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时间真如白驹过隙,在平淡与忙碌中,一学年就这样一晃而过。在平时,我主要将工作重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p><p> 一、很多小事让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养成习惯。 刚接触这帮学生,由于年龄还小,很多事情都不知该怎么做,通常向老师请教,结果大事小事都是问题,比如“老师,黑板太高我够不着?”“老师,同桌没来我和谁一起读?”“老师,玻璃碎了怎么办?”“老师,垃圾放哪儿?”……面对着这些小而不懂事的孩子,提出了那么多“明知故问”的问题,我是直截了当的告诉,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动脑想呢?我选择了后者。因为我不想让学生们什么事情都依赖着我,尽管他们还小,但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所以就让他们自己去试着想办法。结果他们不但想出了“好办法”,而且也为自己的办法受到表扬而高兴不已。渐渐的学生有了问题,就开始学着自己想自己解决,总能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凳子坏了自己回家拿锤自己修,忘带钱买饭了就跟同学借,口渴了桶里没水自己去打……</p><p> 二、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友好相处、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 二年级学生有个特点“比较自私”“好胜心强”。在一次默写生词的课上,一位同学由于忘带了铅笔盒没有铅笔,就在小声地向四周的同学借笔,“一段很长的时间”过去了,这时终于他前面的一个同学递给他一支铅笔,但我已经念完了两个词。还有一次数学练习课上,一个学生没听清我的课,他也不问,结果打铃下课了他也没做完,还在那呆坐着,其他同学都下课休息了,他还是不知道怎么办,谁也没帮他,他也谁都不问。发生这样的事,当时在场的我心里真难过,感觉这帮同学真是“见死不救”。为了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我先找这两位同学进行了谈话,帮他们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在做好他们的工作以后,我又紧接着开了班会,在班上来个集体大讨论,在讨论中使学生明白了“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的道理。从那以后,班上现在很少会有那样的事发生了,同学有了困难都能伸出援助之手,主动的帮助,班上形成了一种和谐团结的班风。</p><p> 除了以上两点习惯外,我还让学生养成了其他方面的习惯,如:拾金不昧、乐于助人、不说谎、有礼貌、尊重他人、作业认真、不乱扔垃圾等。这些都是我在班级管理方面对学生的教育,也是要求学生养成的习惯。相信一个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养成自主的好习惯,那这个班级就会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班级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