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永明的美篇 《皖赣铁路》

毛永明

<p>  皖赣铁路(曾名“京贵”铁路,“京赣”铁路,“宁赣”铁路),起自南京铜陵线的火龙岗车站(现改名芜湖南站),经宣城、孙家埠、宁国、绩溪县、歙县、黄山、休宁、祁门、在倒湖入江西省境内。再经景德镇、乐平县、万年至浙赣线的贵溪站。由芜湖站至贵溪站全程550公里,是京沪、浙赣两大干线的连接线。可以分流沪杭沪宁及浙赣线东段的运量。由南京经本线至鹰潭而达福州、厦门、南昌的运输里程,较绕道上海、杭州缩短285公里。</p><p> 皖赣铁路,建国前从清朝至民国三、四十年代都有勘测建设。建国后,1950年一1956年先后对皖赣线勘测。建于1958一1959年、1960一1961年、1966一1970年、1972一1975年,1981年全部建成。各车站及建造日期如下:</p><p> 贵溪1935,贵溪北1985,石滩头1970,中村1970,上翁1981,硬石岭1970,画桥1970,葛家店1970,万年1970,韩美岭1970,甘棠1970,库前1970,乐平县1970,塔前1973,慈义1973,张家岭1973,鲇鱼山1973,景德镇南1973,景德镇东1980,景德镇1973,浮梁1981,韩坑1981,福港1981,下明溪1981,峙滩1981,营里1981,方家坞1981,倒湖1981,溶囗1981,新红光1981,侯潭1981,祁门1981,金字牌1981,北坑1981,黟县1981,岩前1981,休宁1981,金村1981,黄山1981,篁墩1981,岩寺1981,歙县1981,三昆1981,临溪1981,绩溪县1981,郎家溪1981,际坑口1981,黄土坑1981,金沙1981,胡乐1981,甲路1981,府祝1981,霞西1981,竹峰1981,宁国1974,罗田1974,港囗镇1974,水东1974,江家滩1974,孙家埠1984,宣城1934,港口桥1934,桥头旺1974,三元1934,湾沚1934,陶辛1974,埭南1974,芜湖南(火龙岗)1960,青弋江1960,芜湖1933。</p><p> 乐德线(没在示意图上标出),乐平县站至德兴泗州镇站,全长62公里,建于1984一1985年,原为江西省地方铁路,1988年移交铁道部统一管理,并入路网。客运办理: 旅客乘降、行包托运。货运办理: 整车货物、零担货物发到。</p><p> 乐平县1970,接渡1985,梅岩1985,香屯1985,太白乡1985,泗州镇1985。</p><p> 以上皖赣线及支线各车站,根据十多年前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资料编辑。现由于生产布局的调整,有些车站已被撤销。各车站建造日期仅供参考,有的可能有误差,如:孙家埠站,查铁道部有关资料,建于1984年,但我看到的历史资料上显示建于1934年。还有景德镇站,查铁道部有关资料,建于1973年,查南昌铁路局有关资料,建于1982年10月,还有的写1983年11月。景德镇站究竟何时建立?根据我手中掌握的有关资料来进行比较,认为1982年10月建立比较可信。</p> <p>图为1985年建的孙家埠站。</p><p> 皖赣铁路,自动议修建到完全建成投入运营,经过了80余年的时间,一部皖赣铁路建筑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发展史。</p><p> 清朝未年,各省纷纷修建铁路。光绪25年(1899),王之春任安徽巡抚时,皖人就拟修建芜湖到屯溪的铁路,但王之春主张以路权为担保,向法国人贷款,遭到皖人反对,此议不了了之。</p><p> 光绪三十一年(1905),皖籍官员吕佩芬、郑 恭、蒋家骏等在京议保全安徽路权,皖籍留日学生程家柽也从日本发文支持。1905年7月28日,安徽巡抚诚勋与两江总督周馥正式向清延奏请筹款筑路。8月,商部颁发安徽全省铁路关防。9月15日,呈报拟建铁路路线,当时拟建芜湖到宣城再到广德的皖南铁路约300余里。招慕股银400万两。为此,在京皖人经共同商议决定成立“商办安徽全省铁路有限公司”,推荐李经芳(李鸿章之子)为安徽铁路督办。公司于11月1日在芜湖成立,当年还筹款110余万元。聘请挪威、日本工程师进行铁路设计,次年即动工建设。然而由于主管者频繁更迭(李经芳一李经羲一周学熙一周学铭一洪恩亮"进展缓慢。到宣统三年(1911),仅筑成芜湖到湾沚路基十余里,钢轨也仅铺数里,而所筹资金被消耗殆尽,购物货款也无力偿还;筑路计划被迫中止。</p><p> 恰好此前,清政府决定修筑从江苏江宁至湖南的宁湘铁路,与皖南铁路基本重合。因此,皖南铁路并入宁湘铁路计划。民国成立后(1911),皖督柏文蔚聘请歙县人许承尧为安徽铁路总办,筹划芜湖到屯溪铁路的修筑。不久,柏文蔚因“二次革命”下野,许承尧也被迫离职,芜屯铁路也自然胎死腹中。1913年,北洋政府交通部与安徽铁路公司达成协议,由交通部偿还股债各款,公司将已筑成路甚等完全让于中央政府。同年10月20日,宁湘铁路局在南京成立。向英国借款800万英镑,聘请英国人格鲁为总工程师,实际上,宁湘铁路已沦为英国人之手。1916年,欧战爆发,英国人无款可借,宁湘铁路也自然下马。</p><p> 1932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张静江提议修建从安徽芜湖到浙江乍浦的芜乍铁路,以完成孙中山先生当年把乍浦港建设成为东方大港的心愿。(摘自《宣城记忆》)</p> <p>  1932年7月30日,张静江、杜月笙、张啸林等二十余人在浙江莫干山菜根香旅馆召开“江南铁路”发起人会仪,开始具体筹备工作,李石曾在北平也积极响应。1933年4月19日,江南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由张静江任总经理,李石曾等任董事,诸民谊等任监察。1933年4月25日,在芜湖举行奠基仪式,7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但工程开工后不久,国民政府将乍浦规划为军事要塞区,芜乍铁路不能直达乍浦。1934年2月23日,经铁道部批准,将线路改为京粤铁路。即由南京经芜湖、宣城、徽州沿原京韶线到达广东境内。1934年2月,芜湖至竹丝港段22公里首先建成,开始试运营。7月29日,芜宣段建成通车,11月20日宣城至孙家埠段也竣工通车。12月1日,上海北站等站与宣城站实行旅客行李联运。1935年5月,芜湖至南京中华门、中华门至尧化门段均建成通车。1937年10月,京沪路将尧化门段移交江南铁路公司管理。至此,自南京尧化门至宣城孙家埠,全长197.05公里的江南铁路全线贯通。</p><p> 图为1932年7月30日,江南铁路公司筹备会议。</p> <p>图为1936年1月江南铁路通车情形。</p> <p>  1935年12月,张嘉璈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蒋介石召见他时指出: 一旦中日战争爆发,京沪铁路必失,必须有一条自南京往后撤退之运输路线。因此,张嘉璈拟利用江南铁路自宣城南经宁国、绩溪、徽州,然后东行经威坪、淳安、龙游、到达衢县,与浙赣铁路相连接,全长470余公里。1935年,铁道部任命郑华为京衢(不久改京赣铁路局)铁路局局长。(郑华(1887一1960) 福建永定人。美国康奈尔大学工学博士。1915年,郑华、郑维两兄弟以优异成绩被录取为第一批庚子赔款留美学生。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不久,郑华转学康奈尔大学,当时,康奈尔大学仅有郑华、茅以升、罗英三名中国留学生,这三人后来都成为中国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1918年,郑华获得土木工程学博士,郑维获经济学硕士。1919年郑华回国,先后任山海关桥梁厂厂长、铁道部铁道设计科科长、铁道部简任技正(总工程师)、唐山交通大学校长、交通部顾问、京赣铁路局局长等职。设计主持建造了第一座黄河大桥,并主持南京至浦口轮渡的设计建造。抗战时设计缅甸至重庆的国际输油管道方案,但施工缓慢,等输油管道铺设到昆明,抗战己胜利。此外,郑华还为川滇七里关公路和赤水河公路设计了大桥多座。1948年,郑华全家迁居台湾,1956年举家迁居美国芝加哥,任芝加哥工程顾问。新中国成立后,主政福建的张鼎丞,通过郑华的侄儿郑明辉邀请他回国参加建设,惜因年事已高、身体欠佳未能成行。1960年,郑华在芝加哥病逝,享年71岁。)</p><p> 1936年3月,京衢铁路宣衢段工程局在宣城设立,于7月正式开工建设。由于该线路离海岸线较近,战时未必安全,且沿线资源缺乏,经济价值较低,旋而改京衢铁路为京赣铁路。由歙县、屯溪、休宁、祁门南下入江西境内景德镇、乐平、万年,在贵溪与浙赣铁路接轨。宣衢段工程局改名为宣贵段工程局。9月安徽境内开工,1937年2月江西境内开工。7月和10月,安徽和江西先后开始铺轨,宣城至歙县开始运营。但终因抗战爆发,京赣铁路建设功败垂成。</p><p> 图为1974年4月皖赣线火龙岗至宁国段首发列车到达宁国站的情景。</p> <p>  京赣铁路(江苏南京至江西贵溪)是在1936年建成的商办江南铁路以西的延长线,以江南铁路的宣城车站为起点,经安徽省宁国、绩溪、歙县、屯溪、休宁、祁门,在倒湖入江西省的营里、景德镇、乐平、万年至浙赣线的贵溪车站,全长477公里。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强占我国东北,又准备进一步侵占华北。蒋介石料敌有亡中国之心,不得不预谋修建一条从南京通往西南的退路,因此京赣铁路的修建国防意义重大,蒋介石十分重视该路的修筑,1935年命令铁道部紧急勘测修建。铁道部任命郑华为京赣铁路局局长。</p><p> 1936年11月,京赣铁路分为皖段、赣段,成立两个工程局同时兴筑。以皖赣两省边境的倒湖为界,皖段268公里,赣段198公里。赣段设工程处于景德镇。在沿线的贵溪、乐平、景德镇分设三个工程总段,乐安桥设大桥工程处。该段所需的土石方、桥涵、隧道、站场房屋、道砟、枕木均由包商承接。硝磺、炸药、洋灰、钢筋、钢钎、锤锹等材料工具由工程处统一购买,分存在贵溪、乐平、波阳、景德镇的材料厂,由包商领用。全线土石方工程于1937年3月开工,桥涵于5月开工。钢梁向国外订购。几个月后,因日本挑起战争,淞沪战起,从上海运进钢梁困难,乐安河正式桥梁未开工,在正桥下游50米处由大兴公司改筑木便桥,加紧完工。修路民工多系包工头从北方灾区招来的农民,因施工条件和生活环境非常恶劣,且在军队弹压下劳作,生病死亡很多,暴尸于野外数日得不到掩埋。</p><p> 铺轨工程从1937年10月1日开始。钢轨及配件均需进口。因“8.13”淞沪战火,钢轨改由香港起运,再从广九铁路运至武汉,又装船运至九江,最后经鄱阳湖分别运至乐平、景德镇等地。至9月底铺轨前仅运到钢轨1400吨,不得已向浙赣铁路局借用每米16公斤重的轻轨,就近铺设在贵溪段。</p><p> 自12月停工时止,皖段自宣城至倒湖的土石方及桥涵隧道工程大体完工,轨道已自孙家埠铺过歙县,长158公里,通车到宁国,行驶工程列车并售票营业。</p><p> 赣段工程进展迟缓,路基完成150公里左右。木便桥完成乐安河、巷山河、杨家州、城门滩4座。伏牛岭隧道长180米,仅完工78%,童家埠隧道长129米,完工80%。镇埠隧道和墩上河、港河、上马湾、江村滩、东河、港口等6座木便桥尚未竣工。贵溪段铺轨已过墩上,乐平段铺过乐平车站,景德镇段铺过景德镇车站,三处合计线路铺轨完成约54公里。因战事停工后不久,钢轨、枕木即拆除运往后方。</p><p> 1937年12月,日军从杭州湾金山卫登陆,攻陷上海,又抢占宣城芜湖,继尔南京失陷,京赣铁路当即停工。日军侵占的皖段旋即拆毁。赣境内工程于12月20日正式停工。</p><p> 工程停工后,宁国至歙县间铁路由中国军队保护,仍断续行车。孙歙段储存的材料,赖此集中转运后方。歙县至贵溪沿线存料,则分别集中于祁门、景德镇、乐平、贵溪等地保管,同时尽力运至后方。</p><p> 1938年春,战事吃紧,中国政府命令当地保甲长带领村民对己成的路基挖掘。有的平路为田,有的积水成塘。京赣线破坏后,赣境内的钢轨、钢梁、机车、车辆均撤退后方。景德镇附近有一台机车因拆运困难,也就地炸毁。</p> <p> 图为新建的乐平火车站,1970年乐平建站时名乐平县站,后乐平县撤县设市,逐改称乐平市站。</p><p> 1937年11月27日,日军攻陷宣城,京赣铁路停建。次年6月己建成的路段也奉令拆轨。抗战胜利后,曾对皖赣铁路进行过两次测量,均未实现复建。建国初期(1950年至1956年两次对皖赣铁路进行勘测)几次想要复建,但因缺少钢轨,也无法实施。1958年9月,国家决定修建宁赣铁路,铁道兵8509部队奔赴贵溪至景德镇段施工,。1959年4月,因中央基建计划调整,皖赣线暂时停建。1960年5月,江西省成立宁赣铁路修建工程指挥部,组织沿线民工完成土石方工程,桥梁、隧道由南昌铁路局承建。1961年1月列入国家计划,要求年内贵溪到乐平段通车。当年全国基建计划压缩,皖赣铁路再次停建。</p> <p>  1961年,景德镇至乐平涌山运煤线筹建,1962年动工,1964年建成投入使用。设计为窄轨铁路,轨距762毫米,总长55公里。其中正线44公里,专用线11公里。该线主要承担担仙、涌山、沿沟三个矿井的原煤运输,供应景德镇市区人民生活和景德镇电厂、瓷厂等各企业生产用煤。初期年运量为26万吨,1978年三期工程完成后,年运量达100万吨。该线属乐平矿务局管理。</p><p> 图上部为皖赣线浮梁铁路桥,下部为窄轨铁路电厂运煤专线。 (胡 辉 摄)</p> <p>图为窄轨铁路正线。 (胡 辉 摄)</p> <p>  1965年,江西省为了开发乐平煤田,决定由地方投资修复乐平至贵溪段铁路。1966年6一7月南昌铁路局派员先后两次勘测,7月省计委向铁道部报送修复报告。1966年10月,江西省组成宁赣铁路工程修建指挥部。根据江西省委指示,为尽快解决乐平煤炭外运,要充分利用30年代和50年代遗留下来的原有路基和桥涵,一切从简,先通后备。</p><p> 1966年11月,贵乐段铁路正式复工。施工队伍以南昌铁路局职工为骨干,上饶专区组织乐平、万年、余江、贵溪四县民工两万余人参加施工。1967年3月该段路基、桥涵工程基本完工。由于等待轨料,1968年11月才开始从贵溪向北铺轨架梁,1969年9月铺轨至乐安河南端,因用于该桥的钢筋混凝土梁临时被调往焦枝线,工程被耽搁一年时间,至1970年9月23日才铺轨到乐平。1970年11月20日贵溪至乐平段通车,投入临时运营。</p> <p>  皖赣铁路火龙岗(芜湖南)至景德镇段,1970年11月正式开工,由安徽省皖赣铁路会战指挥部组织建设,参加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施工队伍、地方施工力量,共约20万人。1973年6月移交铁道部第四工程局继续施工。铁四局五处的医院设在江西浮梁县峙滩镇。图为部分医务人员在峙滩五处医院门前合影。</p> <p>皖赣线,为历史上的京贵铁路、京赣铁路、宁赣铁路。从1934年(据有关资料显示,皖赣线部分铁路从清朝政府的1906年开始修建)开始修建,1937年停建,1938年拆轨破路,1958年9月复工,1959年4月停建,1960年5月复工,1961再次停建,1966年11月复工。经过数次反复,于1970年在赣境内建成贵溪至乐平段,又于1973年建成乐平至景德镇南段。70年代初向皖赣省界展筑。</p><p> 皖赣线北段火龙岗(现改为芜湖南站)至景德镇南407公里一段于1970年11月正式开工,由安徽省皖赣铁路会战指挥部负责组织建设,参加建设的有上海铁路局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施工队伍和地方施工力量,共约20万人。1973年6月移交铁道部第四工程局继续施工。1974年4月火龙岗至宁国站铺通开办临时运营。宁国至景德镇段为皖赣山区边界,工程艰巨,施工进度缓慢。</p><p> 1981年12月,皖赣铁路终于全线铺通在祁门接轨,全长541.828公里。</p> <p>  这是一张1972年7月13日火龙岗站到峨桥站的火车票。火龙岗站(现改名为芜湖南站)至峨桥站全程17公里,票价3角。</p> <p>  1981年12月,宁国至景德镇南站铺通并开办临管运营。至此皖赣铁路建设经过50多年的努力终于全线贯通。江西省境内倒湖至景德镇南68.55公里,隧道七座1763米,其中景德镇为区段站。1983年11月南昌铁路局组织验收,1984年5月30日,由国家验收委员会组织验收。</p> <p>  皖赣铁路建国前后历经施工、停工、复工、停工反复多次。真正从施工(复工)到开通运营的是从贵溪到乐平段开始的。</p><p> 1. 贵溪至乐平,1965年,华东局与江西省为尽快开发乐平煤田,决定由地方投资修复乐平至贵溪铁路。1966年6月至7月,南昌铁路局派员先后两次勘测,1966年11月复工,1970年9月23日铺轨到乐平。11月20日,贵溪至乐平89.2公里开办临时运营。</p><p> 2. 乐平至景德镇南(历尧),1971年10月开始施工,1973年6月27日铺轨到景德镇渡峰坑桥南,1976年1月14日办理临时运营。1980年1月1日,南昌铁路局撤销了新线管理处,由鹰潭铁路分局接管,7月1日办理正式运营。1980年4月鹰潭铁路分局决定成立鹰潭客运乘务队,担当皖赣线鹰潭至景德镇站间普通旅客列车一对(为棚车编组)的乘务工作。1981年5月成立鹰潭客运段筹备组,7月2日正式成立鹰潭客运段。</p><p> 3. 安徽火龙岗(芜湖南)至江西景德镇407公里,由安徽省组织20万人于1970年11月开始施工。1973年6月,移交铁道部第四工程局继续施工。1974年4月,火龙岗至宁国站铺通并开办临管运营。1981年12月,宁国至景德镇南铺通开办临时运营。</p><p> 4. 安徽倒湖到景德镇南68.55公里,1983年11月,南昌铁路局组织验收,1984年5月24日由鹰潭铁路分局接管。5月30日,皖赣线由国家验收委员会验收后,决定从1984年6月1日由鹰潭铁路分局继续临管一年。1985年6月1日,全线正式运营。</p><p> 图为皖赣线铁四局铺架人员合影。</p> <p>  1985年6月1日,皖赣铁路全线正式运营,南昌至南京旅客列车开行。</p><p> 皖赣铁路建成通车,成为皖赣两省的大通道,是华东第二条南北大干线,也是京沪、浙赣两大干线的联接线,可以分流沪宁、沪杭及浙赣线东端的运量。由南京经皖赣线至鹰潭而达福州、厦门、南昌的运输里程,比绕道上海、杭州缩短285公里。图为经由皖赣线的福州到北京的46次特快旅客列车。</p> <p>  1985年6月1日,皖赣铁路全线开通正式运营,这是为纪念开通发的首日封。</p> <p>  1985年6月1日,为纪念皖赣铁路全线开通正式运营所发行的首日封。</p> <p>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后停建的南河铁路桥遗址。 (胡 辉 摄)</p> <p>京赣铁路杨家洲桥墩。 (陶基范 摄)</p> <p>皖赣铁路陆家板桥墩台,下段为1936年修建,上段为1958年后新建。 (陶基范 摄)</p> <p>1937年12月20日停建的京赣铁路桥台遗址,现皖赣铁路鲇鱼山至慈义区间。 (胡 辉 摄)</p> <p>皖赣铁路2号桥改建施工,近景桥是1936年修建,1958年修复,1971年改建后报废的旧桥,远景桥是正在施工中的新桥。 (陶基范 摄)</p> <p>1971年10月,广丰、上饶、余干、波阳、婺源、景德镇等六个县市民工三万余名参加贵乐段施工。图为皖赣线k441一444公里处深路堑挖方施工地段。 (陶基范 摄)</p> <p>皖赣线K442公里明峒。</p> <p>  图为1937年12月因日军攻陷南京时废弃的京赣铁路南河铁路桥。</p> <p>  图为建于1974年的安微宁国火车站。东汉年置县,取“安宁邦国”之意定名为宁国县。名胜古迹有:山门、千秋关、仙人塔等。土特产有:绿茶中的珍品一屯绿茶,“薄壳子”山核桃,宁国竹笋产量居安徽省之冠,竹笋颜色青绿黄亮,香气馥郁芬芳,鲜嫩可口,远销国内外。</p> <p>皖赣铁路铺轨至皖赣省界。(晨力兵 摄)</p> <p>皖赣铁路轨排组装基地。(晨力兵 摄)</p> <p>皖赣线上的壬川口大桥正在架设。</p> <p>皖赣线童家埠隧道,建于1981年,长485米。(胡 辉 摄)</p> <p>皖赣线城门下隧道,建于1981年,长354米。(胡 辉 摄)</p> <p>图为行驶在皖赣线上的工程列车。</p> <p> 经过整整五十年的光阴,毁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这条贯通苏、皖、赣三省的华东第二大通道终于建成通车了。图为皖赣线的前进型蒸汽机车牵引着货物列车正行驶在皖赣边界的山区。 (王起玉 摄)</p> <p>图为1935建成的贵溪火车站,为浙赣铁路与皖赣铁路的接轨站。 (谭晓闽 摄)</p> <p>  图为贵溪火车站。皖赣铁路与浙赣铁路在贵溪站接轨。</p><p> 贵溪,是铁路交通枢纽。皖赣铁路在贵溪站与浙赣铁路接轨,浙赣、鹰厦、皖赣三条铁路纵横贯境。名胜古迹有龙虎山、春秋战国时期的崖墓、上清宫、天师府、象山书院、白鹤湖等。名人有彭程万、黄维、夏言、夏润珍、江拥辉、刘亨云将军、芦甸、徐火荣(上饶师专校长)、张石樵等。土特产有:铁拐李灯芯糕、捺菜、年糕、麻叶粿等。</p> <p>图为1974年建成的中村火车站。</p> <p>图为建于1974年的余江画桥火车站。名胜古迹:革命烈士纪念碑、苏维埃政府旧址、锦北水库风光等。特产:茄子干、葛仙茶等。</p> <p>  万年,因境内有万年峰而得名。名胜古迹有大源村仙人洞新石器时期遗址,神龙源,孚龙庙遗址,苏维埃政府遗址等。特产,万年贡米,肉圆粿,灰煎粿等。</p> <p>  1968年11月由贵溪火车站向北铺轨架梁,1969年铺轨至乐安河大桥南端。图为乐安河大桥南端的库前火车站。</p><p> 库前火车站站址在江西乐平市乐港镇,乐港镇位于乐平市西南、乐安江畔。原名“镇桥”。相传南宋绍兴年间,因一寡妇在此建木桥,始称寡妇桥。清乾隆年间改建石桥,简称镇桥,村落遂以“镇桥”名之。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库前”。特产: 棉花、辣椒。</p><p><br></p> <p> </p><p> 图为南昌开往景德镇南的旅客列车通过皖赣铁路乐安河大桥。</p> <p>  乐平,因南有乐安河,北接平林,而得名“乐平”。名胜古迹有洪源洞、乐平湖、明代水利工程古石坝。土特产有:辣椒、大白菜、萝卜丝、乐平猪、甘蔗、桃酥、青靛等。这里的甘蔗以茎大味甜、皮薄水多而闻名。青靛,是一种植物染料,是我国传统的主要染料。乐平的青靛,颜色鲜美,不易褪色,乐平是我国著名的青靛产区。</p><p> 八十年代,我曾在乐平呆过一段时间,记忆中还有狗肉很有特色。不像我们鹰潭是切块红烧,而是整条蒸、煮熟的。乐平狗肉皮糯、肉香、骨酥,望之黄莹油亮,闻之香气扑鼻,食之回味无穷。据说乐平狗肉这种独特的烧法已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走在乐平的老街上,只见街道两边常有市民坐在屋檐下的矮桌旁,桌上放着一盘白切狗肉,一碟调料,一瓶乐平谷烧;吃一块狗肉,喝一口谷烧,那份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神态,至今历历在目。那儿的自来水也很特别,冬暖夏凉,夏天都不敢用自来水冲凉。据说乐平的自来水抽的是地下水。</p> <p>  图为建于1973年的塔前火车站。塔前镇,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村当雁塔之前,故名“塔前”。名胜古迹有岩前、程家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特产: 瀛里村烧制的坛子,远近闻名。</p> <p>图为建于1973年的鲇鱼山火车站。</p> <p>1973年6月,皖赣线铺轨到历尧,图为景德镇南站(历尧)。</p> <p>  1982年建成的景德镇火车站。火车站站名“景德镇”三字为郭沫若题写。郭沫若题写站名的火车站还有大同、桂林等火车站。</p><p> 景德镇,曾称新平,因居于昌江南岸,又称昌南,至宋真宗景德年间,在此置镇遺官监造瓷器充贡品,命瓷工书“景德”纪年于器,从此改名“景德镇”。景德镇是闻名世界的瓷都,特产:瓷器,浮梁红茶,瑶里绿茶,碱水粑,景德板鸡等。景德镇瓷器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等特点而被世界公认。名胜古迹:陶瓷历史博物馆、古窑遗址。浮梁古县衙、红塔、诸仙洞溶洞、龙池、瑤里高岭土遗址、瑶里森林公园、瑶里红军游击队下山整编为新四军遗址等。</p> <p>图为景德镇火车站。景德镇火车站的站名原由郭沬若书写,现不知何因,将郭沬若书写的景德镇站名换成了印刷体。</p><p> 1970年贵溪至乐平的铁路通车后,交通部军管会发文,下达景德镇南(历尧)一乐平段铁路修建任务。由第三勘测设计院负责勘测设计,该院于1970年10月提交《皖赣铁路火龙岗至乐平段线路方案研究报告》。1971年5月交通部批复,规定景乐段采用1级干线标准。是年10月,江西省组织广丰、上饶、余干、波阳、婺源、景德镇六个县市的民工共3.15万人参加路基施工。主体工程由南昌局承担。1973年6月27日自乐平县站铺轨至景德镇市郊的渡峰坑桥南。1976年1月14日办理临时运营。1980年1月1日,南昌铁路局撤消乐平新线管理处,由鹰潭铁路分局接管。7月1日,皖赣线办理正式运营。</p><p> </p> <p>  景德镇东站,建于1980年。离景德镇站4公里,不办理客运业务。货运:办理整车、另担、集装箱货物发到,不办理煤炭到达。当年,有许多景德镇的名瓷从景德镇东站走向世界各地。</p><p> 图为景德镇东站整装待发的中欧班列。</p> <p>  营里,站址在浮梁县峙滩乡。这里属江西省,铁路隶属南昌铁路局管辖。再往前的倒湖就属安徽省了,铁路隶属上海铁路局管辖。</p><p> 2014年7月,开行了多年的绩溪开往景德镇的6091/2次旅客列车停运。为方便沿线小站的职工通勤,又开行景德镇至营里的57007/8次通勤列车。</p><p> 八十年代,我到峙滩,惊叹这儿的职工有楼房住,原来这是建设皖赣线的铁四局所留下的楼房。把家安在小站的职工,虽没有城市的喧哗,但也有他的乐趣,下班之余,养鸡养鸭,开荒种地,根据季节上山采摘各种野果、野生植物等。峙滩乡的集镇上是没有蔬菜买的,连葱都没买不到一根,只有肉和鱼买。住在小站需买菜的职工、家属,每天上午坐火车到景德镇去买,下午又坐火车返回。在那个没有冰箱的年代,这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还有子女的学习教育问题,更是令沿线小站职工不得不思考的问题。</p> <p>  倒湖,原为古驿站,地处祁门县南端,为皖赣两省交通要道。倒湖站是南昌铁路局和上海铁路局的分界囗。</p> <p>  倒湖火车站站台。看到这种站名牌倍感亲切,现在许多火车站已看不到这种站名牌了。</p> <p>祁门。祁门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昌江上游。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置县。因境内东有“祁山”,南有“阊门”而得名。名胜古迹有:阊江双桥(平政、仁齐),建于明朝。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祁山。特产:祁门红茶,久负盛名,驰名中外,猕猴桃等。</p> <p>  黟县。黟县站,原名渔亭站,站址在黟县渔亭镇。秦始皇二十五年置县,因黟山而得名。名胜古迹有:凤凰山,碧山石塔,东源石碑,柯氏宗饲,明清民居古建筑群等。特产:香榧,茶叶,石鸡,竹笋,香菇等。黟县香菇,菇身肥壮,朵形完整,肉质脆嫩,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是我国香菇中的上品。</p> <p>黟县站内。</p> <p>休宁。休宁站,在休宁县海阳镇。东汉置休阳县,三国改海阳县,晋改海宁县,隋改休宁县。名胜古迹有: 齐云山,独耸岩,白岳岭,三槐堂,戴东源墓等。特产:毛峰茶,屯绿茶,香菇,雪梨等</p> <p>  黄山。原名屯溪站,“屯溪”此称,从三国东吴孙权在这一带划疆设郡时就有了,属休宁县。名胜古迹有城区的老街,戴东原纪念馆,明代建筑程氏三宅,关阳桥,黄山景区等。从屯溪市区北行70公里到黄山景区,西行30公里到道教名山齐云山,东行27公里到老徽州府。土特产:香菇,香榧,猕猴桃,雪梨,茶叶有蜚声中外的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p> <p>  歙县。秦置县,徽州历史悠久,古代徽州府所在地。歙县是徽墨、歙砚、盆景、砖雕、新安医派、徽商的发源地。名胜古迹有:太白楼、太平桥、新安碑园、长庆寺塔、圣僧庵、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陶行知故居、黄宾虹故居等。土特产有: 徽墨、歙砚、三潭枇杷、雪梨、金桔、毛峰茶、屯绿茶等。</p> <p>  2016年1月9日,在皖赣线上行驶了多年的南京开往黄山的7101/2次旅客列车宣布停运。</p><p> 2016年1月9日,最后一趟7101/2次旅客列车停靠在歙县火车站,这是从黄山开往南京的。从明天起,人们再也见不到它的身影了,这让常坐这这趟客车的人不免有些伤感。</p> <p>绩溪县,唐置县。名胜古迹: 太平天国壁画、新石器时代遗址、汪王故城、龙川胡氏祠、江南第一关、魁星阁、清凉峰等。土特产品有: 绩溪黑猪、山核桃、燕笋干、挞果、臭鳜鱼、一品锅、徽州火腿,名荣“金山时雨”,胡开文徽墨。名人有:胡开文、胡雪岩、胡 适、胡锦涛等。</p><p> 以前,我经常去绩溪,看到绩溪也有和浙江金华一样的酥饼买,品尝了一下,和金华酥饼的的味道相比,各有千秋。特别是看到在绩溪县的大街旁,还留有一处三十年代京赣铁路的遗址。在寸土寸金的当今社会,我感叹绩溪县政府对文物的保护工作做的真好。</p> <p>绩溪县火车站站台。</p> <p> 宁国,东汉置县。名胜古迹有山门、千秋关、仙人塔、大石拱桥等。土特产有: 竹编、屯绿茶、竹笋、山核桃等。宁国名人: 南宋名臣吴潜,航天四老、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等。</p> <p>宁国火车站站台。</p> <p>孙家埠。名胜古迹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p> <p>宣城,汉置宛陵县,隋改宣城县。名胜古迹有:散亭山、龙泉洞、唐开元寺遗址等。土特产有: 宣纸、宣笔、宣木瓜、水东密枣、茶中珍品敬亭“绿雪”等。</p> <p>列车在皖赣线云雾缭绕的山中穿行。</p> <p> 一边是云雾缭绕的青山,一边是川流不息的江水,旅客列车正行驶在这如诗如画的皖赣线上。</p> <p>  皖赣线上一小站,出行的旅客早己在站台上等侯着列车进站。</p> <p>  图为旅客列车停靠在皖赣线上一小站,旅客正按先后秩序排队上车。</p> <p>昔日皖赣铁路的旅客上火车的情景。</p> <p>  “美龄号”专列是蒋介石专为宋美龄在美国定制的。1964年,铁道部把它分给了铁四局管理。2003年,铁四局将“美龄号”专列送给上海车辆博物馆收藏。</p><p> 图为负责皖赣铁路“美龄号”专列运行和服务人员合影。</p> <p>  景德镇南站建于1973年。景德镇东站建于1980年。景德镇站建于1982年10月。景德镇地区办事处(19984年6月设地区党委,1985年3月,改为景德镇办事处,1987年10月,更名为景德镇地区办事处)。景德镇车务段成立于1984年6月。景德镇机务段成立于1984年6月16日(1998年5月1日,撤销景德镇机务段,与鹰潭机务段合并)。景德镇工务段成立于1984年6月(1977年7月成立乐平工务队)。景德镇电务段成立于1984年(1971年贵溪至乐平通车后,宁赣工程指挥部工电室管理皖赣线通信信号,设画桥联合工区和乐平通信工区,,1973年设电务领工区,1978年成立乐平电务队。1996年10月景德镇电务段撤销)。景德镇铁路医院成立于1984年10月1日(1997年9月,南昌铁路局撤销该院医院建制,改为鹰潭铁路医院景德镇分院)。景德镇铁中成立于1985年。鹰潭给水电力段(1980年在皖赣线设乐平水电领工区。1984年5月31日,皖赣线景德镇地区配电所,高、低压电线路和峙淮发电所由鹰潭水电段接管投入运行)。鹰潭车辆段(设景德镇列检所)。上饶房产建筑段(设景德镇领工区、景德镇房产管理所)。鹰潭职工生活管理段(1983年皖赣线通车运营,乐平生活管理站移址景德镇)。</p><p> 图为1993年10月18日内燃机车在皖赣线上的景德镇机务段投入运用。 (孙丽萍 摄)</p> <p>  图为列车运行在风光秀丽、诗情画意、移步是景的皖赣线上。</p><p> 美篇《皖赣线》图、文来自网络、《江西铁路百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