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探索猫儿峡

无名小卒

<h3>初中上地理课知道重庆也有一个长江三峡,那就是猫儿峡、铜锣峡、明月峡,后来才知道猫儿峡我从小就经常乘坐火车穿越这个峡谷。读研时,在阅读《蜀水经》时,看到有关猫儿峡的详细记载。“江水有东经大茅峡,俗称猫儿峡,亦称青石尾,有栖真洞,相传茅君栖隐处。”那时候起便萌生了前往猫儿峡一探究竟的想法。</h3><div>这几年先后实地探索了佛图关、张飞古道、重庆城墙后,猫儿峡这个承载我儿时记忆,学生时代梦想的地方又唤起了我的探索欲望。</div><div>猫儿峡是长江穿越中梁山脉形成的峡谷,位于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和大渡口区跳蹬镇之间。据《道光重庆府志》记载“《元统志》有棲真洞在巴县西八十里,大茅峡内相传茅君升仙于此,故名。峡曰大猫,洞曰棲真,朱锡谷曰按列仙传,大茅君,名盈,字叔申,茅濛之孙,汉地节中,得道于金陵句曲山,此当是传会,俗呼猫儿峡。”《蜀水经》、《蜀中广记》中均有类似记载。</div> <h3>重庆长江三峡示意图</h3> <h3>5月16日,军哥书屋2020年讲座拉开帷幕,这第一讲就是带领大家穿越猫儿峡,通过现场讲解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关于猫儿峡的古往今来。</h3><div><br></div><div>早上9:58分,乘坐5612次从菜园坝出发,前往考察的起点——铜罐驿。铜罐驿火车站原为有7股到发线的三等站,当年通过綦江铁路运来的煤铁从对岸猫儿沱转运过来,重新装车后运往重庆,以供工厂和城市日常生活所需。但是随着1959年白沙沱长江大桥通车,铜罐驿火车站开始逐步衰落。不过随着70年代襄渝铁路的修建,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无法穿越中梁山,所有火车都是经过西铜线进入重庆,铜罐驿的地位再次提升。不过80年代中梁山隧道的通车,铜罐驿火车站地位开始一落千丈,如今已经成为四等站的它,只有那7股到发线还证明了当年的辉煌。</div> <h3>铜罐驿火车站</h3> <h3>在铜罐驿吃过午饭,稍事休息后便沿着铁路前进,此时已经是正午,烈日当空,十分考验大家的体力。从铜罐驿到猫儿峡口以前记载有数个险滩,经过几十年的航道整治,如今已经完全看不到了,只有那矗立在江边的绞滩站遗址仿佛还在诉说当年行船的艰难险阻。<br></h3><div><br></div> <h3>沿着铁路前进</h3> <h3>为大家讲解曾经长江险滩的位置</h3> <h3>沿着铁路走了3公里多,来到了铜罐驿老街,这个铜罐驿才是历史上记载的铜罐驿,铜罐驿火车站原名冬笋坝,由于成渝铁路和公路都由此经过,让冬笋坝逐步繁荣起来,铜罐驿政府也搬到了冬笋坝,让铜罐驿这个地名也发生了迁移,老铜罐驿逐步淡出历史舞台,只有那孤零零的青石板路还记载了当年的车水马龙。</h3><div><br></div> <h3>在铜罐驿老街歇息</h3> <h3>离开铜罐驿老街,继续沿着铁路前进,穿越了铜罐驿隧道来到猫儿峡口。峡口处有一个提水泵站坐落于莲花碚上,根据分析判断,莲花碚很可能就是古籍中记载的青石尾,此乃猫儿峡第一险要。猫儿峡在古代其实是由两个峡组成,一个叫大茅峡,一个叫峰穷峡又名珞璜峡。猫儿峡不过是大茅峡的俗称,后人在记述猫儿峡时,望文生义,误以为猫儿峡是山中岩石站得像老虎,故名猫儿峡。如清代乾隆年间文人张问陶在《猫儿峡》诗这样描述“石斓文章出,横空半壁蹲。山容留禹凿,峡意仿夔门。洞杂精灵守,林荒虎豹尊。人烟可断续,一犬吠云根。‍”近代,文人赵熙在《猫儿峡》诗中这样描述“乡中往往讳言虎,地是古志毛虫处。兹山嶙嶙唤作猫,奇哉江津此门户。高逾江面知几里,刀截悬崖无寸土。年深注水作肉色,铜锈瓜皮结钟乳。自泸州下多小山,惟少岷山天一柱。翩翩小儿穿绿衣,突遇黄斑耸肩股。大抵论山如论文,第一雄奇次媚妩。以此问猫猫不驯,铜官驿前驾飞橹。”<br></h3> <h3>给大家讲解穿越隧道注意事项</h3> <h3>观察隧道内情况</h3> <h3>在猫儿峡口讲解猫儿峡的由来</h3> <h3>猫儿峡口合影</h3> <h3>离开提水泵站,沿着废弃的成渝铁路前进,进入猫儿峡,很快就来到了著名的煤窑桥,煤窑桥是成渝铁路上的一座石拱桥,修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此桥还是新中国第一枚铁路建设邮票原型取景地&nbsp;。1987年成渝铁路电气化改造后,因其附近线路曲线半径过小而废弃。如今桥周围以杂草丛生,只有通过无人机航拍才能勉强看见全桥的真容。</h3> <h3>如今的煤窑桥</h3> <h3>1952年邮票中的煤窑桥</h3> <h3>穿过煤窑桥继续前进,来到了蜂窝子隧道前,此处有一个界碑,是大渡口区和九龙坡区的分界线,同时也是大茅峡和峰穷峡的分界线。穿过蜂窝子隧道就来到石场火车站,这里地处中梁山脉,盛产石灰石。成都铁路局最先在此处修建采石场生产道砟,故得名石场。此后重钢、小南海水泥厂也在此处开采石灰石用于炼钢和生产水泥。</h3> 在倒伏的树丛中前进 <h3>观察峰窝子隧道</h3> <h3>大渡口和九龙坡的界碑</h3> <h3>离开石场火车站继续前进,穿过金家崖隧道便走出了猫儿峡。整个行程没有看到古籍中记载的栖真洞,现在的人有说明月洞是古籍中的栖真洞,也有说刻有岷江一束的王爷庙洞是栖真洞,但是我根据分析判断认为那两个洞都不是栖真洞,因为猫儿峡在古代是有大茅峡和峰穷峡组成,栖真洞是位于大茅峡内,而明月洞和王爷庙洞都位于峰穷峡内,位置有所不对。我曾询问过周边的居民,还亲自爬山寻找此洞,但是均一无所获,后来突然想到,很可能在修建成渝铁路时,此洞就被毁了。历史的真相已经无从探寻,也许后人能通过更先进的手段找到栖真洞的具体位置。</h3><div><br></div><div>《蜀水经》中记载:“江水有东北经峰穷峡,石壁刻句曰:终古迟新月,半边碍夕阳。俗称落黄镇,即古珞璜峡”。如今沿着江边前行,不但没有看见石壁上的题刻,就连石壁本身都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建的码头。古人留下的遗迹已经消失,剩下的只有书中的记载还能让人记住曾经的历史。</div> <h3>远眺峰穷峡西山石壁</h3> <h3>沿着铁路穿过白沙沱镇,就来到白沙沱长江大桥,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二桥的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于1959年12月通车,这是川黔铁路的起点,也是四川盆地第一个南向的铁路通道,打通了四川盆地同华南地区的联系。2019年该桥停止使用。旁边的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是世界上首座六线铁路钢桁梁斜拉桥和首座双层铁路钢桁梁斜拉桥,它的建成标志着盆地的南向通道更加畅通,与华南、云贵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h3><div><br></div> <h3>废弃的老桥</h3> <h3>远眺新旧白沙沱大桥</h3> <h3>离开白沙沱大桥,来到这次行程的终点小南海站,小南海因长江中一小岛与浙江南海普陀山相似而得名。15年前我在小南海变电所定检的时候曾经有幸上岛一游,看见岛上还有观音庙的遗址,根据遗址的分布,可以想象当年岛上香火旺盛的景象。如今小岛已经无船可去,只能远观遥想。<br></h3> <h3>小南海岛</h3> <h3>此行行程全程11公里,用时5小时,尽管有很多古迹没有看见,但是也有不少收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领略到先人记载的精髓,而让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