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写,让童话成为安抚岁月的诗

芳隐疏篱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听过几场关于故事的讲座后有感</b></p> <p>  近来,突然和童话亲密起来:听了几场和童话有关的讲座,拜读了几位语文名师关于童话的解读、思考,粗粗地和孩子们共读了百十本童话书或小绘本,就觉得心里头有点小火苗想要窜出来,于是便有了这一篇小文。</p> <p><b>一、盛新凤:四下第八单元,联通内外,大阅读观</b></p><p> 童话,是以幻想为核心,以拟人、夸张、变形为主要表现手段,适合儿童欣赏和接受的非写实文学样式。盛新凤老师在四下第八单元的备课指导中读了很多关于童话的唯美的论述,分享了许多童话相关的概念、知识,更将“雅学”思想注入课堂,形成了篇本联读、组文和读、文影对读的和美语文课例。</p> <p>  1.篇本联读可以拓展阅读视界,实现一篇带一本、篇本融合,高子阳老师也曾说过,只读课文,阅读量是不够的。如果每讲一篇课文,都能带孩子读哪怕一本书,这阅读量就相当可观了。量的累积够了,才有可能有质的飞跃。</p><p><br></p><p> 2.同样在“阅读量”上下功夫的还有“组文和读”,这里的“组文”即蒋军晶老师一直在倡导的“群文阅读”,一组文章根据相同的特性组合在一起,通过不同角度的多向“比读”,梳理出类文规律,引导学生走向深度阅读,感受文本特点,深悟文本内涵。这样的群文组元,不只有阅读量的加大,亦有阅读速度的训练,阅读策略的培养,最终指向阅读能力的习得。</p><p><br></p><p> 3.文影对读,是借助文本阅读与影视阅读各自的优势——文字描写细腻、想象无限,电影手段多样、直观逼真,两者间互补阅读,不断切换,相互借力,激发阅读兴趣,深化阅读体验,在体会文字之精妙的同时,感受人物形象,实现双读共赢。</p><p><br></p> <p>  这三种课打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更易于学生找到并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对教师的阅读量、文本细读功底、阅读知识的运用以及文字的敏感度要求也比较高。要想轻轻松松地驾驭这样的课,教师必得先做到大量阅读,深度阅读。</p> <p><b>二、何夏寿:三下八单元,联结课内,学用结合。</b></p><p> 何夏寿老师在三下第8单元的备课指导讲座中,引用了《银河补习班》中父亲马浩文对儿子马飞说的一句话:“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如果你连箭靶都没找到,天天拉弓有什么意义呢?”他把这句话迁移到了单元整体解读中,认为教学也必要找到核心目标,才能有的放矢。</p><p> 三下第8单元的核心目标就是“复述”。何老师从单元编排体例分析、单元核心任务确定、单元学习策略选择和单元典型课例剖析4个方面,做了详尽又精妙的论述。</p> <p>  何老师在分析单元编排体例中指出,本单元的内容高度集中,两篇童话,一精读,一略读;两篇民间故事,一精读一略读,这就在提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一学一用。</p><p> 学什么?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就是要学习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支架,有顺序、关注重要情节地去详细复述。同时还要在复述时,注意语气、语调、人物的心情变化等,还要注意手势、转述、拟声词等等的处理。</p><p> 怎么学呢?何老师用一个表格进行梳理,告诉我们主要运用联结的方法。单元内把整个单元的各部分看作一个整体,逐级渗透,互相补充,有机融合,整体架构。而在年级间要纵横联结,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前后联系,注重多种复述方法的指导。</p><p> 何老师指出,在本单元中,我们要精读课学方法,阅读课用方法,以一带一,以一哺一,一实践一运用。要借助支架,建构情节;还原场景,品味语言;创设情景,活用方法;前后联结,建构图示。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过的方法,最终还要用这中间的收获去指引孩子们的写作。</p> <p>  根据何老师的备课理念去上课,课堂一定特别扎实。何老师在讲座最后还给出了让孩子把童话写的有趣好玩儿的建议,那就是尽可能学会变异使之神奇,适当地运用夸张,还有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p><p> 何老师说,荒诞是童话的核心要素之一,有趣好玩,可能是小朋友看童话的本心目的。那么创作童话就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考虑读者的感受,去尽可能的放大童话有趣、好玩的特性,怎么能让孩子在写作中做到这一点呢?我想,如果我们的作文指导,能够最大限度的让孩子们把荒诞这一要素发挥好,那么孩子们的作文势必有趣好玩。</p> <p><b>三、子鱼:不一样的汉字变身童话</b></p><p> 子鱼老师在班班有读中做的这篇报告特别有借鉴意义,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以先给示范,再给架构练习,最后完全放开自主写的方式,用一个实例——《虫的变身历险记》,教孩子们写想象童话。其中的一些理念特别有可操作性,适合传达给小朋友。</p><p><br></p> <p>  1.与其听了千万遍,不如自己做一遍,还要做很多遍。</p><p> 写作、阅读都是能力,都是要养成习惯,每天练习,才能具备的。</p><p> 2.要让故事好玩好看,就要给主人公找麻烦。解决麻烦要有人帮助,最终要达成目的。</p><p> 回想我们读过的那些好故事,主人公都是在不断的被麻烦和解决麻烦之间成就了自己的形象。</p><p> 3.童话要有情节,运用三次循环结构,把故事写得更有趣、更精彩。</p><p> 很多经典的童话,如果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往往都运用了三次循环结构,像三个儿子类型的啊,《三只小猪》等等皆是如此。这样循环、重复的结构,我们的孩子也能学得来,写得出。</p><p> 4.合情合理的胡说八道,至情至性的荒诞怪稽。</p><p> 童话就是要天马行空地去想象,没有“假的”之类的说法,可以不合理,但是有道理,夸张、拟人都是常用写法。</p><p> 5.不能只为了搞笑而搞笑,还要有一定深度。</p><p> 我们爱看搞笑的、有趣的故事,但是几乎所有好的故事,读过之后,都会留给我们很深的感触、更多的思考,这些思考不会写得特别明显,但是藏在文字背后,不可或缺。</p> <p>  除了以上三场讲座之外,我还听了何捷老师关于三下第八单元习作《这样的想象真有趣》的讲座、高子阳老师的关于写作的讲座等,这些放到一起,就成了一个关联的系列,从阅读到写作发展的系列。高子阳老师在《我的课胜过你的课》一书中写道:“向课文学写作,向作者学写作,这是课文设置的教学目标之一。”我们学了这么多的语文课文,为的是什么?不是单纯的读读就过去了,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向作者学习写作思想,把这种写作思想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能够成就一个愿意用文字记录、书写自己的人生。儿童天生会写作,而写作是世界上最棒的感恩方式,在学习阶段学习写作思想、写作技法、写作智慧,正是为了能够用笔墨更好地去感恩,感恩生养自己的父母,感恩天地寰宇,感恩万物生灵。</p><p> “读书是欠债,写作是还债,欠债还债,天经地义。”我们读了那么多的绘本,那么多的故事,听了那么多的童话,最终应该达成什么目标呢?就孩子们目前这个年纪,我觉得应该是能够书写出自己心中的想象故事,“让童话成为精神和安抚岁月的诗。”</p>

童话

阅读

单元

写作

老师

讲座

有趣

孩子

故事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