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空军马兰场站建站六十周年

天山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空军马兰村场站距马兰基地生活中心西约十几公里,位于天山脚下,靠近博斯腾湖,南边有工兵124团,空军雷达48团,北边紧邻南彊公路,交通便利,气候适宜,一条天然水沟从中流过,水沟两旁长满了马兰草,五月,正值马兰花盛开,时任基地第一任司令员张蕴钰将军在堪测选址时便提议将基地生活区命名为“马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马兰花 </span></p><p>风雨不折,寒暑不屈,干旱不死,盐碱不惧。</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马兰精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爱国敬业,团结协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5月20曰在西安止园贵宾楼,来自西安市周边部分战友,家属,子女参加的,成功举办了空軍马兰村场站建站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因肺炎役情终止了原计划在五月中旬举行全国战友来西安大型纪念活动。</span></p> <p>  建國初期,为了打破美帝苏修的核垄断,核威慑,一批批科技精英,一支支英雄部队,受到了祖国的召唤,汇集到大漠戈壁,做隐姓埋名人,开始了核试的准备工作,为强我国防献出了宝贵一身。</p> <p> 加强场区机场建设</p><p> 核试基地,为了接送北京领导同志和科学家,选定机场场址,开始由124工兵团修建一条长800米,宽40米的短土跑道,由兰州空军抽调20余人组成场站,人员到位后自己动手修建地窝子和帐棚,作为临时营房,以有线,无线通信,和组建简易气象站,保障轻型运输机升降。</p><p> 六十年代初,由空军成均副司令员根据机场现状,为保障飞行安全,决定由兰空抽调组建远,近距离的导航站,气象预报室,四站,消防,运输,地勤,警戒勤务等人员设备,加强了机场和场站建设。</p> <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空军马兰村场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陏着我国核试验发展需求,国防科工委在马兰核基地组建了空军马兰村场站,从全空军抽调骨干筹建了机务,定捡,防化,通信导航,场务、警卫,汽车,气象等保障分队,全站官兵以对我国国防事业的献身精神,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生的革命精神,共保障了我国四十五次核试验任务,顺利进行了飞机空中投彈,空中穿越蘑菇云取样,和人员、物资器材的空运等重要任务完成。随着核试验的结束停止,1980年底,场站定检中队撤编。1981年8月,场站防化连改编为空九军司令部防化连。1985年10月,根据上级关于精简整编的命令,马兰村场站划归航空兵37师。同月,我国在间断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准备再进行最后一次新的空爆试验,并要求在11月15日前完成了一切准备,待命试验。但在11月6日接到命令,中央撤销这次核试验任务,并且今后不再进行大气层核试验。1986年3月2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大会上讲话时宣布,我国已多年未进行大气层核试验,今后也将不再进行大气层核试验。空爆试验终止后,马兰村场站的任务只有保障驻场111团飞行训练和地下核试验的人员、器材空运任务,马兰村场站成立时的主要使命就已完成。</p><p>1996年7月29日,在成功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之后,我国政府郑重宣告:从1964年10月16日第一次核试验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现已建立起一支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暂停核试验。1996年9月,我国政府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这样,地下核试验也停止了,马兰村场站彻底完成了原来赋予它的核试验任务。场站同志不改初心,坚守阵地,度过了一段萧条时期。直到2014年10月,马兰村场站转隶空军某试验基地,并赋予了它新的职能,马兰村场站又迎来了一个辉煌发展的新时期!</p> <p>  参加过我国第一次核试验的六位老同志左起:徐炳祥,刘德孝,何生元,于忠友,冯道明,杨天玉。</p> <p> 李民仓:马兰场站第五任政委,空三十七师政委主持讲话。各位战友、各位参会的军嫂及核二代们:</p><p> 大家上午好!</p><p> 今天是我们曾经战斗、工作、生活过的空军马兰村场站建站60周年纪念日。大家知道,本来我们去年就开始筹备一个较大范围的庆祝活动,已有近千名战友报名参加。但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使我们的活动被迫中断,大家深感遗憾。前不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关于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商场、超市、宾馆、餐馆全面开放。到5月20日8时,陕西已连续90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连续87天无新增疑似病例,连续88天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经我们和酒店联系,酒店又和省防疫办报备,我们才可以在这里举办这么一个小型的聚会。今天我们在西安及周边的部分战友和家属子女满怀激情,在这里欢聚一堂,庆祝这个庄严日子。参加我们这次庆祝活动的有:参加我们这次庆祝活动的有:</p><p> 我们马兰村场站第三任站长李德宽老站长,我们大家欢迎!</p><p> 还有场站第11任站长翁同恩同志;</p><p> 场站第15任政委薛校文同志;</p><p> 场站第7任政治处主任,空军兰州医院政委段家臻同志,他们夫妇专门从兰州赶来参加会议;</p><p> 场站第10任参谋长,东沟场站副站长李引民同志;</p><p> 场站第11任政治处主任,第9任副政委李建华同志;还有从马兰村场站成长起来的干部:</p><p> 库尔勒场站政治处主任常纪州同志;</p><p> 解放军政治学院教授(技术4级)王守富同志;</p><p> 空军电讯工程学院协理员李永其同志;</p><p> 昌吉场站参谋长、库尔勒场站副站长赵建设同志;</p><p> 空37师宣传科长鲁增强同志;</p><p> 空37师航医主任韩春岩同志;</p><p> 参加会的还有参加过我国第一次核试验的六位老同志: 定检中队的老同志陈喜让同志;</p><p> 还有专门从北京赶来参加会的王万栓同志;</p><p>还要特别提出68年入伍的老兵辛军锋同志在家人的陪同下坐着轮椅前来参会;</p><p>以及在西安及周边的战友、家属、子女共83人参加我们的大会,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和感谢! </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原马兰场站党委常委</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左起:薛校文,翁同恩,李德宽,李民仓,段家臻,李引民。</span></p> <p> 请点击链接观看</p> <p><br></p><p> <a href="https://www.meipian.cn/2yyhyx7e?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薛校文:马兰场站第十五任政委作主题演讲</a></p> <p>  马兰场站防化连自组建以来的十年中,先后参加了十七次核试验,每次核试,防化兵首当其中,第一时间冲在最前沿,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连队多次评为四好连队,七八年被空军评为“硬骨头六连”式的连队,全连荣立集体三等功,当年由指导员王怀道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空军先进代表大会,受到了华国锋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合影</p> <p>防化连历任领导 左一,依次为:陈书昌,冯新,姚志龙,张世全,翟树亮,刘继慧,金学文,候成智,单作志,刘顺宝,刘洪斌,庞连喜,王恩明。</p> <p>  请段家臻同志宣读孟庆林站长的贺信</p><p> </p> <p>  亲爱的西安战友、军嫂及核二代们:</p><p> 大家好!</p><p> 首先,热烈祝贺西安战友联谊会“庆祝马兰村场站建站60周年大会“胜利召开!也祝福你们参会快乐!幸福安康!</p><p> 同志们,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毒暴发,袭卷全球。搅乱了我们场站筹备的数百人参加的建站60周年大型庆祝活动未能如愿。而你们审时度势在西安地区控制住疫情的条件下,众志成城,毅然勇敢的决定召开小范围的庆祝活动。此举,令众多战友为之动容!你们的行动代表了全站战友的心愿!是极具历史意义的盛会。</p><p> 同志们,我坚信无论世态如何变化,历史是不会忘记曾经对我国核试验和国防建设有过突出贡献的马兰村场站。因为他是我军唯一的一个执行核试验任务的飞行保障基地。马兰村场站的业务范围广,三百六十行,在历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全站官兵团结一致,大力协同,认真周到,一丝不苟,废寝忘食,忘我工作,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出色的完成了我国45次各种核试验的飞行保障任务。同时还圆满的完成了保障驻场飞行部队的战备训练任务。保障安全场次良好率达到百分之百。从而受到上级机关和各级领导的多次表扬!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并被授予马兰村场站集体三等功一次;荣立集体一等功的单位有气象台、油料股。荣立集体三等功的单位和个人立功人员数以百计。曾有报道,称这个机场在核试验中有过多个“第一”,例如:第一颗原子弹由直升飞机运到核爆心的铁塔下,飞机是从这里起飞;第一架空中穿越蘑菇云取样的依尔-12飞机从这里起飞;第一架空投300万吨氢弹的轰六飞机从这里起飞;第一架高空穿越氢弹蘑菇烟云的歼六战斗机从这里起飞;第一架空投裂变核弹的轰五飞机从这里起飞;第一架空中取样的无人驾驶飞机从这里起飞;第一架空投战术裂变核弹的强五-强击机是从这里起飞;第一架携带原子弹的飞机在这里惊险着陆。多少个第一啊?!我的马兰村场站!光荣呀我的马兰村场站!自豪呀我的马兰村场站!</p><p> ……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的马兰村场站是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荒无人烟戈壁滩上组建起来的。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全站人员战酷暑斗严寒,饥餐沙砾饭,渇饮苦水浆。“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的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的人”。马兰场站的全体官兵,功不可没!军嫂和核二代也伴随吃苦作奉献!对此,伟大的祖国不会忘记我们,军队不会忘记我们。在军队的史册中有我们空军马兰村场站的光辉一页!流芳百世!</p><p>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p><p> 发扬光大马兰精神!</p><p> 愿我们的战斗友谊地久天长!</p><p> 马兰场站老兵:孟庆林敬上</p><p> (2020年5月20日于北京)</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向在伟大的核试验和国防建设中作出了杰出贡献的老首长致敬!</span></p> <p>  未完待续</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4年十月十六曰中国第一棵原子弹首爆炸成功。</span></p> <p>  点击观看</p> <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说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美篇制作根据空军马兰村场站在西安举行建站六十周年纪念活动中,李民仓、薛校文政委讲话内容编辑而成。</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由于本人对照片相册有关资料收集不全,个别图片取自网络,加之水平有限,定有不妥之处,谨请谅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在此,谨向全国参核战友,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为国防建设,献出了青春年华,做出了伟大的成就,震撼了世界,而自己甘愿默默无闻,做隐形埋名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陈书昌……网名天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5月30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于南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