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有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帮助他人,不是为获取利益,而是一种心灵的坦然,人格的健全。帮助他人,可以着手于小处,可以兼济天下。乐于助人,不仅帮助了别人同时也快乐了自己,通常心地善良、与人为善、经常帮助别人的人,心中也总存欣慰、愉悦的感觉。这不仅仅是帮助了别人一次忙,更是温暖了一颗心,复苏了一份希望。在学校少先队的组织下,雁南路小学二年级二班开展了“小手拉大手 做帮助他人的我”主题教育活动。意在让每个孩子懂得助人为乐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人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弯下身子帮助他人站起来,这是对心灵很好的锻炼。在开展“小手拉大手 做帮助他人的我”主题教育活动之日,孩子们认真聆听“帮助流浪汉寻找亲人的好心人——常淑琴”、“38分钟的生死营救的陈小超”、“背着母亲上学的孝顺女孩王璐”等一个个生动事例,让孩子们了解助人为乐的意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这一个个鲜明的事例,孩子们畅所欲言,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老师,我愿做向雷锋叔叔一样的人”,“老师,我愿意伸出我的双手去帮助他人”,“老师,能帮助他人我真的很高兴”……孩子们履行着自己的诺言,他们用小小的双手帮助有困难的人,在校园中看到有垃圾纸屑他们会主动弯腰捡起,并提醒身边的人不要随意破坏校园干净的环境;在教室里他们主动帮助值日生打扫卫生,摆放桌椅板凳,一间小小的教室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变得温馨舒适,真正的成了他们学习知识的“殿堂”;在教学楼内他们成为了小小雷锋——主动帮助保洁阿姨打扫卫生,礼让一年级小同学,帮助老师拿作业等等。“帮助他人”成为了孩子们校园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将“帮助他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 不仅是在校园,他们还将“帮助他人”的美德带回了家中。他们帮助自己的父母做家务:洗碗、拖地、擦桌子、洗衣服、出门买菜……只要是他们能够完成的事情,他们都会争着去做。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不再是以前那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了,懂得为父母分忧、孝敬老人,一次助人为乐的主题教育活动,为孩子们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基石,树立了标杆。<br> 这些孩子们虽然只有八九岁,在大人的眼中还只是些小不点,但是他们却积极践行助人为乐的中华美德:有的孩子在放学路上捡起了街上的垃圾扔进垃圾桶里;有的孩子在过马路时搀扶着年迈的老人,扶起不小心摔倒的环卫工人;有的孩子主动帮助邻居阿姨搬东西;有的孩子经常在小区门口为手中提重物的人们开门,提东西,拿着扫帚打扫小区卫生;还有的孩子在上学路上扶起了倒在街边的自行车,拿着抹布主动帮助环卫工人擦拭栏杆……孩子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帮助他人其实很简单。 <p> 虽然他们的小手变黑了,干净的衣服被弄脏了,但是一张张快乐的笑脸印证着帮助他人的快乐。学会帮助别人,是春风梳柳的轻柔,是夜雨润花饿滋养。乐于助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经传承并发扬了数千年,这种美德已代代相传,源远流长。</p><p> </p> <p>它作为一种社会公德,一种良好的品质表现,成为人们推崇的行为规范。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相帮助的,碰到问题,要想方设法;遇到困难,要互帮互助;遭受困境,要鼎力相助。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助人是人的一种本能,一种境界,一种美德。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互帮的人际关系,是人的健康与自身的修养的必修课题。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道德准则,永远是道德生活的主旋律。通过一堂生动的主题教育活动,教会孩子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把每一颗善良的心都变成道德的高地,让温暖的涓涓细流汇成和谐的滔滔江河,将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传承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