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玉兰花开,空气中飘散着熟悉的香味,石板路上扬扬洒洒地铺满细长金黄色的花瓣,一切似乎都回到了童年。于是,有了《童年的那些树》,就权当给自己的六一节礼物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题 记</p><p><br></p> <p> 在那个特别的年代,机关瘫痪了,父辈们忙于各种“路线斗争”,大哥哥大姐姐们忙于“革命大串联”,整个机关大院,就剩我们这些“留守儿童”了。于是,大院成了我们的“世外桃源”。小时候的我,用闽南话形容叫做“蹬前爬低”,意思是手脚很灵活,很会上墙爬树。大院里面的树很少有我上不去的,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很匪夷所思。</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玉兰花树</b></p><p> 机关宿舍是一排平房。平房边有棵玉兰花树。每当盛夏,玉兰花开,香气四溢。小伙伴们喜欢拿竹竿去夹,玉兰花树很高大,可夹下来的玉兰花很少。我不喜欢玉兰花的香型,因为我觉得它的香味太浓太刺激。但是,我还是自告奋勇去摘花。这棵玉兰花树杆是笔直的,到了房顶才分枝。我先是象猴子爬竹竿似爬到房顶高才翻过树杆站在房瓦上,把瓦片踩得啪啪响。房顶上的玉兰花可多了,我从口袋拿出手帕,把摘来的玉兰花小心包起来,再扔给下面接的小伙伴们。我们将玉兰花插在头上,或用针线把玉兰花串成一圈,挂在胸前,挂在蚊帐内,很是开心。小伙伴们的对我的胆大和上树本事很是崇拜,我瞬间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感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龙眼树</b></p><p> 相传有一个人认识一条龙,这人看到皇帝在寻找龙眼为皇后治病,就找到龙,龙把自己的一只眼睛挖下来给他,他得到皇帝的奖赏。他为了得到皇帝的更多奖赏,偷偷地刺伤了龙的另一只眼睛。龙大怒,把他狠狠地摔死了,而龙的眼睛也掉到地上,变成了一棵树。人们于是叫它龙眼树。</p> <p> 闽南盛产龙眼,街头巷尾、公园里、农村闲杂地到处都可见龙眼树。记得那时买龙眼都用米袋子装。本地品种中原产于千年古寺开元寺的“东壁龙眼”花皮肉甜香脆是龙眼的上品,现在要卖到十多元一斤了,龙眼鲜果经过烘培就成了桂圆干。</p> <p> 宿舍后面有一龙眼树林,说是树林,应该有十几棵。龙眼熟了,枝头被果实压得沉甸甸。上龙眼树摘龙眼千万要小心。首先龙眼树皮很松,轻轻一碰就掉,沾在身上脏兮兮的。若是雨天上树,树枝还很会打滑。记得有一次在树上,我手无意碰到软软的东西,定晴一看,妈呀,手伸进和树皮一个颜色的蚁窝,吓得我赶紧从树上跳下来,龙眼树更有一种臭虫叫蝽蟓,气味非常臭,据说被它的尿汁喷在眼睛,眼晴会瞎的。所以,我尽量不上龙眼树。摘龙眼用竹竿夹,把摘下的龙眼先用井水洗净,然后连水桶浸在井里一两小时,就是冰镇龙眼,那个冰爽甜美至今还记忆犹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番石榴树 </b></p><p> 番石榴在闽南也叫“那佛”。老人们说“那佛”是上不了供桌的,因为它不属于好水果。番石榴是十七世纪从南洋引进的,没吃过番石榴的以为它就是芭乐。虽然番石榴和芭乐同属,但从口感,味道,气味上有根本的不同,番石榴有很浓重的香味,芭乐没有。口感上芭乐果肉脆,而番石榴果肉棉软。现在想买番石榴要去农货市场,看看有没有农家自己种的摘来卖,而且品相不好看。我偶尔看到了,会买回来放着闻它的香味,有句话叫“那佛不能偷吃”,就是说吃番石榴满嘴留香味。</p> <p> 宿舍门口的空地上有三棵番石榴,两棵是红心品种,一棵是白心品种。其中一棵红心番石榴树一米多高就分枝了,枝杆很平滑,我觉得上树很容易。小妹天生文静,我很想也拉她上树,尽管树上有人拉,树下有人托,费了好大的劲,很遗憾小妹就是爬不上树。树上一处三枝分叉的是我的宝座。我经常在那里半躺在树上看书,不过要时刻注意身体平衡,否则会摔下去的。书看累了,可以顺便找一找熟了的番石榴。那时候,觉得番石榴非常香,非常好吃,现在已经找不到那种感觉了。</p> <p> 那个年代物质很匮乏,孩子们饭都吃不好,根本谈不上零食。所以,大院里的果树就成了孩子们的零食,也丰富了童年的生活。现在回想起来,爬树锻炼了我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还锻炼了我的胆量,增强了体质。苦涩的日子之中还是有点甜的味道。</p> <p>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