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命运多舛 但他依然笑傲江湖——访明代著名藏书家祁承㸁第二十七孙祁卓循先生

杨柳遇春

<p>近日,绍兴市高远传媒“夜听白话”栏目,组织武术爱好者一行10余人,应邀在周师爷的带领下,来到了越城区皋埠镇芝山村54号。</p><p>我们在祁先生的女儿祁凤娟的引导下,一幢普通三楼民居跃入眼帘,屋前鲜花簇拥,环境幽雅、整洁。</p><p>大门口一位精神饱满,鹤发童颜,身穿白色太极练功服长者已恭候多时。</p><p>他话语不多,短暂喧寒,让来访者就坐后,便拿出了一本写有“得一知己足矣,君子之交淡如水。”祁卓循落款的《通讯录》请来访者签名留存。</p><p>这时我才知道,这位就是浙江山阴(绍兴)明代著名藏书家祁承㸁(1563—1628)后裔第二十七孙——祁卓循先生。</p><p>据了解,祁卓循先生出生于1946年绍兴梅墅。他生不逢时,命运多舛。父亲曾是绍兴一中教师,知识渊博,擅长绘画、书法,由于性格耿直不阿,1958年在“反右斗争”中被打成“右派分子”,坐窂6年。</p><p>当年祁先生兄弟姐妹五个,加母亲和外婆,全家七口人的生活来源全部压到了他母亲肩上,因丈夫被划为右派后,当时为绍兴北海小学教师的母亲,也被剥夺了教师资格,下放到了农村,一遍养猪一遍接受思想改造。</p><p>到了1963年,祁先生父亲“刑满释放”后,离开了绍兴一中,在家里以卖字画为生,也就在这几年中祁先生在父亲的尽心传授教育下,初步掌握了不少绘画、书法基本知识。但好景不长,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祁先生的父亲面对“极左”思潮,敢于直言,又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被判刑15年。母亲因受不了一次一次的无情打击,神经挫乱得了经神病。</p><p>常言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遭遇顶头风。”就在家境极度困苦的时候,瘦弱的祁先生被下放到了农村,面对多舛的命运,克服了重重困难,不仅与当地农民一起劳动,同工同酬,而且为了照顾好犯病的母亲,特意把母亲接到了身边,同吃同住,同时在劳动间隙仍不忘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苦练书法、绘画技艺。并把下放农村的生活作为实践场所,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积极配合村里做好宣传工作,村民要求写块店牌,写副对联等做到有求必应。</p><p>祁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了当地村民的喜欢,在芝山村扎下了根,组成了家庭,在知识青年回城大潮时,成为了皋埠镇上蒋中学的一名老师。</p><p>不久前,在女儿的帮助下,已出版了《祁小草画集》,共收集了祁先生退休之前所创作、临摹的五十五幅作品。</p><p>祁先生从18岁开始,拜师习武,至今从未间断,太极拳成了一生的陪伴。祁先生深知生命在于运动内涵,得益于强健的体魄终于从一次一次的逆境中闯了过来,到目前为止,先后举办培训班七期,已收太极拳徒弟三百五十余名,均为免费教育。</p><p>三楼是祁先生的书房,书架上陈列的书刋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了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体育、养生保健等。尤其《祁忠敏公日记•全函》《祁彪佳集》《祁承㸁家世》及祁先生父亲的绘画作品等,标志着祁氏家族显赫的历史遗迹。</p><p>在书房的地板上,平放着十幅祁先生刚创作的书法作品,字体包含草、楷、行、篆等,足见祁先生扎实的书法功底。</p><p>祁先生当着来访者还泼墨挥毫,写下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寓意着内心的无比喜悦。</p><p>最后,74岁祁先生在屋前道地上,为大家表演了太极拳和武术套路。他那静若伏虎,动若游龙,缓若飞云,疾若闪电的武术功底,博得了来访者的阵阵掌声。</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作者:杨遇春&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20.5.25</p>