,每一个人在世界上只有一次生命的机会,每个人在世界上总有存在的价值,只要每个人有一个正确的目标朝着好的方向付出多一点就能找到更好的自己,就能将世界变得更美好。此建议在实施上呼吁那些从农村走出的各企事业退休人员加入进来,因为他们经历过从小在农村的艰苦生活,一步步发奋走出农村到大城市,在学识和素养上能更好的为建设自己的家乡出力,也发挥出农村出身在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作用,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添砖加瓦。最后,因为这次新冠肺炎的疫情国家为了全力护佑我们中国公民付出了很多的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重创和影响,我们此时更应该要呼吁所有中国同胞一起团结合力重振我们国家的经济和国际地位,这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应该担起的义务和担当。我们还要学习老一辈人的节俭、吃苦的精神,挖掘他们早年的奋斗故事激励后辈人,我们还要压减各级财政支出,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经过这次疫情,我们居安思危的意识一定要有,还要时刻有紧迫感、使命感去建设我们新中国,实现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梦。</p><p>重要强调:专家学者、媒体与民众广泛加强对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持久缩小对华不友好者的市场也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面对全球化大众的大局最关键的一步棋。</p><p>综上所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农村发展模式无论是对内对外的发展都是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明天收藏今天,是每一个人作为一个历史见证者所做出的巨大贡献。</p> <p>作者心语:我的老家在湾岭镇坡寨村,这是我爷爷和父辈出生和长大的地方,小时候我每年春节我才会回来老家,印象中的老家很穷很落后,缺水缺电没有电视,连厕所都没有。2006年我84岁的爷爷因为摔了一跤没多久后抱憾离世,当年我正在江西读大学没能赶回来见他最后一面。自从我毕业后我几乎不曾回老家,我嫁给大陆人后更是可以有理由不用回老家,无形中我断了和老家的联系。直到今年我90岁的奶奶因为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我每周六都回村里看望她。我喜欢摄影,我带上我的相机,我发现小时候的老家大变样,好多村民盖起两层楼,为数不多的老房子和新建的楼房显得那么不协调,那些早期丢弃的就家具扔在荒草边,闲置没人种的地很可惜。</p> <p> 我突然明白乡愁对我的意义,我用我的相机拍下有岁月痕迹的老房子老家具,即使我不舍得这些有故事的老房子被推倒,但是这是新农村的需要,代表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但是一想到这些老房子、旧物品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我很不舍,我想记录,我想对日后的人说起,我要扛起爷爷当年建设家乡的旗帜。奶奶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那想说话却说不出的样子,那用无力的眼神看着我的表情,摆摆手说不出一句话,我很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在奶奶流利说话时向她问起她和爷爷奋斗的故事,我不甘心,我决定走访坡寨村找最老的老人跟他们打听我爷爷和奶奶的故事。这天我选择住在村里,一夜无眠,我实在太想找到我爷爷奶奶的故事了,我零星地听到我爷爷奶奶生前的事,我的三叔说我奶奶的名字还是从公社成立时和老一辈的村里的人一起重新起名的,不然还只是叫么三、么四的名字。爸爸妈妈说爷爷以前在坡寨村当过公社的社长、连部指导员、湾岭公社党委书记,我的四叔说小时候他在村里玩,村民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他报上爷爷的名字时村民的眼神会发亮地说:“哦,你就是那位社长的儿子啊!”他们就会念叨爷爷是一个大好人。我的爸爸说爷爷算术很厉害,虽然他不会读书但是自学,他结合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能准确的估算一块地能种植多少农作物预算出最大的产量多少,距离多大的间隔最利于生长,什么时节种植能收获最多的农作物。我的大姑说,她从小跟随爷爷下田看到,爷爷去到哪里都喜欢抢着帮村民干农活,他编织的竹篓又快又好看。过年村里杀很老耕不了田的牛时都要找爷爷来分配,牛身上的每一份搭配什么部位都做到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个人,人人有牛肉吃。大姑曾埋怨爷爷,为什么人家家里有人能当官有光银,为什么我们家里没有?爷爷说原来家里是有的,只是抗美援朝他都捐了。从此大姑不再闹,她看到爷爷以身作则的行动,她一直在观察一直在学。直到现在回村里都喜欢亲切地和村民们聊聊家常问候老一辈的父老乡亲,我曾看见她塞一些钱给一些婶婶,她说拿这些给家里的爸爸妈妈买些吃的,算是她的心意。大姑没有钱,年轻时下岗靠给人做衣服维持家用,现在老了做不动了,但是她还是那么地慷慨大方。她说因为爷爷奶奶就是这样的人啊,她也要继承父母做人的准则,尊老爱幼。听到这些我很悔恨,我为什么不早一点去问我爷爷那时的故事,印象中我和爷爷在一起的日子他已经退休呆在家,他喜欢坐在一把摇摇欲坠的老藤椅子打盹呆呆地样子,一台喜欢放琼剧的老电视一直开着……到底那时的爷爷经历什么故事,我一定要找到答案。我从琼中县档案馆找到爷爷在世时的工作履历,爷爷在我脑海里的模样慢慢清晰,我细细翻阅,我要记住爷爷是如何一步步奋斗出来的日子。经深入走访挖掘到湾岭镇坡寨村6位老人为例子讲述:1、第一位为坡寨一村90岁的老人名叫周德高。收录时间为2020年4月25日上午9:08分周德高老人其实是我回村里第一个拍下的老人,当时走村时我发现有一个年迈的老人正在麻利地锄草,比现在的年轻人干活还卖力。我赶紧抓拍下来,我叫唤他希望能让他回头地看看我,但是他没有理会。旁边有他的家人对我说他耳背,要说话很大声才能听到,后来我大声的叫他才回头朝我笑了笑,那个笑容是那么忠厚、那么朴实,深深地打动我。我从没有想过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和我的爷爷有什么联系。直到我的奶奶病重,我对她很不舍,我希望她能跟我讲述她年轻时的故事,她和爷爷在坡寨村早期奋斗的故事,我希望我凭着这些故事激励自己去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出力。于是当我开始决定走村过户的寻找全村最老的老人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寻找这位老人。早上6点30我开始走村走访,我要好好看看我爷爷奋斗出来的村庄是怎样,我要好好地拍一拍,用我的的脚丈量爷爷曾走过的土地,走到田野,走到父老乡亲中寻找我要的答案。村里人总有早起的人,一路上我逢人便问,坡寨村最老有一位90岁的老人,他的耳朵背,他的家在哪里?经过一些村民的指引,我如愿在早上7点10找到他家,他的儿子说他还在睡觉,每天要早上9点才起床。我不忍心打扰,我可以暂且先去找别的的老人问询爷爷的故事,回头再找他。等我采访好其他的人后来到他家,他正在冲咖啡准备吃早餐,我说明来意后他又是那熟悉朴实和蔼的笑容,他点起一根烟,深吸了一口后才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我才好好地收录到他的故事。 周德高老人今年90岁,真实年龄是92岁,当我向他问起是否想起我爷爷以前在坡寨村的故事,他竟然连我爷爷大部分年份和任职工作都记得,他说他当年入党还是我爷爷介绍的,我的爷爷当年很关心他。他清晰地记得土改时期的事、带领民兵的事,他在1957年还曾受组织派到广州学习发展农村生产经济的事。原本我爷爷也叫勤奋聪慧的他走出农村到县城去任职,但是因为当时农村里有父亲、母亲、岳父、岳母、伯父、叔叔等老人需要他照顾,他不忍心为了自己的前途放弃他们,毅然选择了留守农村,在农村基层奋斗,可是最终年老的时候却因为记录他工作履历的疏漏导致他本该享受得到的补助很少,他很不平,很长一段时间他不愿意去领,他身上依然有一股坚硬的骨气。最让我心酸的是直到现在他依然还住在用泥巴和石头砌的瓦房房子里,每天早上9点准时起床喝咖啡的习惯。他曾带领村民积极生产获得的毛主席奖章还保留、一本翻阅很多次的毛泽东选集,他依然可以用手编织出上山携带放置刀具的刀篓,还能麻利地开垦村里的土地种上槟榔、胡椒等农作物。我挖掘到一个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故事,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因为他不是公职人员,他这一辈子耗尽心力的贡献在奋斗的故事没有宣传,如今在档案局里不会有他的工作履历,我请他写出来和我爷爷的工作履历进行对比。因为当年他的有情有义,结果和我爷爷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他的坚守他的奉献精神太值得我们后辈去学习,我一定要将他这个故事讲出去,尽我所能的力量去宣传,因为在他身上我仿佛看到当年的爷爷,他就是我活着的爷爷的样子。1952年参加工作,1956年入党,1956---1960年担任坡寨统计、出纳,1960--1965年调入鸭坡任团委共青团领导、民兵营长。1965--1968年任坡寨大队南拉农场场长、民兵营长,1968年--1988年任坡寨大队支委、管理民兵资料。2、第二位老人为湾岭城寨二村91岁的老人郑世孝,收录故事时间为2020年5月3日下午17点34分探访郑世孝老人虽然91岁,但是现在他还喜欢步行3.8公里去湾岭市集上买东西,他生活完全自理,很年轻完全看不出91岁。在他家里有曾经用早期用的毛笔和砚台,还有早期使用的水壶,这些我都请求他卖给我,当他听说我的来意后,他愿意赠送给我。他曾经当过村长,他经历过国民党时期、日本鬼子进村、共产党三个时期,他印象最深的是日本鬼子侵略来临时对他的惩罚,要传唤差使他时要马上到,晚到了要当四角牛。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共产党的主任,共产党来需要他父亲办事时就会特地来找他父亲,也就是说他的父亲就是当时共产党的卧底,他说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相争的时期,一旦被抓到就要祸及家人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因此家里养了几只狗,只要陌生的人来的话,他的父亲就会警惕地从狗洞里逃跑,很多时候看到父亲总是来无影去无踪很神秘地出去办事。直到现在他家的新房上还挂着他父亲和母亲的画像。3、第三位老人为坡寨三村87岁的老人郑德美。收录故事时间为2020年4月25日下午13点54分探访 在走访过程中,郑德美老人能叙述年轻时候艰辛,也记得我爷爷带领村民积极生产的时的场景,我的爷爷懂得指挥村民如何生产,分配村民的工作,我爷爷积极肯干喜欢帮助人没有架子,能体恤村民的辛苦,所以能得到村民们的爱戴。在他的家里有他儿子80年代那时读书时的的旧书籍,因为放在屋子里的角落没有好好保管,有些书籍已经被蛀虫咬烂了,我叮嘱他千万不能卖掉这些书,他培育出2个儿子当了教师,直到现在还会酿酒售卖。他说如果要处理这些书要联系儿子后才能同意,但是他没有儿子的电话,我问你如果很需要儿子怎么联系呢?父母怎么能没有子女的电话呢?老人沉默无语……4、第四位老人为坡寨一村88岁的老人林月兰,收录故事时间为2020年5月3日下午11点29分探访 实际上这位林月兰老人口述自己已经90岁,她自己住在老屋,子女已经去住新盖的楼房。当我中午去探访她时,她正在洗衣服,我看到她的脚还包扎上绷带,她说前几天她的腿伤到只能用草药简单地包扎,她还要自己洗衣服。她听到有人叫唤还以为是家人来看她了很欣喜。天气炎热干旱,村里缺水她还得想办法接水以解决日常用水。她还没吃上午饭,洗完衣服随便吃点饭就行了。看着她艰难地挪步,我帮她晾了衣服,她对我说,其实她是喜欢穿长袖衣服的,可是子女却觉得天气热给她买的都是短袖衣服。她还记得当时成立公社时自己去很远的地方挑水,直到现在老了驼背就是那时挑水太多的原因造成的,她还记得下田拼命干活没有干净的水喝,只能喝河边的水解渴。在她的老屋有四把完好的太师椅和四角方桌,是她当年嫁过来父母送的聘礼。在她的家里还有解放初期吃饭的碗,其实之前是有很多的,子女拿去橡胶林装胶水了。她讲述道那时的碗比现在的碗大是因为那时干农活的人很苦,对食物很急缺,更多是拿这个碗喝米汤,食不果腹的日子让她现在想起还很感慨。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聊天时,她那大约7、8岁的孙女带着几个小朋友来看望她,她对我说这个孙女对她很好,时不时来看她,会问她都吃什么菜下饭,是否有肉吃,想买什么她有零花钱会给她买,会问她一个人在老屋住会不会害怕,这些温暖的话让她很欣慰。她很羡慕我的奶奶在病榻上还有很多人细心照顾,而她可能某一天在老屋去世也没有人知道。 5、第五位老人为坡寨一村82岁的老人王月香,2020年4月25日上午10点55分遇见</p><p> 她是林宗宏的爱人,驼背,双腿走路踉跄。在我走在村里的小道上和她迎面而遇,她对我说她身体不是很好,打针吃药都困难,今年其实已经满足享受到80岁的补助,但是现在这项补助还没办下来,家里比较困难。我翻遍我的背包找出仅有的60元给她希望对她有一丝丝的帮助。她婉拒,她说她心里很苦很想找一个人述说,并不是想要跟我讨钱的意思,我相信,我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于是我快步走了,怎知腿脚不便的她一路尾随我走了好一段路,我示意她不用追了,她才停了下来望着我走远的方向,我不用往后看都知道我的背后有一双心酸、感激的眼睛目送我。</p><p>第六位老人为坡寨一村81岁的老人林宗宏,</p><p>收录故事时间为2020年4月25日下午15点53分探访当我去到他家时看到他那染发的孙子正在睡觉却还放着非常刺耳的音乐,我没办法好好和林宗宏老人说话,老人无奈的摇摇头。村里的人说他的孙子很叛逆不爱读书,整天玩手机,林宗宏老人和他的儿子却是很老实、勤奋、节俭的人。当把他孙子的刺耳音乐关掉后,我才静下心好好观察这位老人,他剃了的很短的头发,因为剃的很短稍微不注意就会很难发现他已长出那花白的头发,他穿着一身灰色的老式服装,上面的缝了好多的线头,一看就是节俭的人。精瘦的身材可以知道他平时能吃得上多少涨价的猪肉,黝黄的皮肤可以知道他经历了多少日晒雨淋。两年前他的耳朵聋以后他觉得不见得是坏事,这样听不到村里对他们家贫穷的闲言碎语,他就这样默默地起早贪黑地干农活,只希望能给这个家能多补贴一些家用。这时从村外回来的王月香老人刚好回来,一看到就抓住我的手,表示要把钱还给我,我执意不拿,因为我知道他们的艰辛,他们这样的年纪我想到我的爷爷奶奶,这一点钱是希望让她心中的遗憾能少一点,宽慰他们的心。</p> <p> 我在他们家里发现木质的牛铃铛、早期的打谷机、早期的入股证,我叮嘱他们不能卖,一定要好好保留,我要用这些来讲述坡寨故事,把坡寨的文化推出去,我把我的理念讲出来。林宗宏老人的儿子听了不停地点头,原来在自己身边最熟悉的最平凡的生活可以这样做,把这些作为一种资源去打造一个新农村。我对他说,田一样要种,地不能荒,种上玉米、黄皮、荔枝、花生能赋予文化的东西,买的人吃的不是东西,品的是故事,是海南最独特的故事,他恍然大悟表示今后会往这方便去种植。林宗宏老人点了根廉价的烟深深地吸了一口,他这样的动作和周德高老人很像,仿佛烟是说出那些艰苦的支撑。他缓缓对我讲起他曾经年轻时奋斗的故事。他说那时公社刚成立,大家都积极生产,村里没有现成的田,都是他们上山爬岭挑土回来才有现在的田地。打仗时,他们早早起,晚上还要摸黑突击去种稻,不然连吃的都没有。他们当时还响应国家建设的号召去了上安、吊罗山、长兴、长征等好多偏远的地方去建设去生产,不眠不休地赶路,脚都磨破皮了还得赶路,他们听从指挥,哪里需要他们出力他们就出力,他们驻扎了一个多月去开山劈岭,如今年老落下的疾病没人问起,80岁的高龄补助说实话根本不够他们日常买药的费用,他一阵一阵的叹息。当说到我的爷爷,他更是眼泛泪光,他说如果没有当年我爷爷的带领积极生产他们现在过得还更苦,对于他的恩情一辈子都不能忘,心里一直念着这么好一个人怎么就不能去报答他的恩情。 </p> <p> 最终,我如愿找到我想要的答案,我有感而发创作了一篇散文诗 《爷爷的故事》 </p> <p>归来</p><p><br></p><p><br></p><p>爷爷,你在哪里?我回老家了,老家变化很大,好多父老乡亲拆掉了旧房子,盖起了新房子。如果你现在看到应该会很高兴吧。可是我为什么高兴不起来呢?那些被扔掉的老木头丢在荒草边,是啊,他们的使命虽然完成了,可是没有人为它早期做的贡献致谢吗? </p><p> 哪怕是一个体面的致谢告别。 </p><p> 天上下起蒙蒙的细雨落在这些功臣身上,我好想哭。 </p><p>寻找 </p><p> 我要寻找我爷爷的故事,我很想念他。 </p><p> 我很想知道我爷爷当年如何在这个小山村奋斗的, </p><p>我要继承爷爷艰苦奋斗的精神,</p><p>我要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而出力。 我要找村里最老的老者, </p><p>听他们讲述我爷爷的故事。</p><p>答案在田野</p><p>我用脚丈量爷爷曾经走过的土地,</p><p>我急于找到爷爷的故事,脚步越走越快,脚下的地扬起了沙尘。我仿佛看见爷爷手拿锄头带领村里的父老乡亲浩浩荡荡地往那一片片碧绿的田野走去,那忙碌的景象让我惊讶,小心那荒草里有蚂蟥呀!只见爷爷大汗淋漓,把那缝满补丁的衬衫晕染湿了。不一会,他身上的衬衫在风中又被吹干了,湿了干,干了湿了多少次没人数一数。我听到旁边的父老乡亲呼唤爷爷喝一口水再干农活,可是爷爷说河边的水离庄稼太远,忍一忍多干一些活再去喝,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还在等有米下锅呢,早点种植就能早点有收成有收获。</p><p>犁田的牛到了,爷爷挥起鞭子打在牛背上,哟,走,只要咱们好好干,吃的总会有的!我听到旁边的父老乡亲呼唤爷爷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可是爷爷说你们把我那份吃吧。我再多干会,我这个人肚子最耐饿。天色渐晚,青蛙们像演奏家一样演奏着鼓励爷爷和父老乡亲劳动的曲子,皎洁的月光慢慢亮起,奶奶在老家的猪圈旁一边喂猪一边呼唤爷爷,快回家吃饭啦!爷爷大声地回应一声知道啦,却又一头扎在在田里拔草。爷爷那疼惜土地的眼神让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爷爷说这地是好地,可以种出好多农作物呢。可不能让这荒草占着了!于是爷爷快速地拔掉那侵占田里的荒草。像一名忠诚卫士一样捍卫这片田地。答案在感恩的人心中</p><p>87岁的郑爷爷说:你的爷爷是个好人,即使他去世14年后我们还是很挂念他。他帮助大家积极生产,他懂得指导,他的勤奋肯干的精神历久弥新。81岁的林爷爷说:你的爷爷对我们的帮助我们这辈子都不会忘,没有他的援助我们还过得更艰难,人怎么能忘记自己的恩人呢?我们一直记得呢!90岁的周爷爷说:你的爷爷和我一样,勤勤恳恳地开垦这片土地,我们是党员,就是要起到带头作用啊!我想我找到了答案。为什么会寻找我爷爷的故事?因为有些人虽然去世了,但是只要有人想起他的好,他就还活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