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泥巴雕塑时光--记农民泥塑艺术家刘洪海

<p>在苏北邳州一个偏远乡镇的小村庄,有着这样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他的名字叫刘洪海。</p> <p>他从十多岁时就喜爱上了泥塑,这一爱就是执着一辈子。</p> <p>那个时候,苏北农村的生活环境十分艰苦,但他没有放弃对泥塑艺术创作的炽热追求,一直在摸索中创作,在创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创作。</p> <p>他的创作灵感大多来自于家乡农村劳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p> <p>作品刻画生动、朴实鲜活接地气。</p> <p>通过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对家乡这片热土深沉的爱恋。</p> <p>虽然刘洪海的家境并不宽裕,但是他对泥塑艺术的创作一直坚守着没有放弃,并且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p> <p>令他欣慰的是自己两个儿子,一个已经从事雕塑艺术创作,另一个也上了艺术高校,步入了艺术创作的更高殿堂。</p> <p>他用自己的双手,用不起眼的泥巴把岁月的沧桑变迁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他的作品是艺术,是故事,有着强烈的时代印记。</p> <p>在创作之余,他还不忘对小孙子进行手把手的传承教导,</p> <p>这个可爱的小家伙,似乎对泥塑创作有着很高的天份。</p> <p>这不,祖孙俩正在热火朝天的创作中。</p> <p>看到初具成型的作品,小家伙有些按耐不住的兴奋。</p> <p>刘洪海还被当地的乡镇小学邀请为特聘教师,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上了泥塑。对于刘洪海来说,他现在更多的思考是如何把这门艺术代代的传承下去……</p> <p>刘洪海部分泥塑作品:打铁</p> <p>讨饭</p> <p>杨白劳和喜儿</p> <p>赶集</p> <p>石匠</p> <p>剃头挑子</p> <p>烙煎饼</p> <p>铁匠</p> <p>扒锅补碗</p> <p>田间劳作</p> <p>今儿真高兴</p> <p>挑担</p> <p>木匠</p> <p>唠家常</p> <p>剃头匠</p> <p>打场</p> <p>挑挑子</p> <p>编框</p> <p>磨闸刀</p> <p>开心</p> <p>纳凉</p> <p>下地干活</p> <p>小憩</p> <p>滑板凳</p> <p>筛簸箕</p> <p>锻磨</p> <p>顽童</p> <p>耕地</p> <p>吹喇叭</p> <p>推磨</p> <p>跷跷板</p> <p>纳鞋底</p> <p>补衣服</p> <p>补锅底</p> <p>搓繩</p> <p>劳动者</p> <p>放鞭炮</p> <p>喇叭匠</p> <p>抗疫</p> <p>抗疫</p> <p>大医钟南山</p> <p>刘洪海用泥巴雕塑着人生百态,每一座惟妙惟肖的泥塑作品都在静静述说着光阴的故事。在他创作的一千多件作品中,源于朴实无华的乡村生活,有着深深的民族特色。他的作品就像一首首浸满生活气息的乡土诗,让人过目不忘,深刻于心,回味悠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