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第七章 山村并非世外桃源</p><p> </p><p>秋风瑟瑟,秋雨潇潇,破旧的卡车哼哼唧唧爬行在蜿蜒起伏的山间公路上。</p><p><br></p><p>许秀芬搂着儿女们偎依在车厢的角落里,不时掀开雨蓬惊恐地看一眼车外,只见一座座大山旋转着迎面扑来,仿佛青面獠牙的妖魔鬼怪张开血盆大口,要把他们吞噬下去。层峦叠嶂的远山笼罩在烟雨迷濛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似乎预示着他们扑朔迷离凶多吉少的未来。在这举目无亲的异乡,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呢?</p><p><br></p><p>雨下得越来越大了,破烂不堪的雨蓬开始漏水。搬家时急急忙忙不知把雨伞塞哪儿了,许秀芬只好脱下外套撑在头上,但无济于事,三个人很快就浑身湿透了。见母亲和姐姐冷得直打哆嗦,周英杰伸开臂膀把她们拥在怀里,用自己充满青春热血的胸膛为亲人抵御风寒。靠在他结实的臂弯里,沈静怡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全身麻酥酥地就像过电一样,她不晓得这是不是跟自己的身体变化有关系。</p><p><br></p><p>就在上个月洗衣服时,她突然发现内裤上有血迹,顿时吓得哭了起来。许秀芬知道后怜爱地安慰她:崽呀,这是每个女人都会有的,妈恭喜你长大成人了。第二天一大早,她跑了十几里地到郊区农民家里买了一只公鸡回来,专门烧给静怡吃。怕英杰不懂事,她还特意把他拉到一边叮嘱:你姐身子不好,这只鸡是给她一个人吃的。想到这里,静怡感到一阵温馨,暗暗庆幸父母双亡后遇上了这么好的人家。她往英杰怀里靠了靠,任那麻酥酥的电流从心里传送到手指尖……</p><p><br></p><p>卡车又开始爬坡了,马达吃力地吼叫着,就像老牛负重一般。英杰伸头一看,前方两山相夹,中间突起一道陡坡。峭壁上用红漆刷出两条巨大的语录:“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路边一块巨大的陨石上刻着“天门坎”三个大字,给人一种阴森森的感觉。天上地狱,莫非这里就是分水岭和鬼门关?</p><p><br></p><p>突然,车身猛地颤抖了几下,趴在路上不动了。他妈的,什么鬼路!司机骂骂咧咧地爬上车头修了起来。这时候雨已经停了,两个民兵也钻出驾驶室蹲在路边抽烟。英杰搀着母亲和静怡爬下车,到车的另一边活动活动腿脚,吹一吹淋湿了的衣服。</p><p><br></p><p>不久载着李伯元一家三口的卡车赶了上来,圆圆只来得及挥了挥手就一晃而过。眼睁睁地看着车慢慢翻过那道陡坡,一下子就消失了,一家人不由得怅然若失起来。</p><p><br></p><p>父亲的影响,使英杰从小就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五岁《唐诗三百首》可以倒背如流,七岁就能背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古文名篇,到了十岁已经能看《醒世恒言》、《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了。虽然一知半解,从此却养成了喜欢读书的习惯。在那郁闷的日子里,让爱子为客人背诗文成了父亲的一大快事,他将自己未曾实现的抱负,完全寄托到了儿子的身上。要不是突然死于非命,他肯定还要把更多的才学传授下来。</p><p><br></p><p>想到这里,英杰不禁悲从中来,抚摸着抄家时幸存下来的《唐诗三百首》,泪水一串串地滴落在书上。静怡走过来,温存地为他擦去眼泪,安慰道: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多想了,等下又要惹得妈伤心。英杰点点头,默默哀悼起壮志未酬遭横祸的父亲……</p><p><br></p><p>“砰”地一声巨响,车头盖上了。司机气冲冲地擦着手上的油污,对两个民兵说:车子爬不了高坡,就在这里下吧!两个民兵面面相觑,不敢作主。按县里的安排,这一家人下放的村子还远在二十里外的深山野岭,而不是这处于山中平原的高港公社。司机递上两支烟,说:看这一家孤儿寡母的,二位就积点阴德吧!只要当地肯收下,保证没问题。说着他狡黠地一笑:要不大家就得在这里过夜了,回去不怕老婆骂?</p><p><br></p><p>也许是动了恻隐之心,也许是怕在这荒山野岭过夜,两个民兵嘀咕了一阵,深一脚浅一脚向河对岸的村子走去。这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伸手不见五指,耳边只听得风声呼呼雨声哗哗和山上不知名的鸟叫声。司机躲进驾驶室拧响了随身带着的半导体收音机,《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的唱腔顿时高亢入云并引来阵阵回声:穿林海……海,跨雪原……原,气冲……霄汉哪啊……啊……</p><p><br></p><p>还没等杨子荣“啊”完,只见荒野中一条火龙蜿蜒而来,不一会儿就到了跟前,原来是许多披着蓑衣打着火把的山民。两个民兵拥着一个身披军用雨衣矮矮壮壮的中年男子来到车前,对许秀芬说:这是桑田大队革委会上达主任,他要了解一下情况才能决定是否收留你们。上达锥子似的目光在许秀芬和静怡的脸上扫了几个来回,简单地问了一下基本情况,便吩咐旁边一个中等身材的汉子:上信,在村里找个地方,帮他们把东西搬进去。许秀芬千恩万谢地拿出准备好的香烟,每人敬了一支。上信就着火把猛吸了一大口,连呼“好烟好烟”,转身对山民们高声嚷道:快卸车快卸车!</p><p><br></p><p>跟着山民们的火把,许秀芬一家跌跌倒倒摸下公路走过小桥,在此起彼伏的狗叫声中来到村头一幢很大的房子跟前。上信打开旁边一间小屋的门,说村里这一阵子安置了八个上海知青、十二个省城知青和五户下放居民,已经没有空房子了。刚才要不是上达主任开恩,你们在这里是落不到户的。这是生产队粮库堆放杂物的地方,隔壁还住了两个县里下放的女知青,你们将就一下吧。说完,留下一支松明火把,带着山民们走了。 </p><p><br></p><p>不去深山已是万幸,许秀芬哪里还敢存什么奢望,能有个安身的地方就不错了。屋子不大,也就十来个平方的样子,行李又简单,没多久就安顿好了。仍旧是许秀芬和静怡睡大床,在角落里放一张竹床让英杰睡。一家人凑合着吃了点带来的干粮,然后在昏暗的烛光下相对而坐。听着屋外的秋风秋雨和母亲与静怡的长吁短叹,不一会儿英杰就眼皮发沉呼呼睡着了。在梦中,他又看到了廖校长的尸体,红的鲜血、白的脑浆涂了一地,几只苍蝇正围着尸体盘旋,一股异样的腥味在空气中弥漫……</p><p><br></p><p>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此起彼伏的鸡鸣狗吠和铁器的敲击声将英杰吵醒。他睁眼一看,见残瓦漏光破壁生尘,母亲和静怡两眼通红地默坐床头,方知已身在异乡了。许秀芬用手背揉揉眼睛,提起两只白铁桶要去打水。英杰和静怡忙抢过来:妈,让我们去。</p><p><br></p><p>这时两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敲门进来,自我介绍说她们是姐妹俩,姐姐叫舒红,妹妹叫舒碧,是县城下放的,只早来了几天,就住在隔壁,希望大家往后互相关照。看到静怡,舒红吃惊地赞道:原说我妹妹好看,想不到还有好看的!静怡羞涩地一笑,藏到了母亲的身后。英杰偷眼打量舒家姐妹,见姐姐端庄稳重大方老成,妹妹活泼可爱聪明伶俐。舒碧盯了英杰一眼,附在姐姐耳边嘀咕了几句,然后“格格格格”地笑了起来。舒红轻轻拍了她一下头,嗔怪道:你这个丫头,真是多事。见英杰和静怡提着水桶,她关切地指引了一番去水井和小河该怎么走,并嘱咐村里忌讳女人在井边洗衣物。</p><p><br></p><p>大家出得门来,只见天低云暗,远处的山峦全笼罩在云雾中。村头一棵古樟下,昨天那个叫上信的汉子正在用砍柴刀“当当当”地敲打着一段挂在树枝上的铁轨。树下聚集着几十个村民,还有一些人扛着田刨正从四面八方走来。看到周英杰和沈静怡,上信笑了笑说:今日你们就不要出工了,把家安顿好,到大队综合厂领几把田刨、柴火刀和镰刀,就说是我叫你们去的。</p><p><br></p><p>村里人都很矮小,男的不超过一米六五,女的只有一米五左右。这时候英杰已长到一米七了,静怡也有一米六,往人群里一站,真是鹤立鸡群。几个猥琐的光棍不屑地乜了英杰一眼,一边交头接耳,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静怡,眼珠子好像都要飞出来。这时候村里又出来一群人,全是城里人打扮,夹克衫和军装里翻出红或蓝色的运动衣领,三三两两吊儿浪当的。不用说,这就是那些上海和省城的插队知青了。</p><p><br></p><p>到村前小河里打了两桶水回家之后,英杰和静怡又去大队领东西。走了一圈他们发现,这村子很大,与沿途所看到的小山村不同,起码有一两百户人家,且多为两三进的深宅大院。从村头到村尾的大道全由一米多宽的麻石铺就,就是小路也铺了碗口大的鹅卵石。路边或栽几株桑、榆、樟、梓,或以杉叶荆棘围起一方菜地,倒也别有一番田园风光。假如不是墙上刷着一些标语和语录,真使人觉得这是世外桃源。</p><p><br></p><p>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这桑田村民国时期出了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蒋介石的中将侍卫官胡靖安,论权势丝毫不亚于邻县的辩帅张勋,尽管后者将麻石路从县城一直铺到了省城的牛行火车站。桑田村在解放前人丁兴旺富甲一方,村里首富胡敬梓的商号开到了省城,安靖的香菇木耳和板栗茶油从这里通过水路远销京、沪、宁、杭。村办的新学堂师资雄厚设施齐全,每年都有好几个学生考到省里甚至北京上海去,连县里的学堂都望尘莫及。清光绪年间村里出了一位翰林,荣归故里时出资为喜好看戏的老太爷兴建了一座大戏台,至今仍保存完好。每逢年节或有婚丧喜事,村里的乡绅都会轮流请戏班子来唱大戏,引得四乡八邻扶老携赶来观看。</p><p><br></p><p>那时候在安靖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有女不嫁桑田,爷娘累死枉然。一时间,远近标致女子都以能嫁到桑田为荣。久而久之,村里便盛产漂亮妹子,连县里甚至省里的大户人家也纷纷托媒人前来提亲。可惜族规不许同姓联姻,就是出了五服也不行,妹子再漂亮也只有好过别人。当然也有敢拼死吃河豚的,不过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桑田村多乡绅,长期以来推崇孔孟之道,倡导三纲五常。族长胡敬雅是前清秀才,当过一任县丞,民国后赋闲回乡,被众人推选执掌族务。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为了树权威正乡风,首先就拿同姓通婚并逃往外乡的一对男女问罪。</p><p><br></p><p>这男的是个小篾匠,生得眉清目秀,手艺四乡闻名,还读过几年私塾。女的却是小他一辈的大家闺秀——胡敬梓的孙女,已许配给水口黎家。但小姐嫌黎家少爷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便偷偷跟小篾匠好上了。胡敬梓向以诗礼传家,知道后大发雷霆:这岂止是同姓通婚,简直就是乱伦!他命家人将孙女五花大绑送到祠堂,请族长家法从事。族长正中下怀,当即下令把小篾匠也绑了来,将二人锁在祠堂,准备择日沉进乌鱼潭。</p><p><br></p><p>小姐的娘见女儿危在旦夕,便于沉潭前夕命一俊俏丫环将看守的族丁灌醉,把两个孽障放跑了。小姐怀揣母亲塞给的一包银元,与小篾匠逃到邻县开了家篾匠舗,打算恩恩爱爱过自己的小日子。不料胡敬雅神通广大,买通县衙将两个叛逆捉拿归案,押回村里关进木笼示众三个时辰后沉进了乌鱼潭。望着捞起的两具白骨,小姐的娘和小篾匠的瞎眼寡母一起哭昏在地……</p><p><br></p><p>钟供建政后乡绅大多被镇压,剩下的也成了不准乱说乱动的管制分子,但乡风民俗的巨大惯性依然存在,想吃禁果的也只能暗中偷情,没有哪对同姓男女敢公开结婚。到了大讲阶级斗争的年月,成份太“高”使村里不少的小伙子成了王老五,不要说美女,连丑女也不肯来了。有两个地主富农的子女同病相怜偷偷相爱,不料被人揭发双双捉奸在床并告到大队。上达冷冷一笑,下令将两人脱得一丝不挂绑在村头大樟树下示众。晚上,有好心的人偷偷把他们放了,可第二天就在乌鱼潭边发现了这对苦命人的鞋子。</p><p><br></p><p>同姓不能相好,眼见得漂亮妹子有出无进,直恨得村里的光棍咬牙切齿。好不容易盼到知青进了村,可这些城里的漂亮妹子只肯跟那些男知青打情骂俏,见了他们却都两眼朝天连白眼珠子都不肯转过来。有那胆大的,就会趁女知青晚上轮流在伙房里洗澡时从壁缝中偷看。</p><p><br></p><p>有一天光棍金根见女知青郑亚男把全身脱光,实在按捺不住撞开伙房门冲了进去。亚男吓得跳了起来,本能地用手捂住隐秘处,大喊“抓流氓”。知青们闻声出来,揪住撒腿要逃的金根一顿暴打。要不是大队民兵营长千松闻讯带一队民兵赶到,这个色胆包天的家伙说不定连小命都难保。事后金根还向众光棍夸耀:这城里的女人就是不一样,啧啧,那个白哟!</p><p><br></p><p>为防金根之流偷袭,知青们加强了戒备,不仅从省城弄了条退役的大狼狗来,还在女知青洗澡时派人放哨。知青这里无隙可乘,村里女人又没啥看头,怎么办?金根们搔搔头皮,把目光投向了相对软弱涣散的下放居民。刚才在村头樟树下对着静怡指指点点的,就是这伙精力过剩又娶不来老婆的光棍。</p><p><br></p><p>桑田村本身就是一个大队,下辖桑田、棠棣、河背、老屋、新屋五个生产队,除了河背生产队隔了一条大河,其他队全在村里。综合厂在村东头,各有铁匠、木匠、篾匠若干,英杰和静怡边走边问花了十几分钟才找到。保管员听说是上信叫来的,就给了他们三把田刨、柴刀和镰刀。综合厂旁边是小卖部、理发室和卫生所,分别坐着一个胖妇女、一个驼背男人和一个白胡子老头,全都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两人到小卖部看了看,除了一缸盐、一坛红糖、几刀草纸和几桶煤油,就没有什么东西了。见有生人来,胖妇女忙起身招呼:妹子,要不要来斤红糖补补身子?静怡看看坛口上那嗡嗡飞舞的苍蝇,拉着英杰逃似地离开了。</p><p><br></p><p>回到家里,见母亲正在收拾屋外茅草搭盖的厨房,静怡就说:英杰,这两天看样子不会下雨,我们上山去砍点柴吧,要不明天没得烧了。他们当然不会想到,第一次上山就遭遇了野猪,差一点儿命丧猪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